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铵-NH4Cl
㈠物化性状和用途
白色晶体,无气味。相对密度:1.5,熔点:3380℃(升华),沸点:5200℃,生产辅助原料。
㈡毒性
属低毒类。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10mg/m3。
㈢危险性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眼睛及皮肤接触。
健康危害:接触后,轻微刺激皮肤和呼吸系统;食入后,可引起低度中毒。
㈣火灾和爆炸
本品不易燃。
㈤禁忌物
酸、碱、银盐、容器损伤。
㈥防护措施
穿戴清洁完好的防护用具;戴防尘镜或面具式呼吸器,重点防护皮肤、呼吸系统,并作定期检查。
㈦急救
眼睛接触: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
其它:消防使用喷水。
㈧储藏和运输
存于干燥处,避酸、碱或银盐;谨防容器破损;运输无特殊要求。
㈨安全和处理
生产使用本品加强通风.。发生泄漏时,扫起泄漏物,用大量清水将剩余泄漏物冲进下水道。
(2,4,6-三硝基苯酚)-(NO2)3C6H2OH (一)理化性状和用途
黄色针状或块结晶,无臭,味极苦,密度:1.76;凝固点:122.5℃;爆炸点:300℃;闪点:150℃。用于炸药、火柴、染料、制药和皮革等工业。
(二)毒性
本品有毒。主要引起皮肤伤害,有很强刺激性。
(三)短期暴露的影响
吸入:对鼻黏膜有刺激性,支气管炎。
眼睛接触:引起结膜炎,角膜损伤。
皮肤接触:引起过敏性皮炎。
口服:1~2g可引起溶血、出血性肾炎和肝炎。
(四)长期暴露的影响
长期接触,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等症状,并损伤红细胞,引起出血性肾炎、肝炎、黄疸等。
(五)火灾与爆炸
经摩擦、震动,易发生剧烈爆炸。遇明火高温也有引起爆炸的危险。着火时,消防人员必须再有放爆掩蔽处操作,用大量水灭火。
(六)化学反应性
本品为强氧化剂,能与可燃物、还原剂剧烈反应而发生燃烧爆炸。能腐蚀金属,而且生成的金属盐对震动或热极为敏感。
(七)人身防护
吸入:使用合适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具(防护服、呼吸道防护具等)
皮肤:除使用有效防护具外,还可使用放油膏和工业用皮肤清洁剂。
眼睛:戴防护眼镜。
(八)急救
吸入:迅速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如呼吸停止应进行人工呼吸。
眼睛接触:眼睑张开,用微温的缓慢的流水冲洗患眼20分钟。
皮肤接触: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20分钟。
口服:误服后立即漱口、饮水及镁乳,急送医院救治。
(九)储藏与运输
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爆炸品的专用仓库内。远离火源、热源。与起爆器材、金属粉末、碱类、可燃物、还原剂隔离储运,搬运时禁止撞击,严禁接触金属工具及拖拉、摩擦。包装方法:(Ⅰ)类。
(十)安全与处理
工作场所应保持清洁,设置适当的卫生设备,安装局部通风,使用有效防护用具。发生泄露时,加水润湿,移至指定的地方销毁,对污染的地面用肥皂或洗涤剂刷洗,经稀释的污水排入废水系统。
(一)理化性状和用途
蓝绿色,有潮解性的大型斜方晶系结晶。密度:2.05,熔点114.5℃。用于感光纸,纺织品染色的媒染剂,氧化剂,铝的光泽剂,促进有机反应用的催化剂、医药、杀虫剂等
(二)毒性
本品有毒,对皮肤、粘膜的刺激性强。
(三)短期过量暴露的影响
硝酸根在肠内被还原生成亚硝酸盐时,则成为血液毒,引起贫血及肾脏障碍。大量经口摄入。可引起眩晕、腹部痉挛、 呕吐、便血、全身衰弱、全身痉挛、昏迷等症状,有时可致死。高温时,会分释出毒的氮氢化合物。
