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是人类追求了几百年的梦想。早在400多年前,英国王室就曾悬赏征求经济合算的海水淡化方法。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海水淡化技术随着水资源危机的加剧得到了加速发展,在已经开发的二十多种淡化技术中,蒸馏法、电渗析法、反渗透法都达到了工业规模化生产的水平,并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现在世界上有十多个国家的一百多个科研机构在进行着海水淡化的研究,有数百种不同结构和不同容量的海水淡化设施在工作。一座现代化的大型海水淡化厂,每天可以生产几千、几万甚至近百万吨淡水。
 海水淡化·方法篇
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是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开源增量技术,可以增加淡水总量,且不受时空和气候影响,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饮用水和工业锅炉补水等稳定供水。从海水中取得淡水的过程谓海水淡化。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海水冻结法、电渗析法、蒸馏法、反渗透法等。
 
海水冻结法
海水冻结法,即冷冻海水使之结冰,在液态淡水变成固态冰的同时盐被分离出去。冷冻法与蒸馏法都有难以克服的弊端……[详细]
 
反渗透法
通常又称超过滤法,是1953年才开始采用的一种膜分离淡化法。该法是利用只允许溶剂透过、不允许溶质透过的半透膜,将海水……[详细]
多级闪蒸法
所谓闪蒸,是指一定温度的海水在压力突然降低的条件下,部分海水急骤蒸发的现象。多级闪蒸海水淡化是将经过加热的海水,依次在多个压力逐渐降低的闪蒸室中进行蒸发……[详细]
压汽蒸馏法
压汽蒸馏海水淡化技术,是海水预热后,进入蒸发器并在蒸发器内部分蒸发。所产生的二次蒸汽经压缩机压缩提高压力后引入到蒸发器的加热侧。蒸汽冷凝后……[详细]
 
电渗析法
该法的技术关键是新型离子交换膜的研制。离子交换膜是0.5-1.0mm厚度的功能性膜片,按其选择透过性区分为正离子交换膜(阳膜)与负离子交换膜(阴膜)。电渗析法是将具有选择透过性的阳膜与阴膜交替排列,组成多个相互独立的隔室海水被淡化,而相邻隔室海水浓缩,淡水与浓缩水得以分离。电渗析法不仅可以淡化海水,也可以作为水质处理的手段,为污水再利用作出贡献。此外,这种方法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化工……[详细]
 
热膜联产法
热膜联产主要是采用热法和膜法海水淡化相联合的方式(即MED-RO或MSF-RO方式),满足不同用水需求,降低海水淡化成本。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热膜联产海水淡化厂是阿联酋富查伊拉海水淡化厂,日产海水淡化水量为45.4万立方米,其中,MSF日产水28.4万立方米,RO日产水17万立方米。其优点是:投资成本低,可共用海水取水口。RO和MED/MSF装置淡化产品水可以按一定比例混合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详细]
海水淡化·现状篇
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约3500万立方米左右,其中80%用于饮用水,解决了1亿多人的供水问题,即世界上1/50的人口靠海水淡化提供饮用水。海水淡化需要大量能量,所以在不富裕的国家经济效益并不高。
 
青岛海水淡化停产 不受市民待见成本高
经过近十年的海水淡化发展,不少市民发现,岛城海水淡化项目并没有多少进展,而进入到2011年,市民“海水解渴”的梦想也始终没有成为现实。 [详细]
 
天津:海水淡化国家立项 年内建生产线
记者从天津市海洋局获悉,由滨海新区科研院所申报的《浓海水机械热压缩精制盐和化学资源利用工程研究示范》项目,日前获财政部和国家海洋局批准立项,并正式启动。 [详细]
2015年全球海水淡化市场价值达55亿美元
根据BBC Research提供的,名为“海水和苦咸水淡化(MST052B)”的新的技术市场研究报告,全球海水和苦咸水淡化的市场价值,估计在2010年会达到29亿美元,并预计2015年……[详细]
海水淡化资源化的现状和产业发展趋势
按国际脱盐协会(IDA)的2009年数据表明,到2009年,世界上已有120多个个国家和地区在应用海水淡化技术。据统计2009年全球海水淡化日产量近3590万立方米,其中80%用于饮用水…… [详细]
 
海水淡化作为优新产业 站在产业化路口
全国最大海水淡化工程——青岛百发海水淡化项目建成后,每天可淡化海水10万吨,这些淡化水直接进入市政自来水管网,可满足50万人每天生活用水,占青岛市区…… [详细]
 
我国首个核电站海水淡化系统投入使用
海水淡化系统正式启用,这是我国核电站中首个海水淡化系统,开辟了核电站利用海水淡化技术提供淡水资源的先河。该系统投用后,每天可提供约10080吨淡水…… [详细]
海水淡化进京 是不是要比自来水贵很多
2010年2月北京市水务工作报告中,北京开始将海水淡化纳入战略水源,并开始调研和论证。科技部膜与水处理专家组成员、亚太脱盐协会秘书长郭有智教授…… [详细]
西班牙海水淡化全球猎金 淡水资源短缺
“请喝水,这是刚刚淡化的海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普拉特海水淡化厂,一名员工打开海水淡化装置出水口的龙头,接满一杯水,给前来参观的游客们品尝。[详细]
海水淡化·设想篇
这个水蓝色星球并不缺水——只是缺少淡水。目前有3亿人口需要靠海水或含盐地下水的再加工来获取生活用水,那些水含盐量过高,并不能直接饮用。 新的科技也许能找到更好的海水脱盐方法。
 
《国家地理》设想:寻找海水淡化新技术
这个水蓝色星球并不缺水——只是缺少淡水。新的科技也许能找到更好的海水脱盐方法。目前有3亿人口需要靠海水或含盐地下水的再加工来获取生活用水,那些水含盐量过高,并不能直接饮用。这个人口数量已经是10年前的两倍。20世纪70年代起,海水脱盐业在中东地区起步,现已发展到全球150个国家。在未来6年里,新兴的海水脱盐工厂每天可为全球供水量增加了13亿加仑,相当于一条科罗拉多河的水量。[详细]
 
海水西调 引渤入疆
11月5日,“陆海统筹 海水西调高峰论坛”在乌鲁木齐市召开。论坛上关于“海水西调 引渤入新”的建议引发广泛讨论。设想基本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通过维修防渗渠,以及若干蓄水池的方式,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塔里木盆地东缘的罗布泊。你认为此设想是否可行?[详细]
 
海水淡化节能新设想
提到海水淡化(脱盐),相信人们已经不再陌生。通过对海水、地表含盐咸水或者处理过的污水进行脱盐处理,人们能够获得可以饮用的淡水。这是目前解决水资源短缺的理想途径之一。海水淡化最简单的方法是蒸馏法,把水煮沸使之蒸发,冷却蒸汽就得到了可以饮用的蒸馏水。不过,蒸馏法的能耗高得惊人,每生产1升淡水需要消耗0.08千瓦时的电量。因此,蒸馏法主要局限在海湾地区,当地用来淡化海水的能源往往不是电能…… [详细]
 
科学家研制出可用于淡化海水的芯片
将海水变为人类可以饮用的淡水一直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它耗能大、水质又差,现在MIT的科学家们制造的芯片可以更好地完成这个工作。虽然地球表面有超过70%被水覆盖,但是我们可以直接使用的淡水却并不算多。海洋中的苦涩咸水占了总水量的97.5%,剩下的淡水又大部分集中在南北极和冰川上。数百万年来,人类只能依靠仅占总水量0.2%的淡水生存。将海水变为淡水是个历史悠久的课题。 [详细]
水世界网编辑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