|
如果不考虑推流的话,我是想用鼓风曝气代替机械曝气系统(但不知道推流器是否真的很可靠)!但是,问题又来了,如果是鼓风曝气,如何做到类似机械表面曝气方式所特有的DO浓度阶段分布?是曝气盘之类的沿水流方向做一定的疏密安装分布?还是单独用支管来来控制部分空间范围的曝气强度?
混合曝气系统需要鼓风和回流水系统,能耗也不小,但充氧理论感觉比较先进.
喷嘴内充氧
在混合曝气器内,工作介质经内喷嘴高速喷射,穿过外喷嘴前与引射介质接触,卷吸、切割、分散、溶解引射介质,引射介质中的氧快速溶入工作介质,同时形成气液混合物。
水平射流区充氧
气液混合物仍以较高的速度喷射出外喷嘴,与生物反应器内污水存在速度差,可以进行二次切割。生物反应器内污水被气液混合物卷吸、切割、分散,气液混合物中的溶解氧、气体中的氧气快速分散、溶解进入污水,同时形成气液泥三相混合污水。
垂直上升区充氧
内部微小气泡降低了三相混合污水密度,使三相混合污水上升流动。期间生物反应器内污水不断加入上升流体,使三相混合污水亏
氧状态加剧,可继续、大量吸收、溶解微小气泡中的氧份。此阶段曝气充氧原理同一般鼓风曝气方式,在这里微小气泡能供给最大的充
氧量和紊流搅拌作用。
二次紊流区充氧
三相混合污水大量涌出液面,在动量和重力作用及影响下向液面下翻滚。此时可带动微小气泡再次进入污水,同时吸收部分界外空气进入污水,产生额外的紊流作用,使微小气泡中的氧最大限度地溶入污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