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疏浚的水环境及生态系统修复效应
时间:2006-11-22 来源: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作者:李正最 李广源 周北达 下载次数:
由于疏浚工程改变了洞庭湖的水力学条件,使湖泊水流归槽,水位降低,流速增大,污染物扩散与自净能力增强,湖泊的水环境容量增加。水环境容量的计算结果表明,澧水洪道由144g/s增加到160g/s,南洞庭湖由378g/s增加到398g/s。同样在起始断面水质状况相同、区间内疏浚前后污染物排放情况不变的情况下,区间出口在疏浚后的污染物浓度要比疏浚前小,水质比疏浚前好。澧水洪道出口处污染物浓度由疏浚前的6.0mg/L降为疏浚后的5.9mg/L,南洞庭湖由4.5mg/L降为4.4mg/L。?
(2)疏浚工程对洞庭湖水环境容量影响预测。对于洞庭湖,考虑整个疏浚工程相当于洞庭湖增加了约3.4×108m3的容积,选择参数CODMn,采用湖(库)均匀混合降解的水质数学模型,计算结果:CODMn的水环境容量疏浚后可增加2
361g/s,即74
460t/a,污染物浓度疏浚后可降低0.3mg/L。这表明洞庭湖河段疏浚对洞庭湖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疏浚后河流水位降低,水流归槽,流速加快,污染物稀释自净能力增强,水环境容量及水环境承载能力增大,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3)疏浚对洞庭湖富营养化的影响分析。洞庭湖经多年淤积,不仅大大缩小了湖容,而且淤积底泥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中的一部分又会重新溶解进入水体,增加水体的营养负荷,加快湖泊的富营养化进程。对洞庭湖区进行疏浚,将淤泥疏挖出水,将大大减少底泥中营养物质的释放,降低水体营养物质的浓度。根据洞庭湖区河道疏浚工程总体设计方案,南洞庭湖底泥疏挖量1
595.17×104m3,黄土包河疏挖工程底泥疏挖量1
841.44×104m3,澧水疏挖工程底泥疏挖量3
828.40×104m3,共计7
265.01×104m3。经估算,相当于清除磷13
513t、氮678
551t。根据洞庭湖营养物质平衡计算结果,洞庭湖总氮、总磷年滞留量分别为107
003t和7
780t,而典型河段疏挖减少的氮、磷量分别相当于全湖6.34年、1.74年的淤积量。如果全湖疏挖按设计完成,其效益当更加巨大。可见,疏挖工程对减少洞庭湖的营养负荷、减缓富营养化进程作用显著。?
(4)河湖疏浚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洞庭湖河湖疏浚工程实施后,将改善湖泊水环境质量,提高湖泊水环境容量,既可影响“一湖四水”,还将影响整个长江中下游,对维护长江流域生态平衡,促进区内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其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十分显著。而且其直接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如CODMn的水环境容量可增加2
361g/s,即74
460t/a,在保护洞庭湖水功能不受破坏的情况下,可年增加容纳248200t化学需氧量(COD)。根据《湖南省“一湖四水”水污染防治规划》,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年削减COD7.3×104t,需投资27.794
4亿元左右;若建设可年处理COD
24.82万t的COD污水处理厂,仅此项经济效益就达90亿元。
上一页
页码:[<< 1 2 3 4 5 6 >>]
下一页
共6页
更多关于 洞庭湖疏浚的水环境及生态系统修复效应 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