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必要性
1.1 用水效率过低
,有潜力可挖
我国是世界上 1 3个贫水国之一
,同时也是水资源浪费大国。我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 73 .4%
(若考虑农村生活用水则占 81 .7% )。当前我国灌溉用水的利用系数只有 0 .3~0 .4,与发达国家
0.7~ 0.9相比 ,相差 0.4~ 0.5;农作物水分生产率平均
1kg/m3左右
,与以色列 2 .3 2kg/m3相比 ,相差一倍以上。从GDP用水效益上来看 ,美国 1 990年GDP用水效益为 1
0 .3美元 /m3,日本 1 989年为 3 2 4美元
/m3,我国 1 995年用水效益为 10.7元 /m3,只有美国 1 990年的 1 /
8,日本 1 989年的 1 / 2
5(汇率按 1 995年 1 3
2美元计算 ) ,说明我国节水潜力很大。
1.2 解决 1 6亿人口粮食安全的需要
所谓的粮食安全是指“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品”
,根据有关粮食安全评价 ,目前我国粮食安全低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法国 ,高于俄国、日本、印度和世界平均水平。如果考虑我国庞大的人口群和水土资源供给状况
,未来我国粮食安全水平同现在相比有可能下降。据预测 ,在 2 0
3 0年左右 ,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高峰 ,届时 ,需要粮食增长到 6
4~ 7 2亿吨。为了满足这种粮食需求
,灌溉面积需要发展到 60 0 0万hm2
,此时 ,用水量将从现状的 40 0
0亿m3增长到 6650亿m3。从目前我国水资源供需状况来看
,如此大量的农业水资源供给是不可能的 ,必须通过节水来实现。据估算 ,如果科学地发展节水农业 ,到 2 0
3 0年我国灌溉水的利用系数达到 0.65,水分生产率达到
1.5kg/m3以上 ,加上旱地农业增产的潜力 ,可以基本满足我国未来粮食的安全。
1.3 生态环境的需要
农业节水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目前 ,我国的生态环境从整体上来看 ,还处于不断恶化阶段 ,因河流断流而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引人注目。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由于多年不断的断流 ,有人将之戏称为“干娘河”。黄河断流不仅对三角洲生态造成重要影响 ,而且对全流域生态环境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如黄河断流导致河道淤积萎缩
,增加高水位威胁的风险。解决黄河断流的对策有多种 ,其中最主要的根本性战略措施是农业节水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目前黄河流域农业用水占总用量的 92 %
;大约有 4/ 5的灌溉水量是大水漫灌
,节水灌溉面积仅1518万hm2
,仅占总灌溉面积的 2 0 %。另外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 ,生态环境脆弱
,首先应满足生态用水 ,当前尚未遵循这一原则
,农业用水浪费 ,过量开荒超载放牧造成沙化面积不断扩大
,沙尘暴增加 ,需要大面退耕还林还草
,耕地减少需要提高单产 ,因此
,只有不断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才能有效地解决生态环境用水问题。
1.4 工农业发展的需要
1972~ 1993年 ,我国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量从 191亿m3增加到 1403亿m3,净增加了1384亿m3。 3
0年来 ,工业和生活用水基本上引自于农村或灌溉水源地
,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农业节水的支持。在全国范围出现干旱、农业水源大量支持工业和城市建设的条件下
,粮食总产量由1970年的2400亿kg增至1996年的4900亿kg ,增加了一倍多
,这充分地说明了我国农业用水效率的提高和农业综合能力的增长 ,我国在2 1世纪将成为中等发达国家 ,为了工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还要提高工业和农业的用水效率。
2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需要变革
2.1 转变水资源供需观念
,由供水管理演变为需水管理
传统的水资源管理可以统称为供水管理 ,其主要的特征是根据工农业用水需求
,建设大中型水利工程来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
,它为缓解甚至彻底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水利工程不断兴建
,工程难度愈来愈大 ,成本也不断增加
,而且随着径流开发加大 ,带来了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水资源供需矛盾也不断加剧 ,完全依靠增加工程解决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不可能 ,运用综合手段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成为一种必然。供水管理的最大缺陷是忽略了用水者节水的可能性 ,它将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解决寄托在水资源供给上
,其结果是水资源浪费的增加和低效 ,因此
,必须改变供水管理为需水管理。所谓的水资源需水管理就是综合运用行政的、法律和经济的手段来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人类行为 ,从而实现对有限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它强调把水资源作为一种稀缺的经济资源 ,对水资源的优化利用应着眼于现存的水资源供给 ,而不是自发的向新的供水能力投资以满足未来的需求。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农业水资源供给量不可能增加 ,我们必须依靠现在的4000亿m3左右水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需水管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
2.2
改变单项技术为综合技术
高农业用水效率决非一项或几项措施所能实现 ,而要形成一套节水农业技术体系。首先是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
,包括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和劣质水资源化。在此基础上引水、调水。在工程措施方面
,前两年给人以误导
,以为节水农业就是喷灌滴灌。现在国家将节水的重点放在以节水为中心的大中型灌区改造上是正确的
,但有的灌区把渠道防渗视为节水的唯一措施 ,各级渠道防渗到底
,不但投资巨大 ,而且水的有效利用系数不高
,如 7级渠道水的利用系数达到
0.9,也不过只有 0.48,若为
0.95也就是
0.7。大中型灌区改造应以骨干渠道防渗、井渠结合、渠系配套和平整土地为节水灌溉的基础
,再加上灌溉技术的改进 ,提高水的利用率。在农艺措施方面
,首先是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和经济条件 ,进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推行节水灌溉制度和节水栽培措施 ,减少农作物蒸发蒸腾
,增加产量 ,提高水的利用率。在节水管理方面
,按流域统一管理地表水和地下水 ,改革管理体制和机制
,建立科学的水价政策。山东恒台县是个老井灌区 ,年降水量
550mm ,该县以转变耗水观念为突破口
,充分利用土壤水 ,合理调控地下水
,达到采补平衡 ,农水措施紧密结合实现节水“吨粮县”。在管理上
,建立全县、乡、村三级管水体系 ,加强技术培训 ,
3年来共举办 1035期次培训班
,发放节水明白纸 2 8万份 ,受训 2 5万人次 ,使当地水的利用系数达到
0 9,水的利用效率达到 2 0kg/m3,成为我国农业高效用水的典范。
2.3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需要多部门联合
节水农业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到众多部门 ,如农业、水利、科技、气象、城建、环保、宣传、计划和行政等部门 ,所以 ,提高用水效率单靠某一部门难以实现 ,必须通过有关部门的大力协作来完成。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就需要农业和水利部门联合 ,目前 ,有关部门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 ,各自为战 ,难以形成合力发挥最大效益。所以 ,我们应该设立综合协调机构 ,从组织上为部门的联合创造条件 ;按项目管理的办法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制订多部门参与的可行的节水规划 ,为多部门联合提供实现的基础 ;充分重视发挥地方部门的联合效益 ,地方是节水的真正主力 ,只有充分调动地方各部门的积极性 ,才能事半功倍。如上所述 ,桓台县组织水利、农业、农家宣传和乡、村行政部门联合共建节水吨粮县。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