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料 >>

生物修复技术在横河水体治理示范工程中的综合应用

时间:2006-09-07  来源:  作者:  下载次数:

2. 生物膜(生物栅)应用

  由于民航路排污口每天800多吨污水排入,在排污口附近设置生物膜(生物栅)2排共100立方米(另设生物网箱100平方米),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在下游东岸设置生物膜(生物栅)350立方米。今年春季气温升高,水质好转后,生物栅内及附近出现大量枝角类水蚤(俗称红虫)和鱼类。生物栅上生物膜生长良好,水质清澈,主要因为红虫扑食脱落生物膜,促进生物膜新陈代谢,土著鱼类洄游、产子、栖息在生物栅内,生物栅内栖息鱼类有鲶鱼(今年子鱼体长12-15cm)、泥鳅成鱼(体长10cm以上)、黄鳝成鱼(体长1020cm以上、最大个体有7量重)、黑鱼子鱼(体长3cm)。生物栅附近主要活动鱼类:鲤鱼子鱼(体长5-10cm,土著鱼种)、鲫鱼子鱼(体长3-8cm,土著鱼种)、锦鲤子鱼(体长4-10cm80%人工投放、20%土著繁殖)、鳙鱼(体长15-30cm,投放鱼种-044月中旬投放)。
  由于枝角类水蚤(俗称红虫)和鱼类对生物栅的清理和疏通作用,使生物栅不仅发挥净化作用,也发挥生态作用,避免了生物栅生物膜脱落在水体沉积,形成内源污染。证明生物膜法在水体治理工作中的作用,生物膜在工业废水的沉降污泥,在水体治理中可被水生低等动物利用,通过食物链向水生高等动物-鱼类转换。生物膜组件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繁殖、扑食、躲藏等场所,生态效果显著。
注:生物栅日常观察,前期水质差鱼类没有洄游(土著鱼类洄游在043月)生物栅通透性较差、表面积小,有少量生物膜脱落并漂浮水面。鱼类洄游产子以来生物栅通透性好、表面积大,没有发现生物膜脱落。由于示范河段周围居民生态保护意识差,存在乱捕鱼类现象,故没有对生物栅栖息鱼类进行网捕调查,以免诱导周围居民。在对鱼类调查采用目测和在生物栅旁垂钓者所钓鱼类统计的方法,古没有发现大鱼和当年孵化小鱼过多现象。

3. 设置生物围网、浮岛

  应用示范工程制作浮岛420平方米,设置生物网箱2420平方米。由于工程前期水质差COD高,水体受纳生活污水含有大量食用油,对植物有很大影响,后由于排污口水生植物、生物栅发挥作用植物生长良好。
水生植物筛选工作:根据植物专家的建议,经一段时间的种植和筛选,确定了适合在横河种植的水生植物种类,并进行季节性的更换。

以确定植物品种有:

挺水植物-野蕉白、香蒲、菖蒲、水稻、美人蕉、野芹菜、灯心草、辣蓼、芯蘑、荷花等。
浮水植物-睡莲、荇菜、水龙、水花生、凤眼莲、空心菜等。

  经过近一年的植物种植经验,植物浮岛平均植物产量15公斤/每年/每平米(及时进行季节性的更换非常重要)。生物网箱植物产量20公斤/每年/每平米(及时进行季节性的更换非常重要)。              

上一页 页码:[<< 1 2 3 4 5 6 >>] 下一页 共6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