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荷兰泵站工程的管理体制和经费来源
荷兰采用水务一体化管理的历史悠久,对水利工程的投资与管理采取统一的管理模式,泵站的投资与管理也是如此。
关于荷兰泵站的管理成本及资金来源问题,荷兰政府在提供经费方面提供了三项优先权:一是成本应由那些受益部门及职责部门负担;二是如果水主管部门的投资不能被专项拨给的话,这些投资将会以税的形式分摊到各受益者或有连带责任的成员当中;三是如果以上两种方法都是不可能的,资金将会从国家的专项预算中列支。
第一项优先权意味着按照成文法规而建立的新工程投资应当由企业本身去支付。按第二项优先权,由水务局具体执行的堤防投资及具体的地方与地区水管理所需要的投资是由用户来支付,这主要是根据用户受益的大小来决定他们的税额及权限。按第三种优先权,国家和省在与其他部门协调治水活动中的资金投入主要来自于国家预算。而且对于那些大的工程,如防洪大坝、拦海大堤的投资及对于可操作性强的起核心作用的水管理方面的投资也是从中央预算中列支。
对于由省负责的地下水管理的投入,部分是靠征税来获得,即根据工业和饮用水的地下开采量征税,多用水多交税。1994年主管水的公共事业部门总共投入了60亿荷兰盾,用于防洪和水质、水量管理。这部分的投入占国民收入的1%。这60亿荷兰盾的投入并不包含供饮用水和私人部门的投入。对于公共水管理的资金来源,有如下四个方面:国家预算、按利润分配原则由水务局所征收的税、由水务局根据“排污者付费原则”所征收的排污费以及由民政部门收取的生活污水治理费等。
4
国外泵站技术和管理制度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4.1
国外泵站技术装备好、自动化程度高
国外水泵的性能指标明显优于国内,机组的结构、配套和传动方式也丰富多彩。国外大型水泵生产企业制造出来的泵,一般具有转速高、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其流量是我国同口径水泵流量的1.5~2倍。如荷兰
国外水利工程建设,十分注意严把质量关。如荷兰的水泵生产和泵站管理,两者在业务上的关系要比我国密切得多,水泵厂的设计人员对泵站的运行管理非常熟悉,他们与泵站管理单位在设计、生产、制造、试验、安装、调试、运行和检修等各个环节上配合默契,协调一致。水泵的内外表面平整光滑,叶片铝青铜表面加工光洁度高。这样就确保了水泵符合泵站的使用要求,不仅效率高,空化性能好,而且大大地延长了水泵的使用寿命,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而国内的泵站质量是令人置疑的。如某些泵站,运行一段时间后就发生地基下陷和建筑物开裂。国内水泵品种规格较少、结构形式单一、制造质量普遍较差,价格方面甚至低于与其配套的电动机。泵站设计时,只能选用性能差不多的那么几种定型产品,这样不但降低了泵站效率,而且还留下了许多不安全隐患。
国外泵站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对泵站运行的各种指标、长期跟踪、监测和记录,随时发现问题可随时加以解决。同时,记录下来的数据也将成为水泵开发和性能完善的依据。另外,自动化大大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也减少了泵站的管理工作人员。如美国,几十公里的输水干线上,只有几个工作人员。国内泵站一般建于六七十年代,设备陈旧,自动化程度低,往往采用经验管理和定期大修的办法。这样,大大地影响了泵站经济,增加了管理开支,造成经济上不必要的损失。
4.2
国外泵站运行管理人员少、素质好、社会分工严密
国外泵站运行管理人员只相当于我国的1/10,而运行管理有条不紊,长期保持正常运转。以荷兰为例,事实上,STORK泵厂负责核心部件的生产和总装,泵站的管理人员只负责值班运行、小规模的检修和大规模的检查,而大规模的检修则由泵厂完成,甚至于清洁卫生工作都由专业人员承包,更没有沉重的行政包袱。这些社会分工与协作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学习。
国外泵站一般采用懂专业、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在泵站运行中,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能正确地处理突发事件。而国内许多泵站管理人员素质差,专业技能低,地方保护严重,不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新技术的引用,导致泵站运行管理水平相当落后。
4.3
国外十分注重工程的维护和保养、运行管理费用充足
国外泵站的清洁工作做得好,一般都配有清污、清淤机械,它是保证泵站安全运行、节能、减少水泵磨损、延长机组寿命必不可少的泵站设备。但国内泵站的水泵工作环境差,设施不配套,很多泵站都没有配置清污机械,已设置的也不好用,问题在于关键技术不掌握,落后,资金投入也不足。
在费用方面,国外泵站以受益者支付或国家拨款等方式获得充足的资金,有条件、有能力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改造、维修和扩建。而我国泵站建设资金短缺,且许多泵站主体工程在一次性投资建成后,工程配套滞后,续建费用少,这样就使一部分泵站长期不配套,工程迟迟达不到设计效益。另外,泵站运行管理资金少,甚至连职工工资都无保障,更谈不上泵站机电设备的更新和改造。
5
结
语
泵站是为水提供势能和压能,解决无自流条件下的排灌、供水和水资源调配问题的唯一动力来源,是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的重要工程措施和实现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泵站的作用和特殊地位,各国都很重视。国外特别是在泵站技术装备、投资和经营管理机制方面,很多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这里只是根据作者收集到的部分资料,特别是一些专家近几年来的考察报告,对国外泵站的发展、运行和管理情况进行了一些归纳和叙述。更多的有待我们更深入的考察、了解、研究和学习,并调整政策,加大投入,脚踏实地地作好工作,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国泵站工程的发展出现一个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