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57241|回复: 20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家来比较一下EGSB和IC的技术优点

[复制链接]

1274

积分

449

金钱

148

帖子

白银水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6-8 10:39: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50/50金钱
我厂采用UASB+接触氧化法处理啤酒废水,但是由于某种原因,UASB的去除率很低,所以领导考虑是否可以再上一套厌氧系统,领导让我综合考虑一下,看看应该上什么设备...... 我个人认为再上设备是一种浪费,因为现在的情况只是处理能力稍微有些差. 大家帮着看看吧,看看应该上什么设备,帮我比较一下,如果有这方面的资料就更好了,关于EGSBIC [ 本帖最后由 ssssssmdj 于 2007-6-2 19:50 编辑 ]

顶一下

参与人数 2金钱 +8 UP值 +1 收起 理由
CASS泥沼 + 1 很给力!
魔兽怀旧 + 8 6.1活动奖!!

查看全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0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清啦

1274

积分

449

金钱

148

帖子

白银水师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7-6-9 07:11:51 | 只看该作者
我帖子不能就这么沉下去了吧, 大家多少说点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也好呀, 随便说两句也OK呀

790

积分

9

金钱

60

帖子

青铜水师

板凳
发表于 2007-6-10 10:59:54 | 只看该作者

什么废水

水质如何?属于什么废水?

251

积分

155

金钱

42

帖子

初级水师

地板
发表于 2007-6-13 18:10:50 | 只看该作者
UASB+接触氧化法处理啤酒废水,目前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如果不是设计的问题,再上一套就没有必要了。 现在还是在调试阶段吧,UASB调试周期很长的,要效果稳定的话得3个月左右,还得是在夏秋。废水的污染浓度多少?调试时进出水PH、水温如何控制的?

251

积分

155

金钱

42

帖子

初级水师

5
发表于 2007-6-13 18:22:16 | 只看该作者



UASB效率有多少?能不能到70%,实在提不上去的话,还是改造好氧池吧,费用相比要少些了。 改成SBR或者HCR(高负荷高效射流曝气池),处理效果应该能达标了。 EGSB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啤酒废水显然还不适合,用IC可以,不过投资费用很高的,而且国内真正能做好的也不多。当然愿意投钱的话就另当别论了,IC反应器运行稳定,看起来也漂亮,作为面子工程的话最为合适了。

顶一下

参与人数 1UP值 +1 收起 理由
晨曦的光芒 + 1 很给力!

查看全部

1274

积分

449

金钱

148

帖子

白银水师

6
 楼主| 发表于 2007-6-17 13:06:12 | 只看该作者
由于啤酒旺季已经到了,所以这几天工作比较忙也很琐碎,回复晚了,还望大家见谅!!! UASB的去除率低是由于早期的运行管理有问题,导致了颗粒污泥的流失,70%的去除率还是有的... 由于旺季的到来,提高处理量迫在眉睫,我们现在不是由于提量后处理效果不好,而是由于提量后,水不能正常的从三相分离器的下水管路中流下去,这样水下不去,一点点就慢慢的流出来了,所以说量提不起来,所以考虑再上一套设备试试......我们对管路做了一些改动,现在的能力上来了很多,但是还不那么理想....... 发这个帖子的意思就是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分析一下,如果我们要再上一套厌氧设备的话,应该上个什么样子的,我们平均进口COD1800左右,水量在高峰期可达6000立左右,想上一个可以处理3000立的.

