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料 >>

新北京的时代地标———温榆河生态走廊(朝阳段)规划设计

时间:2007-04-11  来源:  作者:网友上传  下载次数:


  2.1.3交通战略———有机疏散
  有机疏散理论主张,要像人的肌体一样有生命地疏散过于拥挤的城市,成组成团地组织城市生活,结果是形成了组团式的功能布局以及树枝状的道路交通系统。在温榆河生态走廊的规划中,我们采用了树枝状、结构分明的道路交通系统。把车行道路分为疏通性道路和服务性道路两类:高速路、快速路、主干道构成疏通性道路,畅通、快捷,跟城市中心有很好的衔接关系;次干道、支路等构成服务性道路,直接服务于用地,有足够的停车场地。在生态走廊内部,规划连续的步行道体系和自行车路,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同时,满足人们游憩活动的需要
  2.1.4产业战略———链状结构
  温榆河区域的产业发展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当地农业居民的搬迁安置,要妥善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二是要引进新的产业类型,振兴地方经济。我们提出产业链的概念,旨在形成一条跟生态走廊平行的相关产业走廊。
  2.2 五种景观
  温榆河生态区域的景观规划原则是以水为轴,以绿为体,以人为本
4
条快速路(京承高速、京密路、机场高速、机场第一通道)将生态走廊分成5个风格各异的功能组团,分别形成岛、乡、埠、林、田5种景观特色,它们将承担居住、商贸、游憩、农耕、体育等综合功能,给人们带来或诗、或歌、或画、或梦、或情等不同的心理感受。
  2.2.1———湿地景观(诗)
  温榆河生态走廊里,自马泉营西路以东是(湿地景观)区域,主要功能为居住、休闲农业和观光旅游。水系在这个区域形成一个自循环的系统。居住约占该区域1/4的面积,以高档低密度社区为主,社区周围环以湿地水系。农田约占1/3的面积,余下部分为开放的湿地旅游区。
温榆河生态走廊的东侧,现有的密集的河道、鱼塘、水池构成了独特的自然湿地景观。为了阻止人类经济活动对于湿地生态功能的负面影响,惟有用湿地恢复与重建的生态工程,为湿地的存在与自然演替施加积极主动的正面干预,才能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价值。因此,方案在生态走廊东侧区域内恢复原有的自然湿地,并营建大量的人工湿地,形成湿地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安排岛状的高标准住宅用地,这些岛的周围是连续的、枝状的湿地系统。这里生长着荷花、芦苇等丰富的湿地植物,还有各种各样的鱼类和候鸟,形成一种雁声芦叶老,鹭影蓼花寒的美学意境。

上一页 页码:[<< 1 2 3 4 5 >>] 下一页 共5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