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城风光美——重庆环保办好“四件大事”
时间:2013-12-05 10:04:11 作者: 来源:重庆晨报
楼更高,路更宽,日子更红火,这是山城百姓近年来的真切感受。但是,只是经济腾飞还不够。重庆深知,环保和经济并重才是明智之举。在环保问题上,重庆不曾松懈,致力于建设美丽山水城市,为市民营造美好家园。
今年以来,全市环保工作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积极抓好守底线、治污染、保安全、严考核“四件大事”,大力强化环保能力建设,不断完善环保体制机制,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各项目标任务顺利推进。
当前,重庆进一步简政放权,调整优化内设机构设置。市区环境监察、监测、宣教、信息等环保能力标准化建设步伐加快,环保基础数据库建设工程开始启动,还搭建起环保“云计算”系统,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基层环保能力也持续增强。
没有招商局,却能吸引46家绿色企业入驻。璧山“招商故事”,是重庆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一大缩影。
“我来旅游,就被这里优美的环境和政府务实工作作风吸引,当场定下要投资。”宁波诚毅纸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钟锡嘉的话,代表着璧山对企业的强大吸引力。然而,在当地,招商引资却并非“开门迎客、想进就进”。
璧山对环境污染采取“零容忍”强硬态度。2009年至今,共关闭污染企业三百余家,甚至对工业产值达19亿的利税大户也没有手软。
在发展工业过程中,死守环保底线,实现经济环境双赢,成为了重庆的“底线”。
今年,全市认真落实“四个绝不”要求,完善环评管理制度,建立环评机构信用评价(黑名单)制度、环评领域廉政建设制度等环评管理制度,拓展环评信息公告范围,走在全国前列。此外,重庆加强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建立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协调机制,开展环境监理试点。
在此基础上,重庆总量减排工作也顺利推进。截至目前,今年必须完成的29个重点减排项目已完成28个,剩余在建项目预计年内完成。上半年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分别下降2.04%、2.64%、1.49%、3.51%,为全市重大项目落地腾出环境容量。
与此同时,一批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重点项目落地,促进重庆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渝万客运专线等4个项目通过国家环保部审批,项目总投资达373.1亿元;京东方第8.5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项目等114个项目通过市级环保审批,项目总投资达645.5亿元;截至第三季度各区县环保部门审批项目2092个,项目总投资达2346.5亿元。
鱼塘碧波荡漾,道路干净整洁,白墙黑瓦的农家小院矗立路旁,房前屋后绿树成荫......这样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在南川区大观镇随处可见。然而,谁能想到,不久以前,当地还一片污水四溢,垃圾乱飞的“脏乱”景象?
为改善农村环境,重庆将“田园行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纳入22件民生实事。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整治、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让一个个乡村旧貌换新颜。
今年,我市启动200个村的整治工作,提前启动400个明年项目,并落实中央资金3.8亿元,山城乡村处处旧貌换新颜。
同样纳入22件民生实事的,还有“碧水行动”中主城建成区56个湖库整治工作。为此,我市开展“五一水库”整治试点示范,投入5000余万元对10个湖库实施整治。
不仅如此,今年,市政府印发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和田园“五大行动”实施方案,全市以“五大行动”为抓手,大力推进大气、水、噪声等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年度目标任务有序推进,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1至10月,主城区14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全部达标,45个远郊区县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为99.5%,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
154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水质为Ⅰ~Ⅲ类的占76.0%。“三江”重庆段24个断面中水质为Ⅰ~Ⅲ类的占79.2%。73条次级河流130个断面中水质为Ⅰ~Ⅲ类的占75.4%。正是这些努力,为市民营造出天蓝、地绿、水清、城静的美丽家园。
“柴油储罐起火了,让公司消防队快来!”因违规焊接,永川区港桥理文造纸厂满载柴油的储罐突发“火灾”,火势愈演愈烈。
不一会儿,3台消防车呼啸驶入,火势很快得到控制,险情却并没有结束———因该公司事故调节池未按要求预留容量,导致大量“含油消防废水”和车间生产余水溢流进大陆溪河。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将殃及长江。
为此,造纸厂按照应急预案,调集挖机等设备,对外排“含油废水”进行阻断、引流。并按照指挥部专家建议,启用园区应急闸坝,并在上游设置两道油栏,利用船只、吸油毡等分段清除水面油污。凭借过硬功夫,事发仅1小时后,工作人员就彻底扑灭“火灾”,并完成河面“油污”清理……
但是,这并不是一场真正的“火灾”。而是永川20年来规模最大的环境应急演练。
今年,我市共组织开展各层次环境应急演练40次,环境应急预案体系更加完善。
同时,重庆注重完善环境风险防范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开展“汛期环境安全”、“环境安全月”、“环境安全四大行动”等环境安全专项检查,12家企业开展了重点风险源评估试点,发出411件行政处罚决定书。
全市环境安全隐患大排查工作也顺利开展。今年,重庆共检查企业1710家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隐患342个。还对150余家沿江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和390余座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进行督查。重点整治30家再生铅和铅蓄电池企业,捣毁查封“野电镀”17家,刑事拘留违法企业主1人。
全市启动“四清四治”专项行动,年底将完成璧山县试点。“五个第一时间”环境应急处理机制也得到完善,全市未发生一起重特大环境污染事件。
“多亏了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反复帮我们协调,现在楼下餐馆油烟再也不会‘飘’进屋里了。”渝北区双凤桥街道瑞丰花园小区的王阿姨高兴地说。
油烟问题是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一环,去年渝北区共解决百余家餐馆油烟扰民问题,受到群众一致好评。此外,区环保局还创新信访投诉管理新机制,强化环境执法、环境监测机构建设,完成环境监察、环境监测和宣教信息标准化建设,极大地提高环境监管能力,树立环保好形象。
市环保12369中心多次抽查调查,渝北区投诉满意率均达到98%以上,在国家环保部创模验收组专家随机抽查中,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也达到95%,名列主城区前茅。并荣获2012年度重庆市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一等奖。
按照“考实、实考”的总体要求和“四个结合”的总体思路,今年,重庆优化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和系统目标考核体系,建立“双月督查”机制,每2月集中开展一次环境督查。并且加大日常监督力度,有效解决部分环境问题。
今年,重庆环保工作协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市内与国土、规划、城建、工商、公安等部门建立协调机制,环保参与综合决策进一步增强。市外与其他3个直辖市建立定期会谈机制。还与成都市环保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四川临近地区签订流域环境污染及突发事件框架协议,与周边省份环保部门建立环境应急联动机制。
市政府先后制定并下发噪声、尘污染、黄标车限行等规范性制度文件,完善管理机制,我市环境管理更加规范,重点领域工作保障措施更有力。
与此同时,固废管理、放辐射管理、环境宣教、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等各项环保工作也扎实推进,有望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