251

积分

155

金钱

42

帖子

初级水师

7
发表于 2007-6-18 11:17:39 | 只看该作者
看来是决定再上一套厌氧了,那还用说,当然是UASB了,理由见上一帖,考虑水量波动,停留时间不妨稍大。 你原来的厌氧UASb是上进水,设计要考虑布水管的堵塞问题,那就要保持足够的压力水头,一般要有1.5m就够了,确定合适的布水管管径和流速,进水量尽量控制好,不能波动太大。上述建议不一定成熟,仅供参考了。 [ 本帖最后由 xyzgps 于 2007-6-18 11:19 编辑 ]

1274

积分

449

金钱

148

帖子

白银水师

8
 楼主| 发表于 2007-6-19 20:16:49 | 只看该作者
关于UASB的书籍很多,但是能与实际联系到一起的东西却很少... 所以对于我来说,我的每一项工作做起来都不那么容易, 对于企业,不能再投钱、再投入人力、再投入设备,还要把工作做好,所以真的很难... 不过我今天很开心,因为UASB管路的二期改造已经在今天成功完成,提量再次成功 所以...可以为企业剩下一定的开支,起码今年夏天的水处理的工作可以顺利进行啦... 但是我还是想大家能够讨论一下EGSB或者IC方面的东西, 或者哪位网友愿意割爱,可以在这里传些资料上来,我在这里谢谢大家了

55

积分

64

金钱

9

帖子

初级水师

9
发表于 2007-6-20 17:02:01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很对IC 的厌氧系统有兴趣。如果谁有这方面资料我也想看看。

251

积分

155

金钱

42

帖子

初级水师

10
发表于 2007-6-20 23:12:12 | 只看该作者



我见到的EGSB应用实例很少,见到的IC反应器倒是挺多。个人认为EGSB不如IC,前者顾名思义,膨胀颗粒污泥床,主要是靠反应器内高浓度的颗粒污泥去处COD,而IC采用两级UASB串联,在具备这个特点的同时,还能保证废水在反应器充分循环,目前国内许多大中型的中高污水处理往往采用IC就充分说明IC的有机物去除负荷高,处理效率高,对废水可生化性适应能力较好。但IC设计的技术含量高,特别是布水系统、内循环系统和三相分离系统的合理与否,往往关系到整个IC系统的成败。IC的有点就是EGSB的缺点,我不看好它,呵呵。 IC属于比较先进的三代厌氧反应器,现在国内正处在研究与应用结合阶段,做的好的很少,更何况要资料,就连业主都得不到相关资料。

251

积分

155

金钱

42

帖子

初级水师

11
发表于 2007-6-20 23:13:2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作这么久的UASB,不妨和大家交流点经验,^_^

