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状分析
在温榆河生态走廊45km2的范围内,如下一些特征对于规划方案有较大影响:
(1)场地东侧温榆河与清河交汇处密布鱼塘、水池,形成天然湿地;场地西侧的现状鱼塘区历史上曾是自然湿地;老河湾地带环境条件良好。可以利用这些现状的湿地和水系开辟新的水系统。
(2)黄港乡和楼梓庄是现状农田密集区,对于现有的良田应该考虑保留。
(3)现有河流环境污染严重,河流生态系统退化,自净能力丧失;河流功能简单化甚至丧失;自然地貌改变带来水文特征恶化。现状沟渠较多,应加以妥善利用。
(4)现状居民以农业生产为主要产业,远期考虑整体搬迁出生态走廊,因此,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应充分加以考虑。
2
方案创意及特点
2.1
四大战略
我们从区域着眼来把握温榆河生态走廊的整体规划。“区域城市”(regional
city)由若干社区(community)组成,每个社区都具有支持现代经济生活和城市基本设施的规模。每个社区除了居住的功能之外,还可具备一至几项为这个组群服务的专门职能———工业和商业,文化和教育,金融和行政,娱乐和休养。社区的四周由自然绿带环绕,既保持良好的环境,又控制社区向外蔓延。各社区之间的开放空间将永久保存,只用于农业、林业和休憩。便捷的公路系统四通八达,并与不穿越城镇的高速公路相连,交通十分方便。
按照区域城市的观点,在110km2的范围内,整体考虑产业和空间布局。在温榆河生态走廊以外的65km2范围内,规划了4个各具特色的小镇,分别承担区域内的不同功能。
2.1.2
生态战略———道法自然
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看,我们自身所居住的地球并非属于我们,它仅仅是我们从子孙后代那里暂时借过来的。我们将把什么样的地球还给下一代?这是规划师和建设者必须要直面的问题。在温榆河生态走廊的规划建设中,首要的问题是如何营建一处让人类眷恋的“绿色环境”。因此,道法自然,“水-绿-人”三位一体的生态设计理念将贯穿我们方案的全过程。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