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9051|回复: 19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 IC有关设计案例探讨

[复制链接]

1万

积分

260

金钱

510

帖子

铂金水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07:21: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并关注水世界微信号,获得更多资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x
有关网友提出IC的问题,将之汇整于IC有关设计案例探讨,请大家积极参与及耐心参与讨论,共同成长! 1、BOD5/COD为多大才合适使用UASB,才能保证处理系统有效果?? BOD5/COD能够反映采用UASB IC 等COD去除率么? 2、IC提升管道的直径大小是怎么确定才合理呢?能谈谈您一个实例的经验么?根据气量怎么算如果,气泡少,提升管粗,就会只有气泡上去,水不上去. 如果,气泡多,提升管细,就会气泡很多,水上去的很少,效率很低 3、沼气是一个安全性的大问题,请问你们是通过什么手段检测泄露的?

顶一下

参与人数 2威望 +1 金钱 +15 收起 理由
yoruba + 1 + 10 灰常好!
ccclovexi + 5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清啦

1万

积分

101

金钱

319

帖子

铂金水师

QQ
沙发
发表于 2009-5-25 22:45:30 | 只看该作者
针对内循环提问 内循环量大对池子的表面负荷对三分器的负荷冲击是很大的 影响到三分器的效果,那么设计三分器保证分离效果就是通过跳高表面积跟采取多级三分器来实现很好的气液分离么?还是有特别的应对措施

25万

积分

101

金钱

1

帖子

超脱水师

板凳
发表于 2010-2-26 19:09:5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khenv 于 2010-2-26 16:09 发表 Ic后面为何加初沉槽? 构想源至於'異想天开'兄, 目的为: 1.试车时可将洗出之污泥回流进系统中。 2.作为IC之外部循环水源, 2.1试车时可用。(当內部循环不足时) 2.2紧急应变时为稀释水源。
此物多余,IC洗出的污泥,沉淀有时完全不起作用。

1万

积分

101

金钱

319

帖子

铂金水师

QQ
地板
发表于 2009-5-19 09:32:56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设计过程不当 导致管道偏大 能通过什么手段改善??仅仅是通过更换管道???? 难道IC 只有酸败 毒性问题 能否列出常见多种问题及应对方法??

1万

积分

260

金钱

510

帖子

铂金水师

5
发表于 2010-2-15 22:14:45 | 只看该作者



虎年行大运 我们这边9天假 目前假期中

1万

积分

260

金钱

510

帖子

铂金水师

6
发表于 2009-7-8 14:04: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rv123 于 2009-7-6 13:13 发表 a.设计时依标准规范设计。 b.B/C超低者确实需要时间水解,之后才容易生物分解,数据就靠实验、经验或参考msds(于环境中的半衰期……)。 c.长链脂肪(酸)于厌氧系统长有累积现象,操作时住意操作参数。 d.紧急应 ...
biopaq有他们的规范 我公司有我公司的规范 跟照顾小孩一樣 有做过、有规范的------照豬养 沒规范的参考书籍----照书养 前头excel档已有许多basic design rf. 有问题可逐条列出检讨 大家沟通求共同进步

1万

积分

101

金钱

319

帖子

铂金水师

QQ
7
发表于 2009-5-17 09:05:09 | 只看该作者
余老大你怎么不将你的见解或者你刚刚出道的是怎么入门的来谈呢 开始你总会想着各种问题 将你认为能真正涉及到如何考虑设计IC或者调试中存在的问题以 问题 分析 解答 奉献出来吧

2万

积分

1309

金钱

972

帖子

王者水师

8
发表于 2010-11-26 14:03:32 | 只看该作者
收藏,以备用!!

1万

积分

260

金钱

510

帖子

铂金水师

9
发表于 2009-7-5 12:38:53 | 只看该作者

几个降低三相分离器水力冲击的关鉴!