3万

积分

7804

金钱

699

帖子

王者水师

12
发表于 2007-8-27 16:54:55 | 只看该作者
热烈欢迎同行们加入交流讨论,我原在允许的前提下无偿地给同行们提供义务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IC与UASB设计,施工,调试中存在的问题,也尽可能多地介绍自己工作中的失败与成功经验,以方便与大家共同交流与进步!谢谢! 本人对UASB及IC两工艺特别熟悉,有幸参与设计、施工和调试了七八个工程,很希望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和交流两工艺的特点及存在的不足,更希望与同行们共同进步。也欢迎同行们提出问题大家共同讨论与解决。 UASB与IC在运行上最大的差别表现在抗冲击负荷方面,IC可以通过内循环自动稀释进水,有效保证了第一反应室的进水浓度的稳定性。其次是它仅需要较短的停留时间,对可生化性好的废水的确是优点。大家同意因为IC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效果好,容积负荷高,投资省等许多优于UASB的优点,是否就应该因此而放弃再选有UASB了呢? IC缺点尤其在污水可生化性不是太好的情况下,由于水力停留时间比较短去除率远没有UASB高,增加了好氧的负担。另外,IC由于气提内循环,特别是对进水水质不太稳定的厂,导致IC出水水量极不稳定,出水水质也相对不稳定,有时可能还会出现短暂不出水现象,对后序处理工艺是有影响的。UASB比IC突出优点就是去除率高,出水水质相对稳定。但IC优点还是很多的,特别是对于高SS进水,比UASB有明显优势,由于IC上升流速很大,SS不会在反应器内大量积累,污泥可以保持较高活性。对于有毒废水也是如此! IC运行温度的设计完全和UASB一样,在调试运行上和UASB区别不大,只是在刚进水调试时尽可能采用水力负荷高些,然后逐步交互提升水力、有机负荷,尽可能在负荷提升过程中保证第一反应室上升流速大于10m/小时,但最大水力负荷最好控制在20m/小时以下,这样即保证第一反应室污泥床的传质效果,也避免污泥流失.冬季进水管道及反应器最好保保温,因为厌氧菌对温度波动特敏感,对负荷波动适应要相对好的多.其实IC的调试比UASB要好调的多,能调试好UASB的,应该调试好IC没有太大问题.不是应为上升流速大,会不好控制而延长调试周期.IC它对进水水质的要求仅是相对稳定就行,它要求高的上升流速仅是满足第一反应室污泥床处于膨化状态,加大传质效果,IC的高度较高,你不必太担心会有污泥流失,因为内部它有两层三相分离,更何况第一反应室产气量较大,绝大部分沼气被第一反应室分离收集提升到顶部的气水分离气包进行气与泥水的分离.第二反应室气量少泥水更易分离沉降.若接种颗粒污泥基本一个月便可达到设计负荷是没有问题的,絮状污泥可能需三到五个月. 如果厌氧反应器VFA升高,通常大家会想到降低进水负荷或停止进水,而我却极力反对,我的调试经验告诉我,如果你经常这样操作的话,只会让负荷越降越低,最终可能调试运行失败。我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VFA的升高已经让部分甲烷菌死亡或受到抑制,而你突然改变负荷或停止进水,有加剧了原先存活完好的甲烷菌对环境的不适应性,可能又有部分不适应,继续死亡,还有部分强壮的会处于饥饿状态而逐渐变弱,而我们以为VFA恢复又去提升负荷,导致部分又被淘汰。总之,降低负荷和停止进水我不认为是最好的办法。最好的办法是维持原负荷,采取回水或短时间大量进稀释水迅速置换反应器内积压的VFA,将甲烷菌迅速从抑制状态解禁出来,再补充部分菌种,保证反应器不恶化,另外大量保留了那些适应性强的甲烷菌,反应器只会越开越好,因为你帮他们逐步提高了抗负荷的免疫能力。经验性的东西对于提升相互水平非常关键,因为每个人在调试中都不可能经历所有问题,也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即使是失败的对大家也是一个借鉴,别人知道了便不会再走弯路。

592

积分

-1

金钱

3

帖子

青铜水师

13
发表于 2007-8-27 22:42:26 | 只看该作者
EGSB或者IC一般都需要循环回流,而UASB一般不需要。IC运行温度大部分是高温运行,IC反应器污泥活性远高于UASB反应器,这是由于IC反应器的污泥颗粒完全趋于流化状态,传质的限制因素小,而UASB反应器局部地方的污泥浓度很高,甚至存在死区,传质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IC反应器的平均污泥去除负荷远高于UASB,一般IC反应器的容积负荷为UASB的3-6倍。

220

积分

0

金钱

19

帖子

初级水师

14
发表于 2007-9-1 22:12:58 | 只看该作者
EGSB和IC实际工艺在国内似乎非常少。

1197

积分

58

金钱

114

帖子

白银水师

15
发表于 2007-9-2 15:49:51 | 只看该作者
IC国内已经很多了.帕克的都要上百喽. 很看好IC,价格现在也逐渐的降下来了,未来2年会全方位的取代UASB

5879

积分

2

金钱

238

帖子

黄金水师

QQ
16
发表于 2007-9-2 16:17:59 | 只看该作者
EGSB在国内的应用我不大清楚,但IC反应器目前再国内应用是很多的,很多专家都开发了相关工艺的处理器, 郑州大学的买文宁教授开发的IC反应器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农药,抗生素的工业废水都有成功的应用

1197

积分

58

金钱

114

帖子

白银水师

17
发表于 2007-9-2 16:34:54 | 只看该作者
没有吧,买文宁老师开发的IC有工程事例没?

