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城市水系统的防洪和排水设施规划设计中,强调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将雨水和污水尽快排出城市,忽视了对城市径流的面源污染控制和雨水资源的利用。但是,大量案例表明,现有的城市雨污分流排水体制并不能经济有效地解决暴雨污染负荷问题。随着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提出,加上城市径流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要求我们不能一味墨守陈规,而必须根据当地的降雨、水文和地质状况,经过详细的经济和技术评估后确定排水体制。特别是在老城区排水管网改造中,由于涉及的方面多,问题复杂,社会矛盾大,投资估算困难,风险高,应该对各种因素进行长期综合评估,制定因地制宜的合理的改造方案,同样的策略也应当应用于混合管网(由于混接、乱接与错接,雨水管接纳污水、污水管网接纳雨水)的改造问题。
3.4深入研究水的相关知识,重视治污和再生水回用的技术的应用,建立城市水系统良性循环机制,实现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建设生态城市打好基础。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剧了城市的水资源危机和水环境危机,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是开源节流、减轻水体污染程度、改善生态环境、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从未来生态城市建设发展趋势看,推行清洁生产,应该强化源头和过程控制,应是我们的指导方向。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规划指标体系。在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虽然进行了城市的水系统规划,但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划,尤其是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规划,这势必会造成重复建设和决策失误。因此,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城市水资源合理分配与开发利用计划,在综合平衡、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针对城市实际情况进行总体规划,确定其应有的位置和作用。在再生水水质、使用用途、处理程度、处理流程、输水方式的选择上,要综合平衡、远近结合,既要满足功能要求和用水水质需求,又要因地制宜、经济合理。过高的目标与要求,将可能适得其反。
城市污水的收集与处理是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重要前提条件,目前我国的城市污水管网规划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二级生物处理率不到15%。因此,强化城市污水管网与污水处理规划建设是推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关键。但是我们对污水再生利用的认识不够,在缺水时优先考虑的是调水,而且绝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目标是达标排放,往往没有考虑污水的大规模再生利用。因此,今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既要满足区域水污染控制要求与相应的排放标准,也要考虑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需求,真正达到清洁生产无害化。
4 结束语
水是可再生的循环性的自然资源,水资源永续的健康循环,是我们达到生态城市理想目标的标尺。虽然我国城市水系统规划现状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面对我国水资源、水环境的严峻形势,一些城市已经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其中最重要的关于水系统的规划、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已经列入议事程,随着今后观念的更新和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水系统规划将会体现人与自然的统一协调,为我们迈向生态城市的理想王国打下更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