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人居建设的水资源利用
1、利用自然水资源(多体现在城市和乡村的原始创建中):
自古以来,人们在确定居住地的时候,自然水资源环境的优劣是选择居住地的必要因素和重要条件。从古老的城镇和村寨到近代的都市和民宅,利用自然水资源已成为无可非议的公理和城乡人居发展的必然。几千年延续至今的历史名城和村寨,无一不依存于一个自然水资源体系的保障,才得以可持续发展。我国的许多滨水城市和水乡人居都是可借鉴的范例。回顾人类在无意识的利用自然水资源时的传统原则与方法,可由“借、靠、引”三个字概括一般:
1) 借:在人居耗废远小于当地自然生态系统承载力的条件下,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的水质、水量在使用和排放过程中就地达到自然生态系统净化的水系统平衡。这种生存模式在一些人口密度较低、自然环境资源较好的区域仍存在。
2) 靠:一些传统城镇的建设和居民的定居紧靠着自然水资源,并依靠自然水资源生产和生活。由于当地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大和自然条件的破坏,将超过当地自然生态系统承载力的水污染,依靠周边其他自然生态系统净化后达到相对水系统平衡。
3) 引:由于局部人居的发展需要,在本区域内自然水资源不足的条件下,凭借人们的技术和能力,以及当地、当时的条件,合理引用临近的自然水资源,改善人居的生产与生活环境。再利用自身和周边的自然生态系统净化后达到相对水系统平衡。
2、开发人工化水资源(现代工业文明时期和目前许多居住区建设中均采用):
随着工业化革命的进程和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居住地所拥有的自然水资源已不能满足需求,许多区域已大大超出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为了局部和一时的经济利益与短期发展,人们在不断的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调整和改善水资源的供给,并尽可能的对已污染的水体进行工业化处理,我国许多现代化的都市和近年来不断完善的规模化居住社区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同样用三个字“集、占、取”予以归纳:
1) 集:由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高密度居住社区的规模化建造,为了保证人居环境中水资源的供给,根据该区域对水资源的需求,相应建设了不同形式和规模的水库、水厂、污水处理站等集水工程,以拦截、收集本区域内可利用的自然水资源。并对可收集到的污水进行必要的工业化处理与有限的回用。
2) 占:处于局部经济发展需要,有些区域水资源严重不足,为了保证必要的人居环境与条件,利用现代化的供、排水手段与设施,占用该区域不应利用(如地下水的严重超采等)的自然水资源,或挤占临近区域自然平衡体系中的水资源,而对外排的污水尚达不到全部有效的处理与合理的回用。
3) 取:由于局部区域的严重缺水,在目前经济和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利用人工技术和规模化水利工程手段,远距离取用异地富有的水资源,以寻求该区域人居环境中新的供水系统的平衡,鉴于目前水资源利用政策和人们对水资源利用的观念,对外排的污水也达不到全部有效的处理与合理的回用。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