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料 >>

洞庭湖疏浚的水环境及生态系统修复效应

时间:2006-11-22  来源: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作者:李正最 李广源 周北达  下载次数:

前言?
1.1 
课题的提出?
   
洞庭湖接纳湘、资、沅、澧四水和长江的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三口,每年大量泥沙进入洞庭湖,其中约四分之一的泥沙由城陵矶注入长江,四分之三淤积在洞庭湖。由于泥沙淤积,造成四口洪道多呈淤积萎缩态势,湖内洲滩滋长、芦柳丛生、滞流阻水严重,且使水系紊乱,相互顶托干扰,从而导致洞庭湖区调蓄容积减少、洪水位不断抬升、江湖关系改变,在加重湖区的防洪负担、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的同时,降低了湖泊水体对各种污染物的稀释自净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使湖区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实施洞庭湖环保疏浚工程、调整部分河段的河势、改善水流条件是增加水体纳污、自净能力,改善环境条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大战略举措。目前洞庭湖环保疏浚规划已经完成,包括湘、资、沅、澧四水尾闾和松滋河、藕池河、南洞庭湖、东洞庭湖、汩罗江等的疏挖总工程量达33 876.40×104m3(详见表1)。本文通过对典型河段疏浚前后水情、水环境质量及承载能力的变化深入分析,以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洞庭湖河湖疏浚的水环境修复效益和生态系统恢复效应进行了评价和预测。?
    1.2 
研究的基本思路?
    (1)
根据典型河段疏挖前后水下地形的变化,通过二维水力学模型推算疏挖前后主要控制断面水位和流速的变化;同时建立水质模型,根据典型河段疏挖前后水流条件变化,通过水质模拟分析疏浚前后水环境要素的变化,研究疏挖后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变化和水环境修复效益。?
    (2)
根据河湖疏挖方案以及竣工资料,分析疏浚前后湖容和河势的变化、土壤结构和农业生产条件的变化、湿地资源的变化、生物多样性的变化、钉螺扩散繁殖及繁殖条件的变化、生态景观和旅游资源的变化等,研究洞庭湖疏浚的生态系统恢复效益。?

上一页 页码:[1 2 3 4 5 6 >>] 下一页 共6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