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区雨水利用与景观水体水质保障工程设计实例
时间:2007-04-26 来源:中国给水排水2006.22 作者:李俊奇,张洁,车 武,李宝宏 下载次数:
2.2
结果分析
当人工水体采用不同水源时将出现不同的补水方案。本文分析以下两种情况:
(1)
湖水优先采用雨水,不足时用中水或地下水补充。
该住区人工湖蒸发、绿化、喷洒道路和损耗用水量共计59735
m3,而年均雨水径流量为40655
m3,即若径流雨水全部被收集利用的话,径流雨水可以解决以上几项用途68.1%的水源。
当仅用雨水作为人工湖水源时,保持人工湖常水位,所计算8个月中,7、8两月需向外排水,排水量分别是7826
m3和2152m3,其余月份均需向湖中补水,每月需补水量见表2,年共需补水量为29059
m3,当7、8月份水不外排时年共需补水量为19081
m3。
人工湖水源不足时用中水补充。特殊情况下才使用地下水补水。中水作为补充水源时,为保障湖水水质,中水应进行深度处理,达到景观用水的要求。
中水可供回用的水量为117.2
m3/d,3-10月份共计可供水量32816
m3,可以满足人工湖补水要求。11-1月份共计水量14064
m3需另行考虑出路。
(2)湖水补水首先考虑中水,不足时用雨水补充。
若中水出水全部入湖,全年中水水量为42192
m3,可以满足以上几项需水量70.6%的水源。为了有利于湖水水质保障,缩短湖水的循环周期,以上几项用水均以湖中取水。此时,雨水可以作为补充水源,收集水量为17543
m3,即可仅收集该住区43%径流表面的雨水。其余57%径流表面的雨水外排。
结合现场地实际情况分析,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水资源,首先考虑使用雨水作为湖水地补充水源,第二水源为中水。即径流雨水尽量收集,为保证湖水水质,收集时尽量采用净化和弃流设施(采用弃流和低势绿地后径流雨水量会相应减少);鉴于雨水的随机性,为了维持景观要求,中水需经深度处理达到景观用水要求方可入湖。冬季中水建议通过人工湖调蓄,超过调蓄量时排放。
3
人工水体调蓄能力分析
首先对原设计人工湖的调蓄功能进行分析。
人工湖面积为12000m2,水深0.6-3.0m,可调蓄0.4m,调蓄容量为4800m3。另外,该住区还有面积为2000m2的人工水道,平均水深0.45m,可调蓄0.3m
上一页
页码:[<< 1 2 3 4 5 6 >>]
下一页
共6页
更多关于 住区雨水利用与景观水体水质保障工程设计实例 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