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潜藏社会稳定风险,直接影响社会和谐。环境立法应当充分认识我国社会转型期和环境敏感期共存、环境风险高发期与环境意识升级期叠加的严峻形势,妥善应对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公众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的新挑战,并有所创新,积极探寻保障公共环境权益的新机制。环境公益诉讼,是公众通过合法程序,化解重大环境纷争的有效途径,应予大力推进。……[详细]
201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傅莹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立法规划当中,把环境保护立法当做重中之重。……[详细]
今年4月兰州自来水污染事件发生后,5位兰州市民到当地法院起诉自来水公司,被以不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公益诉讼原告资格为由驳回。类似的环保维权难……[详细]
随着环境保护形势日益严峻,特别是2008年10月震惊全国的"阳宗海砷污染事件"催生了云南省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的创新。……[详细]
环保法修订草案近日将进行四审。记者从权威人士处获悉,四审稿中,环境公益诉讼主体或将扩围至地市级环保社团,由于受社团审批条件的限制,草根……[详细]
当环境污染事件影响到公众利益,且原告并不属于利益损害方,赔偿金赔给国家而非受害者时,这就属于公益、而非私益诉讼。……[详细]
美国的环境公益诉讼:环境公民诉讼制度的产生部分地承认了这样一个事实:美国政府永远不可能拥有足够的执法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监测每一个污染源,而居住在污染源附近的公民常常是监督违法排污行为最经济、最有效的监控者。
核心观点:是要在更大范围内来审视环境公益诉讼的福利效应,就必须对环境公益诉讼的相关利益函数和博弈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否则,环境公益诉讼就有可能陷入"有法可依",但无"法"操作的尴尬境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