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料 >>

生物修复技术在横河水体治理示范工程中的综合应用

时间:2006-09-07  来源:  作者:  下载次数:

   随着温州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废水总量日益增多,造成城市大小河道普遍污染,并严重影响到市民的身体健康和城市形象,温州市政府下决心对受污染河道进行综合整治。
  生物修复(Bioremediation)是国内外近十年开发并已成功地用于治理受污染的土壤、地表或地下水体及近洋面原油污染治理新技术。它通过生物工程学原理,使污染物在现场原位降解成CO2H2O,或由动植物转化的工程技术系统。因此具有净化费用省,环境影响小,能使污染物最大限度地降低等特点,故被世界各国推广应用。
  生物修复-生态重建技术(Bioremediction)兴起于70年代,发展于90年代,以日本、美国最为领先,被广泛应用于海面溢油、河流和湖泊的富营养化、土壤有机污染、地下水系污染等环境修复工程中,在大面积污染治理领域,被普遍认为是最有效、最经济、最具有生态性的高新环境技术。国内从1998年起,陆续见有大学教材始编译引用生物修复技术概论。现在国家在滇池、苏州河、太湖、北京等地才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应用示范工程研究,并列入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的科技指南项目。
  横河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现已通过温州市科委验收。现根据横河示范工程经验,对其主要应用技术进行研究分析。示范工程是利用培养、接种的微生物,培育的植物、水生动物的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的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工程造价低、不需耗能或低耗能、运行成本低廉等优点。另外这种处理技术不向水体投放化学药剂,不会形成二次污染。所以这种廉价实用技术适用于我国江河湖库大范围的污水治理。在治理的同时还可以与绿化环境及景观改善结合起来,在治理区建设休闲和娱乐设施,创造人与自然相融合的优美环境。生态修复技术是按照自然界自身规律来恢复自然界的本来面貌,是对自然界自净能力的一种强化,通过强化河道自身的自净能力去治理被污染水体,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污思路,也是水体治理的方向性技术,是人们遵循生态系统自身规律达到治污目的的一种方法。
  经科技查新,目前国内还未见向横河示范工程,同时采用微生物、功能性植物、水生动物,再结合生物浮岛技术、生物膜技术、曝气复氧技术等综合技术应用来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生物修复的案例。

上一页 页码:[1 2 3 4 5 6 >>] 下一页 共6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