1758

积分

26

金钱

75

帖子

白银水师

18
发表于 2007-9-10 21:44:01 | 只看该作者
用IC 吧,上海帕克公司做的很不错,IC对啤酒废水的处理很有效的,好像哈尔滨啤酒就是用的帕克的IC.据说还是很成功的,虽然投资很高,但是如果真的调试成功,运行稳定的话,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6万

积分

4753

金钱

1398

帖子

论坛顾问

顾问勋章十大风云人物

19
发表于 2007-9-11 06:38:11 | 只看该作者
简单说吧: UASB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ed) 一般污泥层是固定床; EGSB (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ed)污泥层是膨胀床; IC(Internal Circle) 流化床; 从传质效果看,IC > EGSB > UASB,当然具体采用何种工艺得看具体水质水量而定。 同一类水可以采用相类似的处理工艺,但实际是“一水一艺”,在设计时得充分考虑待处理废水的特殊性。

3万

积分

7804

金钱

699

帖子

王者水师

20
发表于 2007-10-28 09:13:41 | 只看该作者
IC技术的发展
废水厌氧生物技术由于其巨大的处理能力和潜在的应用前景,一直是水处理技术研究的热点。从传统的厌氧接触工艺发展到现今广泛流行的UASB工艺,废水厌氧处理技术已日趋成熟。随着生产发展与资源、能耗、占地等因素间矛盾的进一步突出,现有的厌氧工艺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如何处理生产发展带来的大量高浓度有机废水,使得研发技术经济更优化的厌氧工艺非常必要[1]。内循环厌氧处理技术(以下简称IC厌氧技术)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高效处理技术,它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荷兰PAQUES公司研发成功,并推入国际废水处理工程市场,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土豆加工、啤酒、食品和柠檬酸等废水处理中[2]。实践证明,该技术去除有机物的能力远远超过普通厌氧处理技术(如UASB),而且IC反应器容积小、投资少、占地省、运行稳定,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高效厌氧处理技术。
2 现有厌氧处理技术的局限性
厌氧处理是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一种方法,要提高厌氧处理速率和效率,除了要提供给微生物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外,保持反应器内高的污泥浓度和良好的传质效果也是2个关键性举措。
以厌氧接触工艺为代表的第1代厌氧反应器,污泥停留时间(SRT)和水力停留时间(HRT)大体相同,反应器内污泥浓度较低,处理效果差[3]。为了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废水在反应器内通常要停留几天到几十天之久。
以UASB工艺为代表的第2代厌氧反应器,依靠颗粒污泥的形成和三相分离器的作用,使污泥在反应器中滞留,实现了SRT>HRT,从而提高了反应器内污泥浓度,但是反应器的传质过程并不理想。要改善传质效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表面水力负荷和表面产气负荷[4]。然而高负荷产生的剧烈搅动又会使反应器内污泥处于完全膨胀状态,使原本SRT>HRT向SRT=HRT方向转变,污泥过量流失,处理效果变差。
3 IC反应器工作原理及技术优点
3.1 IC反应器工作原理
IC反应器基本构造如图1所示,它相似由2层UASB反应器串联而成。按功能划分,反应器由下而上共分为5个区:混合区、第1厌氧区、第2厌氧区、沉淀区和气液分离区。
混合区:反应器底部进水、颗粒污泥和气液分离区回流的泥水混合物有效地在此区混合。
