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料 >>

武汉城市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与城市景观建设

时间:2008-01-03  来源:  作者:王学雷 蔡述明 宁龙梅  下载次数:

湿地作为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直接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原材料,同时它作为人类生存所依赖的重要环境,还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源,降解污染等生态功能。随着人们对湿地认识的深入和对生存环境的关注,湿地的生态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湿地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市是人类的聚居地,因而城市湿地的生态功能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城市景观的形成是自然和社会两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作为自然生态景观一部分的湿地景观格局的形成和变化与造就社会文化的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城市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分析探讨城市湿地景观构建、保护和利用与城市景观建设发展的关系,可以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依据。

1研究区概况

武汉市位于中国腹地,湖北省东部,长江和汉水的交汇处,地理位置为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地貌属鄂东南丘陵经江汉平原向大别山南麓低山丘陵过渡地带,中间低平,南北丘陵,岗垄环保,北部低山林立。地形属于残丘性河湖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低洼,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交错。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常年雨量充沛,雨热同季,降水多集中在6-8月。土壤类型繁多,其中水稻土的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45.5%[1]。武汉辖江汉、江岸、硚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蔡甸、江夏、黄陂、新洲、东西湖、汉南十三个行政区域。本次研究选取了近年来城市建设变化较快的八个区,不把江夏、黄陂、新洲三个区计算在内。

2.景观类型的划分和景观格局指标的计算

本文用于研究武汉市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原始资料主要有两个时期(1996年和2001年)的遥感图片和相关图件。运用地理信息软件ARCGIS对遥感图片解译、制图(图1,图2)并获得湿地景观及其他非湿地景观的面积、斑块数量、周长等空间属性信息,并以此作为空间格局分析的基础数据。对获取的属性数据运用EXCEL VC++软件进行处理和计算。

上一页 页码:[1 2 3 4 >>] 下一页 共4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