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7416|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 全国注册环保工程师执业资格考核名家答疑宝典更正

[复制链接]

4091

积分

158

金钱

180

帖子

黄金水师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2-28 14:27: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并关注水世界微信号,获得更多资料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x
在08年的《全国注册环保工程师执业资格考核名家答疑宝典——水污染防治专业方向》一书中,我再想更正和请教以下几个问题: 1、P91单项选择题的第3题正确答案应为C,而非B。因为白天DO升高,CO2减少,PH值应上升。 【答复】:根据本书88页12问的解释,第3题正确答案应为C。书中此处有误。 2、P127第4行的“污”应为“雨”;P128倒数第2行的“旱流污水量”应为“雨水量”;P129第5行的“雨”应为“污”字。 【答复】: (1)127页第4行,36问,如果按满流计算,则题目中应将“污水”改为“雨水”。 书中此处有误。 (2)128页倒数第2行,为笔误,应将“旱流污水量”改为“雨水量”。 (3)129页第5行的“雨水”应删去,即设计流量Q3-4。 3、P142倒数第9行关于hf的公式在哪本书上有详细介绍? 【答复】:《排水工程(下)》336页中哈森-威廉姆斯紊流公式。 4、P144第19行中“其中S为所选格栅除污机的栅条间隙”应为“其中S为所选格栅除污机的栅条宽度”。 【答复】: S为所选格栅除污机的栅条宽度,书中此处有误。 5、P147倒数第2行:S的单位应为L/(人•d),而非g/(人•d)。 【答复】:S的单位应为L/(人•d),书中此处有误。 6、P152-153介绍了《规范》和《手册》中需氧量的计算公式,在实际考试时,应优先选用哪一个公式呢? 【答复】:《规范》和《手册》中关于需氧量的确有不同的计算方式,我们查阅了有关资料,众说纷纭,因此,本书在此特举出两种权威的说法,也是希望能够引起重视,共同交流。初步想就该问题尽快深入研究,待有进展再与您交流。 考试时建议应根据已知条件的参数决定。 7、P153倒数第14行R的单位应为kg/d,而非mg/L。 【答复】:R的单位应为kgO2/d,书中此处有误。 8、P154-155在确定剩余污泥量时,介绍了《规范》公式方法(一)和《手册》公式方法(二),考试时,究竟优先采用哪个公式?是否是根据已知条件的参数决定? 【答复】:同以上第6问。 9、P155倒数第8行,分式分子“21600×(200-20)”应改为“21600×0.6×10×(200-20)”,分式分母“0.20×3000” 应改为“0.7×3000×(1+0.07×10)”。 【答复】:书中a、b两种算法公式不同,但书中计算过程相同,为笔误。倒数第8行应为: ,书中此处有误。 10、P155倒数第3行中的“W”应为“Wv”,且倒数第2行应与倒数第3行进行位置对换。因为Wv为干污泥量。 【答复】:155页倒数第5行(3)计算每天排除的剩余污泥量中,计算顺序应为WV→W→Qs。因此,倒数第3行中的“W”应为“Wv”,且倒数第2行应与倒数第3行进行位置对换。书中此处有误。 11、P157第6行2500×200/(160×3846+400×7000)=0.24,分母数据有问题,按原数据计算,结果不可能为0.24。 【答复】:应为 ,答案正确,公示录入时错误。 12、P162倒数第8行中的“t2”应改为“t1”,且其后的ln(100/60)应改为ln(200/100)。 【答复】:该题录入时有误,应为: 。 13、P173第46题:10kg 的需氧量为7 -12kg 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答复】:该题题目不严谨,应删去,原因同第6问。 14、P173倒数第2行“1.0—3.0m ”应改为“3.5—4.5m ”(因为参考答题为D,那么A的表述应是正确的,否则此题有A、D两个不正确答案)。 【答复】:173页倒数第2行“1.0~3.0m ”应改为“3.5~4.5m ”, 书中此处有误。 15、P177第8题书中参考答案为ABC,我认为正确答案为AB。 【答复】:该题出处为《规范》148页,答案为ABC,但题目错误,应为反硝化反应。 16、P254第5题的B和D选项是完全相同的? 