第1厌氧区:混合区形成的泥水混合物进入该区,在高浓度污泥作用下,大部分有机物转化为沼气。混合液上升流和沼气的剧烈扰动使该反应区内污泥呈膨胀和流化状态,加强了泥水表面接触,污泥由此而保持着高的活性。随着沼气产量的增多,一部分泥水混合物被沼气提升至顶部的气液分离区。
气液分离区:被提升的混合物中的沼气在此与泥水分离并导出处理系统,泥水混合物则沿着回流管返回到最下端的混合区,与反应器底部的污泥和进水充分混合,实现了混合液的内部循环。
第2厌氧区:经第1厌氧区处理后的废水,除一部分被沼气提升外,其余的都通过三相分离器进入第2厌氧区。该区污泥浓度较低,且废水中大部分有机物已在第1厌氧区被降解,因此沼气产生量较少。沼气通过沼气管导入气液分离区,对第2厌氧区的扰动很小,这为污泥的停留提供了有利条件。
沉淀区:第2厌氧区的泥水混合物在沉淀区进行固液分离,上清液由出水管排走,沉淀的颗粒污泥返回第2厌氧区污泥床。
从IC反应器工作原理中可见,反应器通过2层三相分离器来实现SRT>HRT,获得高污泥浓度;通过大量沼气和内循环的剧烈扰动,使泥水充分接触,获得良好的传质效果。
3.2 IC工艺技术优点
IC反应器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决定了其在控制厌氧处理影响因素方面比其它反应器更具有优势。
(1)容积负荷高:IC反应器内污泥浓度高,微生物量大,且存在内循环,传质效果好,进水有机负荷可超过普通厌氧反应器的3倍以上。
(2)节省投资和占地面积:IC反应器容积负荷率高出普通UASB反应器3倍左右,其体积相当于普通反应器的1/4~1/3左右,大大降低了反应器的基建投资[5]。而且IC反应器高径比很大(一般为4~8),所以占地面积特别省,非常适合用地紧张的工矿企业。
(3)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低浓度废水(COD=2000~3000mg/L)时,反应器内循环流量可达进水量的2~3倍;处理高浓度废水(COD=10000~15000mg/L)时,内循环流量可达进水量的10~20倍[5]。大量的循环水和进水充分混合,使原水中的有害物质得到充分稀释,大大降低了毒物对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
(4)抗低温能力强:温度对厌氧消化的影响主要是对消化速率的影响。IC反应器由于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温度对厌氧消化的影响变得不再显著和严重。通常IC反应器厌氧消化可在常温条件(20~25 ℃)下进行,这样减少了消化保温的困难,节省了能量。
(5)具有缓冲pH的能力:内循环流量相当于第1厌氧区的出水回流,可利用COD转化的碱度,对pH起缓冲作用,使反应器内pH保持最佳状态,同时还可减少进水的投碱量。
(6)内部自动循环,不必外加动力:普通厌氧反应器的回流是通过外部加压实现的,而IC反应器以自身产生的沼气作为提升的动力来实现混合液内循环,不必设泵强制循环,节省了动力消耗。
(7)出水稳定性好:利用二级UASB串联分级厌氧处理,可以补偿厌氧过程中K s高产生的不利影响。Van Lier[6]在1994年证明,反应器分级会降低出水VFA浓度,延长生物停留时间,使反应进行稳定。
(8)启动周期短:IC反应器内污泥活性高,生物增殖快,为反应器快速启动提供有利条件。IC反应器启动周期一般为1~2个月,而普通UASB启动周期长达4~6个月[7]。
(9)沼气利用价值高:反应器产生的生物气纯度高,CH4为70%~80%,CO2为20%~30%,其它有机物为1%~5%,可作为燃料加以利用[8]。
4 IC处理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IC处理技术从问世以来已成功应用于土豆加工、菊苣加工、啤酒、柠檬酸和造纸等废水处理中。1985年荷兰首次应用IC反应器处理土豆加工废水,容积负荷(以COD计)高达35~50kg/(m3·d),停留时间4~6 h[9];而处理同类废水的UASB反应器容积负荷仅有10~15 kg/(m3·d),停留时间长达十几到几十个小时[3]。
在啤酒废水处理工艺中,IC技术应用得较多,目前我国已有3家啤酒厂引进了此工艺。从运行结果看,IC工艺容积负荷(以COD计)可达15~30 kg/(m3·d),停留时间2~4.2 h,COD去除率ηCOD>75%[9];而UASB反应器容积负荷仅有4~7 kg/(m3·d),停留时间近10 h[3]。