这是我爬楼及福至心灵的心得,特与大众分享: 1.uasb----如有动力回流,其pump吸入口设于三相分离器高程之下。 2.egsb---三相分离器上层设沉淀区及q1小排水,沉淀区外围为pump吸入口(以Q大水量循环)。 3.ic-----两层三相分离器,下层已消耗大部份循环水量,上层水力冲击降低许多。

1万

积分

260

金钱

510

帖子

铂金水师

10
发表于 2009-5-11 15:12:37 | 只看该作者



先将之前未成熟的设计例拿出来,野人献曝一番,在讨论过程中逐渐修正之

IC設計.xls

45.5 KB, 下载次数: 116, 下载积分: 金钱 -1

顶一下

参与人数 1金钱 +5 收起 理由
水世界球球 + 5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

1万

积分

260

金钱

510

帖子

铂金水师

11
发表于 2009-5-11 15:47:46 | 只看该作者
针对BOD/COD多少才适合生物处理或厌氧处理? 之前老师或教科书是这么说的: BOD/COD>=1/3-------OK BOD/COD1/3&>1/10----需驯养 BOD/COD<= 1/10--------难生物驯养 但我碰过BOD/COD1/10的精细化工废水,还是能用生物方法去除COD---- 但设计时负荷不能过高,否则容易失败! 业界一般也同意透过水解酸化或强氧化,能使后段生物处理有较佳的表现。 个人看法:不会用BOD/COD比值去推估COD去除率,我比较常用容积负荷或有机负荷去理解它。

顶一下

参与人数 1金钱 +5 收起 理由
水世界球球 + 5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

1万

积分

260

金钱

510

帖子

铂金水师

12
发表于 2009-5-11 17:00:43 | 只看该作者
二、IC提升管道的直径大小是怎么确定才合理呢?能谈谈您一个实例的经验么?根据气量怎么算如果,气泡少,提升管粗,就会只有气泡上去,水不上去. 如果,气泡多,提升管细,就会气泡很多,水上去的很少,效率很低 1.因为,大于2.0mm直径的气泡在水中以大约0.20.3m/s速度上升,采用较大的管径使液体在管道的垂直部分的流速低于这一数值,可适当地避免超过2mm直径的空气泡进入反应器,同时还可避免气阻。在反应器底部用较小直径,形成高的流速产生较强的扰动,使进水与污泥之间混合加强。 2.集气室的隙缝部分的面积应该占反应器全部面积的1520%; 3.每立方米沼气上升时携带12m3左右的废水上升至反应器顶部。 相关计算检核下回再议。

1万

积分

260

金钱

510

帖子

铂金水师

13
发表于 2009-5-18 18:00:16 | 只看该作者

循环流量

五、谈到循环了,这题目很大!我们从几个方向去探讨它: 1.反应槽内的水力条件(是膨涨床还是流体化床?) 颗粒污泥能否承受流化床? a.个人认为IC是流体化床,且颗粒污泥能承受流化床水力条件。 b.我会有外循环的设计;以便产气不足时能替代,主要是考虑流体化、稀释、阻塞防止、紧急应变及试车时。 c.如果反应槽效率变低、酸化或-----,循环IC上澄液显然仅有流体化功能,稀释效果稍差!欲有较强稀释作用,尚需考滤外循环。 2.循环有何好处 Po一下收集资料【IC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低浓度废水(COD=2000~3000mg/L)时,反应器内循环流量可达进水量的2~3倍;处理高浓度废水(COD=10000~15000mg/L)时,内循环流量可达进水量的10~20[5]。大量的循环水和进水充分混合,使原水中的有害物质得到充分稀释,大大降低了毒物对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 以检附之excel档变更条件计算一下发现: 【处理低浓度废水(COD=2000~3000mg/L)时,反应器内循环流量可达进水量的2~3倍;处理高浓度废水(COD=10000~15000mg/L)时,内循环流量可达进水量的10~20倍】,这样的说词适用气升液体气含率30%,当气升液体气含率50%,倍数将降低。------也就是稀释效果可能变低!---------所以设计气升管时不能太小气,需考虑周到,不足时可能造成稀释缓冲能力降低,甚或造成处理效率瓶颈;但也不能大到气升现象不发生。 3.设计或操作时如何考虑(水质与水量关系、污泥型态、吸入点选择) [ 本帖最后由 khenv 于 2009-5-23 16:05 编辑 ]