(四)长期暴露的影响
产生与上相同的症状。
火场中能助任何燃烧物火势。着火时,可用水扑救。
(六)化学反应性
能与易氧化物强烈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与有机物、硫、磷等混合,有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危险。
(七)人身防护
吸入:着火时,消防人员须穿供氧气放毒面具。以防中毒。
皮肤:使用手套、工作服和工作鞋,工作场所应备有可用的安全沐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八)急救
吸入:使吸入毒气的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
眼睛皮肤接触:用大量水冲洗。
口服:误服立即漱口,急送医院医治。
(九)储藏和运输
储存于阴暗、干燥处,防止受潮。与可燃物、有机物、还原剂、易氧化物隔离储运。储装方法:( I )类。
(十)安全和处理
对泄漏物须立即清除。用沙土混合,倒至空旷地方掩埋,被污染地面用肥皂或洗涤剂刷洗,经稀释的污水排入废水系统。
(一)理化性状和用途
无色,无味的透明结晶或白色结晶,味苦。密度:4.35,熔点212℃ ,沸点:440℃。用于照像、制镜、镀银、隐显和不退色墨水,染色、瓷器、上色、蚀刻象牙及化学分析中的重要试剂,医学上用作防毒剂,收敛剂,新生儿眼炎的预防和兽医用作伤口和局部炎症的处理。
(二)毒性
动物试验可导致溶血性贫血及肺水肿,反复小剂量注射银,可引起贫血、骨髓增生,组织器官发生银质沉着,特别是肾小球基膜的银质沉着,可导致基膜增厚。
(三)短期过量暴露的影响
短期过量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和腐蚀作用,对呼吸道有损害表现为支气管炎,呼吸道粘膜下的银质沉着,银质沉着最早出现于结膜,误服硝酸银后消化道粘膜有腐蚀性。
(四)长期暴露影响
皮肤银质沉着,常见手、前臂等暴露部位,呈现灰色及棕黑色的斑点,部分人出现全身性皮肤银质沉着,此银质沉着改变往往是持久的,不易消退,对呼吸系统影响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
(五)火灾和爆炸
硝酸银为强氧化剂,并有着火危险。着火时,用水灭火。
(六)化学反应性
与有机物共存对遇光能变黑,如有硫化氢时,不论有无光都变黑。可因加热分解而成银。
(七人身防护
皮肤:应穿防护衣物,避免皮肤接触。
眼睛:配 化学安全防护镜。
吸入:必须配 呼吸器,防止硝酸银粉尘或其混合物过量的吸入。
(八)急救
误服硝酸银后,可迅速吸入浓食盐水,并以2%氯化纳注射液缓缓洗胃,以使形成氯化银沉淀,并给以其他对症治疗。皮肤及眼粘膜的银质沉着症,可采用硫代硫酸钠及铁氰化钾混合液,局部皮内或结膜下注射,有一定的疗效。
(九)储藏和运输
为防止硝酸银分解,可贮存于棕色瓶或避光容器中, 于低温,通风、远 有机物和易氧化的物质处保存。 装方法:(II)类。
(十安全与处理
发生泄露时,应穿防毒面具与手套。用水冲洗,经稀释后的污水排入废水系统。
(一理化性状和用途
白至灰白色块状或颗粒状粉末,可能杂有黄色或棕色,无气味。用来制造玻璃、纸浆和纸、建筑材料、家禽饲料和其他化学品。
(二)毒性
具有刺激的腐蚀作用。
最高容许浓度:2
(三)短期过量暴露的影响
吸入:能刺激鼻、喉和肺,打喷嚏和咳嗽,通常不会产生严重危害。
眼睛接触:会严重灼伤角膜,可以造成失明。
皮肤接触:能造成严重刺激、灼伤和损害皮肤。
口服:能灼伤口腔、喉,产生呕吐、腹泻和虚脱。
(四)长期暴露的影响
无影响记录,重复和长期接触可能出现有发痒、变红和肿胀的皮炎。
(五)火灾和爆炸
不燃烧,能与某些化合物反应产生足够的热量使附近的易燃物质起火,不可用水来扑灭.
