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废水是以上各类废水的混合废水,或除漂白废水以外的综合废水。印染废水的可生化性较低,废水的色度很大,CODcr浓度很高,采用不同的生产工艺水质水量变化幅度很大。
国内普遍采用生化法处理印染废水,对于水资源紧缺,排放要求高的地区采用生化与物理化学相结合的方法以减小废水污染物的排放量。印染废水处理一般都要设置调节池,以调节废水不同时段不同排放量对处理构筑物的冲击;由于印染废水的可生化性较低,往往设置水解酸化池降解高分子物质。本工程采用印染废水和生活污水混合处理,这样可大大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1)废水水量:35t/d
(厂方提供)
(2)废水水质:
COD≤2144mg/L;BOD≤332.7mg/L;SS≤521mg/L;pH值为9.8;色度4096
(3)排放标准:
执行《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中的二级标准,即COD≤180mg/L;BOD≤40mg/L;SS≤100mg/L;
NH3-N≤25mg/L;硫化物≤1mg/L;pH值为6~9;色度(稀释倍数)80。
3.1基本工艺路线的确定
印染废水治理工艺流程中,是由若干不同作用的治理单元组成的,为了满足流程的处理效果,要求各个单元均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去除污染物的能力。
由于纺织印染企业产品生产的多样性及生产工艺的多变性,使排放的印染废水也处于经常变化之中。纺织印染生产工艺包括对纺织材料的前处理、染色、印花和后整理过程。各过程产生的废水既含有剩余染料,又含有相当量的助剂及纤维上被去除的各种天然有机物和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因此,印染废水总体上属于含有一定色度、一定量难生物降解物质的有机性废水。
对比设计水质:COD≤2144mg/L;BOD≤332.7mg/L;SS≤521mg/L;pH值为9.8;色度4096和处理出水水质:COD≤180mg/L;BOD≤40mg/L;SS≤100mg/L;
NH3-N≤25mg/L;硫化物≤1mg/L;pH值为6~9;色度(稀释倍数)80,可以看出该废水主要以有机物为主,不含有有害物质,废水的可生化性较差。各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为:CODcr
86%,BOD584%,SS75%,色度96%。
本工程采用“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混凝沉淀”的处理工艺,废水首先经过水解酸化池将难生物降解物质变为较易降解物质,将大分子物质变为小分子物质,使废水达到好氧处理可接受的浓度,经过生物接触氧化去除大部分有污染物机物,同时去除一定的色度,最后经过混凝沉淀池进一步去除色度和降低废水的COD、BOD值,确保废水的色度和COD指标达标。本工艺具有工艺成熟、投资省、占地少、污泥产量少、操作管理方便等优点。
3.2主要预处理工艺选择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流程中,各个工艺单元都需要相对稳定的工作状况。由于纺织印染特有的生产过程,造成废水排放的间断性和多变性,使排出废水的水质和水量在一日内,甚至每班内都有很大的变化。而废水处理设备都是按一定的水质和水量标准设计的,要求均匀进水。废水水质和水量的变化将对处理设备运行状况产生冲击,因此为了保证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在废水进入处理设备之前,必须预先进行调节。将不同时间排出的废水贮存在同一水池内,并通过机械或空气的搅拌达到出水均匀的目的,特别是废水水质的调节尤为重要。在印染废水处理工艺流程中均设有调节池,而且保证一定的调节时间。调节池或仅调节水质,或进调节水量,或两者兼有。此外,调节池尚具有预沉淀、预曝气、降温和贮存临时事故排水的功能。
污水经过水解反应池后可以提高其可生化性能,降低污水的pH值,减少污泥产量,为后续好氧生物处理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在用水解池代替初沉池或者在好氧生物处理构筑物前增设水解池,将提高整个系统对有机物和悬浮物的去除效果,尤其对难降解的有机工业废水,包括纺织印染废水,其效果更为显著。
由于污水含有燃料、助剂、纤维类等难降解的苯环类或长链大分子物质,在水解阶段被胞外酶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另外,还能有效降解废水的表面活性剂,较好的控制后续好氧工艺中产生的泡沫问题。
水解反应池有较高的SS、BOD、COD去除率:在停留时间相近的情况下,水解池对SS、BOD与COD的去除率明显高于初沉池。因此采用水解池作为一级处理,出水水质将比初沉池有较大改善。
水解反应池与初沉池处理效果对比
池 型 |
水解反应池 |
平流式多斗沉淀池 | ||||
停留时间/h |
2.5 |
3 |
3.5 |
1.67 |
2.22 |
3.33 |
COD去除率/% |
43.0 |
41.3 |
40.6 |
--- |
28.9 |
---- |
BOD去除率/% |
29.8 |
33.1 |
28.1 |
18.0 |
12.0 |
17.0 |
SS去除率/% |
82.6 |
74.8 |
79.0 |
42.0 |
40.0 |
47.0 |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