1万

积分

101

金钱

319

帖子

铂金水师

QQ
14
发表于 2009-5-15 10:58:42 | 只看该作者
2 IC需要内循环,循环量跟气量有关,但内循环的水量跟现实循环需要外循环实现的时候 总的循环量确定有什么窍门的么?是否可以说外循环可以代替内循环? a.呼叫神箭、于版、----众高手护盘-----,千万别成一言堂、独脚戏! b.依我的紧急应变考虑,我会有外循环的设计;以便产气不足时能替代。 c.循环量应与进流水质及设计出流水质有关,这点容后讨论。 产气不足采用外循环保护目的何在?如果是产气不足是COD不足还是设计提升时期不足考虑通过外循环来辅助提高传质? 还是存在特别考虑? 暂时让你一言堂 再让大家辩论

1万

积分

101

金钱

319

帖子

铂金水师

QQ
15
发表于 2009-5-13 23:37:56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将我的问题弄出来谈论拉 哈哈 那我继续发问了 1个人看法:不会用BOD/COD比值去推估COD去除率,我比较常用容积负荷或有机负荷去理解它。 这个容积负荷或有机负荷取多大才合理合适才可以呢? 2 IC需要内循环,循环量跟气量有关,但内循环的水量跟现实循环需要外循环实现的时候 总的循环量确定有什么窍门的么?是否可以说外循环可以代替内循环?

25万

积分

101

金钱

1

帖子

超脱水师

16
发表于 2009-5-14 18:15:57 | 只看该作者
百家讲坛之老康谈IC! 回头祥聊

1万

积分

260

金钱

510

帖子

铂金水师

17
发表于 2009-5-14 16:11:04 | 只看该作者

气升管管径、数量之合理设计

原帖由 khenv 于 2009-5-11 17:00 发表 二、IC提升管道的直径大小是怎么确定才合理呢?能谈谈您一个实例的经验么?根据气量怎么算如果,气泡少,提升管粗,就会只有气泡上去,水不上去. 如果,气泡多,提升管细,就会气泡很多,水上去的很少,效率很低 1.因为,大于 ...
本例预期处理600CMD废水,削减4800kg/dCOD 预估产气2160CMD,回流水/进流水约187~420%, 上升流体气含率估30~49% 1支直径3”为上层反应区之气升管,估算综合流速0.6~1.2m/s 1支直径10”为下层反应区之气升管,估算综合流速0.6~0.8m/s 如欲达0.3m/s要求,应 1支直径5”~6”为上层反应区之气升管,估算综合流速0.1~0.3m/s 2~3支直径10”为下层反应区之气升管,估算综合流速0.1~0.3m/s 由于通用管径固定,所以是安全系数欲取多寡的问题 [ 本帖最后由 khenv 于 2012-2-26 10:32 编辑 ]

顶一下

参与人数 1金钱 +5 收起 理由
头狼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

1万

积分

260

金钱

510

帖子

铂金水师

18
发表于 2009-5-14 16:17:59 | 只看该作者
检核中发现错误,上流速度估算错误,修正之,详夹檔。

IC設計.xls

45.5 KB, 下载次数: 97, 下载积分: 金钱 -1

顶一下

参与人数 1金钱 +10 收起 理由
水世界球球 + 1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

1万

积分

260

金钱

510

帖子

铂金水师

19
发表于 2009-5-14 16:35:11 | 只看该作者
1个人看法:不会用BOD/COD比值去推估COD去除率,我比较常用容积负荷或有机负荷去理解它。 这个容积负荷或有机负荷取多大才合理合适才可以呢? a.1~30或更高kgCOD/.天,靠经验、传承、或小试、模厂、或上帝保佑------ b.没把握、没做过,保守以对。 c.系统设计及考虑要完善,备有紧急应变相关设施才保险。 2 IC需要内循环,循环量跟气量有关,但内循环的水量跟现实循环需要外循环实现的时候 总的循环量确定有什么窍门的么?是否可以说外循环可以代替内循环? a.呼叫神箭、于版、----众高手护盘-----,千万别成一言堂、独脚戏! b.依我的紧急应变考虑,我会有外循环的设计;以便产气不足时能替代。 c.循环量应与进流水质及设计出流水质有关,这点容后讨论。

顶一下

参与人数 1金钱 +10 收起 理由
水世界球球 + 10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

25万

积分

101

金钱

1

帖子

超脱水师

20
发表于 2009-5-15 12:50:03 | 只看该作者
外循环怎么循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手机版|小黑屋|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 京ICP备12048982号-4

GMT+8, 2025-5-14 12:21 , Processed in 0.199338 second(s), 6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