(六)化学反应性
稳定.与强酸类、氯、三氟化硼、氢氟酸起激烈反应,与水混合能产生热量。
(七)人身防护
吸入:如粉尘及烟雾浓度不明或超过暴露限值时,应戴用1级防尘口罩。
皮肤:如需要应使用手套、工作服和工作鞋。合适的材料是天然橡胶、氯丁橡胶,工作场所应备有安全沐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眼睛:使用防尘或防溅的安全眼睛,必要时还应有防尘面罩。
(八)急救,
脱离氧化钙产生源或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
眼睛接触:迅速擦去残余物,用水冲洗澡间30分钟以上。
皮肤接触:在流水中脱去受污染的衣服,用水冲洗患处30分钟。
口服:立即漱口,不可催吐。给患者饮水约定俗成250毫升。
(九)储藏和运输
应储藏于防水的容器内,放在防水的地方,远离禁禁忌物和工作场所,避免产生粉尘,稀释时,将氧化钙少量的加入水中以防止起沸和溅出。
(十)安全和处理
只有受过训练的人员才能从事清理工作,保证提供良好的通风设备。使用良好的防护服装和呼吸器。不要接触溅出物。用泥土、沙土及其它吸着物覆灭、盖溅出溶液,并用水冲洗。将固体铲入干净、干燥的容器内以待处理。防止进入下水道或密闭以待处理。防止进入下水道或密闭空间,遵守环境保护法规。
(一)理化性状和用途
无色,有辛辣刺激鼻气味的气体。密度:1.07,沸点:-19.5℃,自燃点300℃。闪点60℃。爆炸极限:7~73%,其37%水溶液(约含10%的甲醇)为“福尔马林”(Formalin)是无色具有刺激性的液体,在室温下易挥发。用于制造酚醛树脂、尿醛树脂、皮毛加工、药品、油漆等。又可作为防腐剂。
(二)毒性
能凝固蛋白质。接触后对皮肤、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本品为可疑人类致癌物。
最高容许浓度:3 mg/m3
(三)短期过量暴露的影响
吸入:吸入甲醛可引起鼻炎、咽痛、嗅觉丧失、咳嗽、胸闷和支气管炎,严重者发生喉痉挛和肺水肿等症状。
眼睛接触:甲醛蒸汽引起眼部烧灼感、流泪、结膜炎。
皮肤接触:可导致接触性皮炎。
口服:误服后,口、咽、食道和胃部立即出现烧灼感,口腔黏膜糜烂,伴剧烈上腹痛,带血性呕吐物。严重时可发生休克和昏迷。
(四)长期暴露的影响
长期吸入低浓度甲醛蒸汽,可有头痛、软弱无力、食欲不振、视力减退等症状。皮肤长期接触,可使皮肤干燥,皲裂,手掌角化过度或湿疹。
(五)火灾和爆炸
本品可燃,属乙类火灾危险物质,应禁明火吸烟。超过600℃时,其蒸汽与空气混合物具有爆炸性。着火时用水喷淋冷却容器,可用大量喷水等办法灭火。
(六)化学反应性
本品在自然状态下会聚合,因此工业品常用甲醛作抑制剂。甲醛能与强氧化剂反应。与盐酸反应时,有时会形成很毒的二氯甲醚。
(七)人身防护
吸入:如蒸气中浓度超过暴露限值时,应佩戴有褐色色标滤毒盒(罐)的防毒面具。
眼睛:带化学防溅眼镜。
皮肤:使用手套、工作服和工作鞋。工作场所应有可用的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八)急救
吸入: 迅速将患者移离现场,脱去污染衣服,吸氧,保持呼吸道畅通。
眼睛:张开眼睑,用大量清水冲洗患眼至少20分钟。
皮肤:清水冲洗沾染部位。
口服:先饮大量冷水并尽快用清水洗胃。
注:一切患者都应送至医疗机构诊治。
(九)储藏和运输
防火,与氧化剂隔开,冷藏,通风。包装号为5(乙)6,防止碰撞。
(十)安全和处理
生产本品过程中需要密闭,安装局部通风。工作时穿工作服预防甲醛溅到皮肤上,必要时戴防毒面具和面具。泄漏时,戴氧气呼吸器收集漏液,用沙土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残液并转移到安全场所。