【答复】:D选项中应删去“混合液回流”流程,则正确答案为B。 17、P270第7行分子单位中有“kg”,而分母单位中有“g”,上下单位不一致。 【答复】:计算时分子分母上下单位不一致,经换算即可。 18、P272第7题,题目差条件,应告之每日生产班数的小时数T,才可代入Q=(m•M•kd•kh)/3600T计算。本题如按参考答案选B,可反推T=42h,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一天不论实行几班制,不可能工作42小时。 【答复】: 题目增加条件“每日生产班数的小时数T”,选项改为: A.23.1 B.26.3 C.46.3 D.138.9 正确答案为C。 19、P274第20题,混合后废水的当量浓度是如何计算出来的?此当量浓度是反应剩余的NaoH的浓度还是生成的Nacl的浓度? 【答复】:该题为强酸与强碱中和,题目应明确为求酸碱当量浓度。 扣除当量等取值误差,应选答案C。 20、P274第28题参考答案为B=4.57是如何计算出来的?而我的计算结算是5.47。 【答复】: 书中此处有误,正确答案B选项应为5.47。 21、P276综合题的第1问:计算曝气池混合液污泥浓度。关于此问我有两点不同看法,一是假设条件太多,如SVI、r、R均需设定,况且SVI取值范围较宽,答案可能千差万别。二是本题是普通活性污泥法,不用用到r(内循环比),仅用X=R•Xr/(1+R)是否可行? 【答复】:题目缺条件“SVI取120,r取1.2,R取50%”, 。 另外,公式中,r是考虑污泥在二次沉淀池中停留时间、池深、污泥厚度等因素的有关系数,一般取值1.2左右,不是内循环比的意思。 22、P276倒数第18行“与滤料层总度高的关系如图9-24所示”,而本书无论如何也找不着图9-24,而《给排水设计手册》(第5本)P408中有图7-13。 【答复】:应为图9-19,出处为《排水工程(下)》219页及《给排水设计手册》(第5本)408页。书中此处有误。 23、P277沉砂池图示的水面标高应改为9.00m ,而非4.00m 。 【答复】:书中此处有误。 24、P277倒数第2行求泵总扬程,按书中的参考答案选D,那么安全水头就取0.5 -1.0m ,而《规范》中规定的安全水头为0.3 -0.5m ,为何不按规范出题呢? 【答复】:此题为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环保专业管理委员会出版的样题,其中关于安全水头的说明(0.5 -1.0m)与《规范》规定(0.3 -0.5m)有矛盾,至少在备选答案中该项最接近。(注:《设计手册》计算中采用0.5m。) 25、P278第4题无选项? 【答复】:汞浓度不能超过0.00005mg/L,书中此处有误。 26、P278第5题,A和B都是第一类污染物,为可只选A? 【答复】:答案应为A。《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为总砷,所以B项不准确。 27、P279第15题中的D选项200000应改为20000。 【答复】:D选项应改为20000,书中此处有误。 28、P279第17题的答案应为D,而非B。 【答复】:答案应为D,书中此处有误。 29、P280第28题的答案应为C,而非B。 【答复】:答案应为C,书中此处有误。 30、P280第29题的答案应为4.19,6.06,所给选项均不对。 【答复】:参见本书268页第5问。 求解水力负荷率q: 求解湿地面积A: 正确答案A有误。 31、P281第11题的答案应为ACD。 【答复】:正确答案应为ACD。书中此处有误。 32、P281综合题的第1题已知条件欠缺,应告诉MLS和时变化系数Kh,不然参考答案解析中的X和Kh是哪来的? 【答复】:本题已知条件欠缺,再版时将增加,解答过程见285页解析。 两个07年的考题 1、有关水量平衡的,进水量20000m3/d,做再生回用,其中1%用于混凝溶药,2%是滤池反冲洗用水,工艺过程损失5%,问可获得的再生水是多少? A、18385 B、18535 C、1900 D、2000 【解答】: 此题我们的两位同事有不同看法,待确定后给您答复。 2、有一过滤工艺题,已知设计水量12000 m3/d,自用水量5%,过滤周期12小时,每次冲洗时间6分钟,滤速5米/小时,求滤池面积。 【解答】: (1) 设计水量Q=12000×1.05=12600 m3/d (2) 滤池每日的实际工作时间T: 其中: -每日工作时间。由题过滤周期12小时,每日为24小时。 -每日冲洗次数。 =2。 -每日冲洗后停用和排放初滤水时间。本题 取0。 -每次冲洗时间。 =6min。 = h 则滤池面积: m2