对于处理高浓度和高盐度的有机废水,IC反应器也有成功的经验。位于荷兰Roosendaal的一家菊苣加工厂的废水,COD约7900mg/L,SO42-为250mg/L,Cl-为4200mg/L。采用22m高、1100m3容积的IC反应器,容积负荷(以COD计)达31 kg/(m3·d),ηCOD>80%,平均停留时间仅6.1 h[9]。
我国无锡罗氏中亚柠檬有限公司的IC厌氧处理系统自1998年12月运行以来一直都很稳定,进水COD一般在8000mg/L以上,pH5.0左右,容积负荷(以COD计)可达30 kg/(m3·d),出水COD基本在2000mg/L以下,且每千克COD产沼气0.42m3[10]。1996年IC反应器首次应用于纸浆造纸行业,并迅速获得客户欢迎,至今全世界造纸行业已建造IC反应器23个[11]。
表1列出了IC反应器和UASB反应器处理典型废水的对照结果,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IC反应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UASB的不足,大大提高了反应器单位容积的处理容量。
表1 IC反应器与UASB反应器处理相同废水的对比结果[1]
对比指标
反应器类型
IC
UASB
啤酒废水
土豆加工废水
啤酒废水
土豆加工废水
反应器体积(m3)
6×162
100
1400
2×1700
反应器高度(m)
20
15
6.4
5.5
水力停留时间(h)
2.1
4.0
6
30
容积负荷kg/(m3·d)
24
48
6.8
10
进水COD(mg/L)
2000
6000~8000
1700
12000
ηCOD(%)
80
85
80
95
随着生产的发展,经济高效、节能省地的厌氧反应器越来越受到水处理工作者的青睐。IC反应器的一系列技术优点及其工程成功实践,是现代厌氧反应器的一个突破,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而且由于反应器容积小,生产、运输、安装和维修都十分方便,产业化前景也很乐观。
5 IC反应器存在的几个问题
COD容积负荷大幅度提高,使IC反应器具备很高的处理容量,同时也带来了不少新的问题:
(1)从构造上看,IC反应器内部结构比普通厌氧反应器复杂,设计施工要求高。反应器高径比大,一方面增加了进水泵的动力消耗,提高了运行费用;另一方面加快了水流上升速度,使出水中细微颗粒物比UASB多,加重了后续处理的负担[12]。另外内循环中泥水混合液的上升还易产生堵塞现象,使内循环瘫痪,处理效果变差。
(2)发酵细菌通过胞外酶作用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成可溶性有机物,再将可溶性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成脂肪酸和醇类等,该类细菌水解过程相当缓慢[13]。IC反应器较短的水力停留时间势必影响不溶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3)在厌氧反应中,有机负荷、产气量和处理程度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平衡关系。一般较高的有机负荷可获得较大的产气量,但处理程度会降低[13]。因此,IC反应器的总体去除效率相比UASB反应器来讲要低些。
(4)缺乏在IC反应器水力条件下培养活性和沉降性能良好的颗粒污泥关键技术。目前国内引进的IC反应器均采用荷兰进口的颗粒污泥接种[2],增加了工程造价。
上述问题有待在对IC厌氧处理技术内部规律进行更深入探讨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践加以克服,使这一新技术更加完善。

IC技术的发展.doc

45 KB, 下载次数: 160, 下载积分: 金钱 -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手机版|小黑屋|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 京ICP备12048982号-4

GMT+8, 2025-5-6 06:27 , Processed in 0.201075 second(s), 6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