㈠理化性质和用途
有酸性气味的无色透明液体,密度:1.05;冰点:16.6℃;沸点:118.1℃。用于制造氯乙烯塑料、醋酐、有机醋酸酯、醋酸盐(铅、铝、铜等)及醋酸纤维:也可用于染料、制药、罐头食品、食品防腐、色素生产等工业。
㈡、毒性
属低毒类,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吸收,对眼、皮肤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㈢、短期过量暴露的影响
吸入:吸入较高浓度的乙酸气溶胶,可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咽部刺激、咽干、鼻分泌物增加、鼻出血、头疼等刺激性症状。
眼睛接触:引起眼睑水肿、结膜充血。
皮肤接触: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出现化学灼伤,有水泡和疼痛。
(四)、长期暴露的影响
长期吸入乙酸蒸气或气溶胶可对人体产生慢性作用,出现咳嗽、咳痰、胸部紧迫感及鼻卡他鼻窦炎等症状。个别的接触者引起哮喘发作,局部皮肤发黑和角化、鼻黏膜和牙齿的腐蚀斑和贫血等。
(五)、火灾和爆炸
醋酸蒸气可与空气生成爆炸性混合物,直接造成火灾或释放出氢气,而造成火灾危害。着火时,雾状水、干粉、抗醇泡沫、二氧化碳灭火,并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六)、化学反应性
有空气时,与多种金属直接接触都能产生氢气,16.6℃是纯醋酸结晶(冰醋酸),其蒸气可在空气中燃烧,先兰色火焰。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㈦、人身防护
吸入:当空气中蒸气浓度不明时,应佩带有黄色色标滤毒盒(罐)的防毒面具。
皮肤:穿戴防护服、防护手套。工作场所应备有可用的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㈧、急救
吸入:将患者移入新鲜空气处,如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眼睛接触:使眼睑张开,用生理盐水或微温的缓慢的水流冲洗患眼至少20分钟。
皮肤接触:迅速脱去污染衣服,用大量清水充分冲洗污染皮肤。
口服:应以碳酸氢钠稀溶液作催吐剂。
㈨、储藏和运输
应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不燃材料结构的库房内。地坪须涂敷耐酸涂料。库温保持在凝固点以上,远离火源与氧化物隔离储运。包装方法:(Ⅱ)类。
㈩、安全与处理
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和有效的防护用品,如有醋酸的泄露或溅污,应以碱液中和,然后用水冲洗,经稀释的污水排入废水系统。
㈠理化性状和用途
透明、无色、易挥发辛辣气味的液体。沸点:56℃;蒸气密度:2.0;闪点:-18℃;自燃点:538℃。爆炸极限:2.5~13%。蒸气有甜味,似薄荷香味。作为一种溶剂,用于许多工业。用来制造涂料、清漆、除漆剂、橡胶、塑料、炸药、染料、人造丝和摄影用化学物质。
㈡、毒性
属于微毒性,对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并对黏膜有刺激作用。
最高容许浓度:400mg/m3(750ppm)
㈢、短期暴露的影响
