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以上三个锁住效应,水行业也有三个问题:第一整体上技术推动力不是很强,我们可能比高速公路好一些,和发电行业相比,整个行业更粗放一些。还有一个整个系统模式改变非常困难,从根本上换一个模式建设非常困难,因为这些困难,大家容易采取直观的、简单的解决方案,比如大量调水方案是最直观、最简单的方案,但一定不是最好的技术方案,无论政府也好,还是公众也好,容易接受这些简单、直观的方案,对我们解决城市水污染带来相当大的障碍。
第三个特征,今后20年、30年面临高密度和特殊发展阶段问题,尤其高密度问题,对中国城市水环境提出了非常严峻自挑战,如果完全按照发达国家目前方式恐怕解决不了中国现有问题,为什么这样?很多发达国家城市密度并没有这么大,我们行业内部有一个10倍规则,污水排放量大概是排放到河流水量的1/10,排到下游之后基本上可以得到比较好的净化,下游城市可以从河水里继续提水,中国的问题是什么呢?我们是高密度,城市连接在一起,上游的水排到下游若干城市之后,水污染越来越严重,可使用情况越来越差,从风险控制角度,下游风险也越来越大,中国主要城市和主要工业过程发生在下游,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提四方面的想法,跟大家讨论:第一,我们要把我们的城市水系统跟流域水文系统解耦,我们排放的越少,我们的影响越少,这样才能支撑高密度的流域水系统水质保护和水环境的保护,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核心问题是我们有没有好的用水和节水技术,左边这张图是从1985年-2000年从市场上可以得到的月水的基本器具情况,人均每天用水量120升左右,如果按照国家标准计算,这个量可以降到70升/天,如果用今天最好的技术,有水量可以达到30升的水平,可以大幅度削减,从1995年-2000年家庭用水主要变化是城市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的,电器和淋浴大量的应用是核心问题,从2008年开始,如果北京市场上只有高效的用水器具的话,没有各种其他用水器具,到2020年,北京总生活用水量可以减少将近一半,潜力非常大,如果我们把这个方案以及污水可以回用的方案用到南水北调区的话,将近60%水不需要调,如果考虑要经济技术,比如必须是市场上可竞争的,大概也有将近20%水是不需要调的,社会上很多人并不关注水,大概也有10%几的节水潜力,核心问题就是政府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公众采取什么样的用水态度,这会极大的影响技术潜力实现的可能性,政府的技术政策、经济政策对我们将来长期的用水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从工业行业来看,从80年代一直到2004年,我们主要的工业行业用水效率都发生很大变化,无论平均水平,还是先进水平,与世界上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小,如果我们采取不同的技术政策,不同工业行业在2030年前后用水量也会有很大不同,如果不控制,工业行业总需水量将会极大的增加,但是如果我们采取中等方案的话,基本上可以稳定在今天的用水水平上。今后10-15年,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是中国控制用水量增长的最关键时期,10年后我们再做这件事情已经没有战略意义了。工业节水主要过程在什么地方呢?两个方面是并重的,一个是工业过程本身的工艺节水,工业工艺革新之后带来的节水,另外一个是回用,回用和工艺节水两方面都会发挥重要的作用。今天从节水角度来讲我们进入到了非常重要的技术选择战略期,也进入了政策调整的特殊战略期,我们可以列出节水的重要技术清单,可以做出结构优化和调控的相关政策,需要政府尽快采取措施。前面讲的是我们城市和流域的水文系统,我们实现能够解耦,技术上可以实现,实际上能不能实现取决于政府的技术政策、取决于我们的经济政策、取决于我们民众的态度。
上一页
页码:[<< 1 2 3 4 5 >>]
下一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