顶一下

参与人数 2金钱 +20 收起 理由
北方狼 + 10 我很赞同
逸鹤翔云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清啦

2万

积分

3986

金钱

441

帖子

王者水师

沙发
发表于 2010-7-5 09:46:08 | 只看该作者
不错,我刚在别的网站上下了个pdf版的

79

积分

1

金钱

17

帖子

初级水师

板凳
发表于 2009-6-21 23:52:31 | 只看该作者
:hands 向楼主学习,致敬!!1

4091

积分

158

金钱

180

帖子

黄金水师

QQ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3-1 12:59: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的帖子

谢谢支持和鼓励!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1776

积分

5

金钱

151

帖子

白银水师

5
发表于 2009-6-21 21:27:19 | 只看该作者



赞 谢谢楼主了

26万

积分

8万

金钱

1万

帖子

版主

(^-^)

2016十年风雨同舟季度优秀版主勋章2015守护天使沙发王

6
发表于 2009-3-1 12:37:55 | 只看该作者
好同志啊!这本书我也买了,但去年基本没看,所以跟你一样就差了几分,今年一定抽时间好好看看。

4091

积分

158

金钱

180

帖子

黄金水师

QQ
7
 楼主| 发表于 2009-3-1 13:06:51 | 只看该作者

全国注册环保工程师执业资格考核名家答疑宝典更正续

在08年的《全国注册环保工程师执业资格考核名家答疑宝典——水污染防治专业方向》一书中,我再想更正和请教以下几个问题: 一、P56页第11行有 ,为什么在P60倒数第10行公式中用X而不XV?在此公式中,考试时是用“X”还是“XV”? 问题一解答: X(MLSS)和Xv(MLVSS)都是用来近似表示活性污泥法系统内微生物量的指标,相比之下,Xv比X更准确一些,两者的关系为: 。因为两者都用来表示污泥的浓度,所以很多情况下可以通用。 但是,一定要注意一致性,也就是说,如果某个式子里面用的是Xv(或X),那么前后都要用Xv(或X),特别是如果分子上用的是Xv(或X),那么分子上如果有污泥浓度的量的话,必须是Xv(或X),以保持对应关系,即一致性,例如, = (注意:此时分母上的 一定要是Xv的增量),也可以 = (注意:此时分母上的 一定要是X的增量,确切地说,应该是 )。 理解了这些,问题“p60倒数第10行公式中为何用X而不用Xv”就不难回答了,因为题目已知条件给的是MLSS=4000mg/L,也就是X=4000mg/L,所以用X计算污泥龄 就可以了。 考试时,用X还是用Xv,要根据题意决定,保持一致性即可。 二、在P60页倒数第4行“计算污泥负荷率”,本例是计算Nrs即BOD降解负荷,如果考生计算Ns即进水的BOD负荷是否算对? 问题二解答 在新版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中,指出:“污泥负荷计算公式中,原来是按进水五日生化需氧量计算,现在修改为按去除的五日生化需氧量计算。”所以,按去除的五日生化需氧量计算污泥负荷率是符合规范要求的方法。 当然,有些参考资料包括《排水工程 下册》等教材上对污泥负荷的定义,是按进水五日生化需氧量计算的,是依据了旧规范的原因。 三、在P61页第6行求剩余污泥干重△X,利用公式△X=aQ•Sr-b•V• XV即可,为何要用△X/f? 问题三解答 此问题和第一个问题类似,还是涉及Xv和X的关系,因为计算 时,用的是Xv(注意 =a•Q•Sr-b•V•Xv),所以计算污泥干重的话,要把MLVSS转化为MLSS,而 ,所以用了 /f。 四、在P61页第7行中的“10000”是哪里来的,如果是笔误(即1000)的话,按原书中计算结果应是负值? 问题四解答 p61中第7行中的“10000”应该是题目给的每日处理污水量,在书中题目中的污水量少了一个数字“0”,应该为“10000m3/d”,对此深表歉意! 五、P61页第16行中,QwXr实质就是污泥干重△X,为何不直接代入△X值呢? 问题五解答 “QWXr实质就是污泥干重 ”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应该是“QWXr实质就是污泥干重 ”。既然QWXr实质就是污泥干重 ,当然可以按照 = 来计算污泥龄了。例题中给出的是另外一种求解污泥龄的方法而已,用两种方法计算结构都对,虽然计算结果会有不同。另外,造成两种方法计算污泥龄结果不同的原因是,回流污泥浓度Xr是按照经验公式估算的,不够精确。事实上,一般的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只能用一种方法去计算污泥龄,只不过例题中所给的条件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去计算而已。 六、P61页倒数第3行,我认为(Sa-Se)只能换为Sa,因为已知的Ns是进水的BOD负荷,而非降解BOD负荷,对吗? 问题六解答 该问题和第二个问题有相同之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上计算曝气池容积用的污泥负荷,是按去除的五日生化需氧量计算的。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是在设计水处理工程时必须遵守的。 七、P61页倒数第8行本身就是求干泥量(kg/d)即△X,而解答中为何去求湿泥量呢? 问题七解答 如果题目中是让求干污泥量的话,应该是求 ,而不是 。 至于题目中让求解的“每日需排除的剩余污泥量(kg/d)”,应该为“每日需排除的剩余污泥量(m3/d)”,是我们的错误,请原谅,同时感谢您对此问题的提出! 八、P62页第16行“0.15×48000×2250”中48000不是体积,而是流量,是否应改为5669? 问题八解答 就像您所说,“0.15×48000×2250”中的48000应该改为5669,感谢您对此问题的提出。 九、P62倒数第6页分子中的R•Cs(20)应为R•Csb(20),Cs(20)与Csb(20)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是20℃时清水中的氧饱和溶解度,而后者是20℃时时污水在曝气池中氧的平均溶解度,两者数值也完全不同,对吗? 问题九解答 p62倒数第6行分子中的R•Cs(20)没有错误,Cs(20)与Csb(20)的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Cs(20)表示的是大气压力下,20℃时清水中的氧的饱和度,而Csb(20)是指20℃时曝气池内混合液溶解氧饱和度的平均值。两者的关系如下:

