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BOD5去除效果分析
表3 BOD5去除效果及BOD5/ CODcr的变化 温度(℃) | 进水(mg/L) | 出水(mg/L) | BOD5去除率(%) | BOD5/ CODcr | CODcr | BOD5 | CODcr | BOD5 | 进水 | 出水 | -1~3 | 813 | 217 | 83 | 13.6 | 94 | 0.26 | 0.16 | 4~14 | 760 | 341 | 152 | 9.4 | 97 | 0.45 | 0.06 | 7~21 | 862 | 329 | 116 | 15 | 95 | 0.38 | 0.13 | 通过BOD5实验分析:虽然进水的可生化性不是很好,这与传统的生活污水具有良好的可生化性(BOD5/CODcr=0.5左右)有一定差别,其原因是化粪池污水中大便成分含量较高,外观成乳黄色,有机物浓度比一般小区或城市污水高2倍以上。理论和实践证明,粪便污水的可生化性并不理想。另外,实验出水BOD5已小于15 mg/L,表明出水水质中能够生物降解的物质绝大部分已去除,CODcr进一步降低的空间十分有限。所以,即使再延长曝气时间或水力停留时间,出水CODcr不会有显著降低。
3.3 悬浮物(SS)去除效果分析
一般情况下,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的效果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差,出水质量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二沉池污泥沉降性能不好。从物理现象上看,活性污泥比较细碎,不易形成大块絮凝体,沉淀后的上清液仍有细小的悬浮颗粒随出水带走;从水质特点上分析,低温环境下,水的粘滞性增高,固体颗粒沉降阻力增大,降低了泥水分离效果。
但从CASS工艺处理低温的整个实验过程来看,废水SS的去除率一直都很高,进水SS通常在100 mg/L以上,出水SS通常保持在10 mg/L左右,并且去除效果比较稳定。这从另一方面反映了CASS工艺独特的运行方式,使得曝气结束后的沉淀阶段整个池子面积均用于在近乎静止的环境中进行泥水分离,故其固体通量很低,泥水分离效果良好。
4 CASS工艺需氧量分析
通过连续监测一个工作周期内的溶解氧(DO)发现,CASS池中DO周期性变化非常明显,经历一个好氧—缺氧—厌氧过程,氧浓度梯度大,氧转移效率高,这对生物脱N除P以及防止污泥膨胀都十分有利。
下图1给出了在低温条件下DO的变化规律。
由上图1可以明显看出:曝气结束,沉淀开始后15分钟内,DO从4.15mg/L迅速下降到0.28 mg/L,曝气重新开始前下降幅度趋于平缓,这就给生物反硝化细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NO-3-N转化为NO-2—N进而转化为N2。这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低温及中温和高温条件下应设置不同的沉淀时间。因为,夏天由于生物反硝化速率高,释放出来的N2易使污泥上浮,如果沉淀时间设置过长,就会造成污泥上浮随水流失。
4 结论
4.1 低温对CASS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影响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低温对CASS工艺处理效果有一定影响,在其它条件相同情况下,与常温条件相比,CODcr去除率约降低5%,这也反映出CASS工艺对温度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与国外文献的介绍是一致的。但低温造成活性污泥沉降性能降低,SV和SVI普遍高于常温条件,可通过提高污泥浓度、降低污泥负荷和适当延长沉淀时间,解决给生产运行带来的困难。
4.2 推荐的工艺参数
通过对不同水力停留时间的对比实验,发现水力停留时间HRT=16h和20h处理效果差别不大,这说明在一定污泥负荷范围内,延长水力停留时间对提高去除效果意义不明显,反而使投入产出比降低。本实验水力停留时间HRT=16h,污泥浓度MLSS=3000~4500 mg/L,污泥负荷0.2~0.3kgCOD/kgMLSS.d , 运行效果和经济性比较好。
4.3 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可知:
CASS工艺污泥特性如SV、SVI和MLSS等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而污泥特性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沉淀时间、排水比和污泥龄等参数的确定,因此,CASS工艺的运行要制定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操作管理参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