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并关注水世界微信号,获得更多资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x
如何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一)加大投入力度。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完善城乡公共财政制度,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要重点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村教育、道路、供水、卫生、文化事业的投入。农村饮水安全是社会公益事业,理应得到各级财政的支持。各地要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卫生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拓宽投入渠道,多方增加投入,安排好与中央投资相配套的资金,省级安排的资金不低于地方配套资金的30%,同时要引导和组织好受益群众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建设。
(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县推进。解决3亿多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既是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根据轻重缓急分步实施。需要进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省(区、市),都要在深入调查、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做好不同阶段的规划,将需要解决饮水问题的人数落实到村组或农户,对人数实行名册管理,通过报刊等形式予以公示。在一个省可以采取整村、整乡、整县推进。凡实施的建设项目,必须符合规划,必须按建设程序做好前期工作和履行审批手续。
(三)重视水源保护工作。保护好饮用水源是保证供水工程水质、向人民群众供应干净水的前提。农村存在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因此,要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的要求,紧密依靠当地政府,依法划定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饮水工程管护范围,制定保护办法。加强对水源地周边设置排污口的管理,严格监控化肥、农药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加强禽畜养殖环境管理,严格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围网等形式的水产养殖活动,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和人为破坏。防止乱打井、乱开矿造成饮用水氟、砷等有害物质超标。饮用水源地附近要严格禁止发展高污染工业,防止和减轻对农村饮用水水源的污染。生活污水排放处理设施要与供水系统同步建设,防止生活污水随意排放造成新的水源污染。
(四)加强水质净化和检验监测,确保水质达标。过去实施饮水解困工程,主要是解决没水吃的问题,水质处理一直是薄弱环节。一部分供水工程只有简单的水处理设施,有的甚至直接从水源取水。今后进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应将水质处理作为重要内容。当水源水质不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时,应采取必要的消毒净化措施,保证水质达到饮用标准。在进行水质处理的同时,加强对供水工程水源、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监测工作。以规模较大的供水站为依托,分区域设立监测点,为小型供水站提供水质检验服务。对于分散供水工程,分区域定期进行水质监测。
(五)因地制宜建设饮水工程。建设饮水工程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四川仪陇为我们创造了很好的经验,根据各地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状况,合理选择饮水工程的类型、规模及标准。既要考虑当前的现实可行性,同时要兼顾今后长远发展的需要。按照先急后缓、标本兼治、既保证用水安全又节约资金的原则,分类采取有效措施。饮水工程建设前,一定要做好水源勘测和调查工作。在研究和制定供水标准时,首先要保证饮用水的水量,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同时解决其他生活用水。为了尽快解决饮用水的水质安全并降低工程成本,部分地区的饮用水与其他生活用水可实行分质供水。为保证供水水质和便于管理,有条件的地方尽可能实行集中供水。
(六)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农村饮水工程点多、面广、分散,管理难度大。要保证工程长期发挥作用,关键是要明确产权,落实管理责任,建立水价机制。要按照水利部《关于加强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意见》,建立产权明晰、责权统一、管理到位、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确保供水工程良性运行,持久发挥效益。单户工程实行农户自建、自管、自有、自用;联户工程采取民主决策,受益农户自愿组建供水协会或推荐“井长”管理,民主讨论制定管护制度,确定管护人员。集中式供水工程实行专业化管理,采取供水站与用水户协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由物价部门按成本核定水价,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
(七)明确部门责任,加强配合。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水源保护、饮水工程建设和水质监测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到发展改革、水利、卫生、环境保护、教育等多个部门,需要各有关部门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密切配合才能做好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领导责任制,切实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合作,加大工作力度,共同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
(八)加强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前面讲到的农村饮水安全规划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个别地方防氟改水工程出现的问题,主要原因都是现有的技术力量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需要不相适应。因此,要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当务之急是要加强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工程项目实施前,一定要先对技术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进行严格培训。对于水处理等关键环节,一定要请有相应经验和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设计,有关部门要严格审核把关。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技术指导,严把质量关。总之,要把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这是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 本帖最后由 knifebluce 于 2007-12-21 19:55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