4091

积分

158

金钱

180

帖子

黄金水师

QQ
8
 楼主| 发表于 2009-3-1 18:02: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的帖子

能认识你们这些热心的版主,我非常高兴!

9万

积分

2579

金钱

4377

帖子

论坛顾问

路过的~~~~~~~~~

9
发表于 2009-3-1 18:47:41 | 只看该作者
资料是挺好的,呵呵,你是要考专业了吧,

4091

积分

158

金钱

180

帖子

黄金水师

QQ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08:02:4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的帖子




是啊!08年专业知识差3分,今年继续拼搏。有论坛学友的帮助,加上自己的辛勤努力,我很有信心。让我们一同努力吧!

4091

积分

158

金钱

180

帖子

黄金水师

QQ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08:15:5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的帖子

认识你,我很高兴!请多多关照!

5268

积分

288

金钱

335

帖子

黄金水师

12
发表于 2009-3-2 09:04:06 | 只看该作者
我也买了这本书,以为没什么用呢,看来得好好看看了。多谢!!

4091

积分

158

金钱

180

帖子

黄金水师

QQ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10:2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 的帖子

开卷有益啊。只要有时间看书,不会没用的。

4091

积分

158

金钱

180

帖子

黄金水师

QQ
14
 楼主| 发表于 2009-3-4 08:16:59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要学习各位版主的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博爱精神!!!

5268

积分

288

金钱

335

帖子

黄金水师

15
发表于 2009-3-5 08:26:48 | 只看该作者
请您帮个忙好不好,我买了这本书但是缺了十几页,能不能帮忙用相机照一下,传给我好吗? 我QQ:644527840,谢谢

284

积分

99

金钱

7

帖子

初级水师

16
发表于 2009-3-9 20:53:01 | 只看该作者
我也买了这本书,好像是06年出版的,感觉书编写的很糟糕。

4091

积分

158

金钱

180

帖子

黄金水师

QQ
17
 楼主| 发表于 2009-3-11 09:19: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 的帖子

为什么不能呢?!

4091

积分

158

金钱

180

帖子

黄金水师

QQ
18
 楼主| 发表于 2009-3-11 09:22: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 的帖子

不是06年出版的,而是08年出版的啊。你搞错了吧!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能编那么多内容,不错了。我们应该理解、包涵和宽容。尽管不是那么完美,还是要感谢编者的辛勤劳动啊!你说呢?! [ 本帖最后由 mingqian 于 2009-3-11 09:58 编辑 ]

顶一下

参与人数 1金钱 +5 收起 理由
逸鹤翔云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

6169

积分

322

金钱

77

帖子

黄金水师

19
发表于 2009-6-20 15:59:01 | 只看该作者
是要感谢编者的辛勤劳动

1206

积分

95

金钱

92

帖子

白银水师

20
发表于 2009-8-3 17:54:1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的热心啊!多多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手机版|小黑屋|水世界-水处理技术社区(论坛) ( 京ICP备12048982号-4

GMT+8, 2025-5-14 13:09 , Processed in 0.144281 second(s), 5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