吸入:浓度在500ppm以下无影响,500~1000ppm之间会刺激鼻、喉,1000ppm时可致头痛并有头晕出现。2000~10000 ppm时可产生头晕、醉感、倦睡、恶心和呕吐,高浓度导致失去知觉、昏迷和死亡。
眼睛接触;浓度在500ppm会产生刺激,1000ppm会有轻度、暂时性刺激。液体会产生中毒刺激。
皮肤刺激:液体会有轻度刺激,通过完好的皮肤吸收造成的危险很小。
口服;对喉和胃有刺激作用,服进大量会产生和吸入相同的症状。
㈣、长期暴露的影响
皮肤接触会导致干燥、红肿和皲裂,每天3小时吸入浓度为1000ppm的蒸气,在7~15年会刺激工人鼻腔,使之眩晕、乏力。高浓度蒸气会影响肾和肝的功能。
㈤、火灾和爆炸
高度易燃性。有严重火灾危险,属于甲类火灾危险物质。在室温下蒸气与空气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用干粉、抗溶泡沫灭火剂、卤素灭火剂或二氧化碳来灭火。用水来冷却暴露于火中的容器,并驱散丙酮蒸气。
㈥、化学反应性
与氧化剂(如过氯酸盐)以及氯化剂与碱类混合物(如氯仿与氢氧化钠)都能产生刺激反应。与二氯化硫和六氯三聚氰(酰)胺也能产生剧烈反应。对合成纤维有腐蚀作用。
㈦、人身防护
吸入:如蒸气浓度不明或超过暴露极限时,应佩带合适的呼吸器。
皮肤:如果需要,应使用手套、工作服和工作鞋,合适的材料是丁基橡胶。在直接工作的场所应备有可用的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眼睛:戴化学放溅眼镜,必要时可佩带面罩。
㈧、急救
吸入:脱离丙酮产生源或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如呼吸停止应进行人工呼吸。
眼睛接触:眼睑张开,用微温的缓慢的流水冲洗患眼约10分钟。
皮肤接触:用微温的缓慢的流水冲洗患处至少10分钟。
口服:用水充分漱口,不可催吐,给患者饮水约250ml。
一切患者都应请医生治疗。
㈨、储藏与运输
将丙酮储藏于密封的容器内,置于阴凉干燥优良好通风的地方,远离热源、火源和有禁忌的物质。所有容器都应放在地面上。包装号2(甲)、6。
㈩、安全与处理
提供良好的通风设备、防护服装和呼吸器。移去热源和火源。应停止或减少泄露。用黄沙或其他吸收物吸收液体。废料可在被批准的溶剂焚炉中烧掉或在被指定的地方作深埋处理,遵守环境保护法规。
(一)理化性质与用途
无色液体,有芳香气味,易挥发。闪点:24℃;沸点:144℃;蒸气密度;3.7。不溶于水。用作树脂、涂料、油墨清洁剂和农药之溶剂、染料的组成部分,还用来制造、染料、塑料和药物。
㈡、毒性
属低毒类,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有麻醉作用。
最高容许浓度;100mg/m3(21ppm)
㈢、短期过量暴露的影响
吸入:刺激鼻和喉(超过450ppm),头晕头痛、精神混乱、疲倦、恶心和醉感(700ppm以上)。严重病例:惊厥昏迷和死亡,饮用含酒精饮料会增加其影响。
眼睛接触:蒸气会刺激眼睛,液体导致严重刺激,发红肿胀和灼伤。通常影响是暂时性的。
皮肤接触:液体产生灼伤感、干燥和皲裂。液体被皮肤缓慢吸收后会产生与吸入相同的症状。
㈣、长期暴露的影响
皮肤接触会导致干燥、红肿和皲裂。神经系统会受损害,还会使肾和肝受暂时性损伤。
㈤、火灾和爆炸
易燃,有爆炸危险。用二氧化碳或干粉或泡沫灭火剂,不宜用水。属于甲类防火危险物质。
㈥、化学反应性
对光、热、空气都很稳定。二甲苯能与氧化剂(如过氧化物和氯酸盐)起反应。
㈦、人身防护
吸入:如蒸气浓度不明或超过暴露极限时,应佩带用褐色标志滤毒盒防毒面具。
