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城市饮用水处理领域的科技发展思路与目标分析
我国供水行业计划从2000年开始试行新的行业标准(城市供水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例如在一类水司饮用水标准将要增加到88项(目前为35项),其中不少指标是有机污染物指标。因而在“十五”期间应重点研究与发展能够满足新的行业标准、具有高效低耗特征、易于在我国推广应用的安全饮用水处理工艺技术。
我国目前对饮用水源的保护已经引起高度重视,采取了重点治理污染源的策略。根据规划,到2000年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将增加到20%~30%,工业废水处理率将提高到84%。到201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将提高到40%~50%。为此,15年内需要投资2000~3000亿元。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做这样的投资确是一项重大举措,其发展速度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也是非常快的。但即使如此,也难以使我国的水污染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此外,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大量农药的使用,非点源污染也会明显影响饮用水源水质。因而对于受污染水的净化处理技术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所以在远期计划中,仍然要将受污染水的净化处理技术研究与发展放到重要位置。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金的积累,在给水处理上的投资将逐渐增加,因而远期计划发展高效优质的先进除污染技术,重点是能够全面提高水质的集成化成套安全优质饮用水净化处理工艺技术。
因此,有必要针对我国饮用水水源污染范围广、原水水质复杂的特点,研究能够适应不同污染程度,满足不同程度使用要求的饮用水除污染成套技术与设备。以实际工程为依托,开展大型生产性试验研究工作。从给水处理的各个关键环节入手,强化对水中多种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在混凝阶段,通过研制多功能复合药剂,强化与拓宽混凝工艺的除污染效能。从除污染、除嗅味、除藻、除重金属、强化混凝和控制氯化消毒副产物等多方面入手,全面地提高饮用水水质。对于药剂调整,不需要增加大型设施和基建投资,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特别适合于现有水厂的改造。研究复合药剂预氧化处理与活性炭吸附组合除污染工艺,利用氧化和吸附工艺的互补性和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当水中有机物可生化性较高时,可采用生物预处理强化去除水中氨氮、藻类和有机污染物。
在具体实施方面,可以在“八五”、“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的基础上,将小试、中试和大型生产性试验相结合,将基础理论研究和生产性试验相结合。重点放在除微污染技术集成与成套设备的研制上。通过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形成能够对于不同污染程度的原水进行处理的成套新工艺。选择典型受污染水源,建立除微污染依托工程,获得整套设计参数和成套工艺技术与设备。
研制出能够经济有效地改善我国饮用水水质、易于在我国推广应用的除微污染和安全饮用水成套工艺技术与设备,保障和提高我国的饮用水水质。
5. 城市饮用水处理领域的重点科技研究方向建议
城市饮用水处理领域今后的发展重点应放在经济低耗、具有多功能净水作用、可显著提高饮用水水质的除微污染成套工艺技术上,同时重点发展高效优质除污染技术,强调技术与设备的系列化、成套化、标准化。
在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中,微污染水源水的净化处理专题主要围绕着各种不同微生物载体的生物预处理技术开展了攻关研究工作,发现生物预处理主要在受污染水中有机物可生化性较高和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有除污染效果。对于一般的难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处理效率很低。这主要是由于受污染水源水中有机污染物属于微污染物,浓度处于微克/升数量级以下,对人体危害较大的主要是难生物降解的稳定性有机污染物。因此,对于受污染水源水的净化处理,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的重点应放在化学氧化法及其与活性炭吸附组合除污染技术上,进行除微污染技术集成,研究成套除微污染技术与设备,经济高效地改善饮用水水质。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