皮肤:如果需要,应使用手套、工作服和工作鞋,合适的材料是聚乙烯醇。在直接工作的场所应备有可用的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眼睛:戴化学放溅眼镜或面罩。
㈧急救、
吸入:脱离二甲苯产生源或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如呼吸停止应进行人工呼吸。
眼睛接触:眼睑张开,用生理盐水或微温的缓慢的流水冲洗患眼约20分钟。
皮肤接触:用微温的缓慢的流水冲洗患处至少20分钟,在流水中脱去受污染的衣服,用无摩擦性的肥皂有助于从皮肤上洗去二甲苯。
口服:用水充分漱口,不可催吐,给患者饮水约250ml。如呕吐自然发生,应使患者身体前倾。漱口并重复给水。如呼吸困难应进行人工呼吸。
一切患者都应请医生制治疗。
㈨、储藏与运输
将二甲苯储藏于密封的容器内,置于阴凉并有良好通风的地方,远离工作场所和热源、火源。所有容器都应放在地面上。包装号2(甲)、6。
㈩安全与处理
提供良好的通风设备、防护服装和呼吸器。移去热源和火源。用干黏土、黄沙或其他吸收物吸收液体。废料可在被批准的溶剂焚化炉中烧掉或在被指定的地方作深埋处理,遵守环境保护法规。
(2,4,6-三硝基苯酚)-(NO2)3C6H2OH (一)理化性状和用途
黄色针状或块结晶,无臭,味极苦,密度:1.76;凝固点:122.5℃;爆炸点:300℃;闪点:150℃。用于炸药、火柴、染料、制药和皮革等工业。
(二)毒性
本品有毒。主要引起皮肤伤害,有很强刺激性。
(三)短期暴露的影响
吸入:对鼻黏膜有刺激性,支气管炎。
眼睛接触:引起结膜炎,角膜损伤。
皮肤接触:引起过敏性皮炎。
口服:1~2g可引起溶血、出血性肾炎和肝炎。
(四)长期暴露的影响
长期接触,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等症状,并损伤红细胞,引起出血性肾炎、肝炎、黄疸等。
(五)火灾与爆炸
经摩擦、震动,易发生剧烈爆炸。遇明火高温也有引起爆炸的危险。着火时,消防人员必须再有放爆掩蔽处操作,用大量水灭火。
(六)化学反应性
本品为强氧化剂,能与可燃物、还原剂剧烈反应而发生燃烧爆炸。能腐蚀金属,而且生成的金属盐对震动或热极为敏感。
(七)人身防护
吸入:使用合适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具(防护服、呼吸道防护具等)
皮肤:除使用有效防护具外,还可使用放油膏和工业用皮肤清洁剂。
眼睛:戴防护眼镜。
(八)急救
吸入:迅速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如呼吸停止应进行人工呼吸。
眼睛接触:眼睑张开,用微温的缓慢的流水冲洗患眼20分钟。
皮肤接触: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20分钟。
口服:误服后立即漱口、饮水及镁乳,急送医院救治。
(九)储藏与运输
储存于阴凉、通风良好的爆炸品的专用仓库内。远离火源、热源。与起爆器材、金属粉末、碱类、可燃物、还原剂隔离储运,搬运时禁止撞击,严禁接触金属工具及拖拉、摩擦。包装方法:(Ⅰ)类。
(十)安全与处理
工作场所应保持清洁,设置适当的卫生设备,安装局部通风,使用有效防护用具。发生泄露时,加水润湿,移至指定的地方销毁,对污染的地面用肥皂或洗涤剂刷洗,经稀释的污水排入废水系统。
[ 本帖最后由 hong6601 于 2009-8-9 23:27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