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
腐败在亚洲其它国家具有区域性,然而,新加坡的公用事业局却采取了多种措施控制了这种现象,包括对员工进行管理典范和管理规则的培训、有效的内控程序、定期审计和对有可能产生腐败问题的及时处理等。公用事业局的职员要定期述职,述职内容必须包括资产变动情况、投资情况和廉洁情况等方面。公众对水管理官员的腐败现象的报怨可以直达新加坡反腐调查局,公用事业局在国家级的反腐法律法规的监控下运作。
总之,由于新加坡具有较高的薪酬报答、功能完备的机构和很强的反腐文化,腐败在公用事业局没有立足之地。
高度裁决权
水资源管理机构缺少一些重大事项的自我裁决权是困绕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基本性问题,由此产生一些影响水资源管理机构效能的其它问题。
亚洲一些城市在水资源方面所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水税的征收标准一般由选举产生的官员决定,这些官员往往出于维护用水户的既得利益角度出发,倾向于较低的水税收。较低的水税收不利于水资源的管理,实际上较低的水税收与不断改进的水计量系统是不相称的,因为用于水计量改进系统的花费已经超过了较低的水税收所得,低水税问题的长期累积效应将会更加严重。此外,政府官员倾向于对居民用水水费的收取人为设定得比较低,并且通过对工业用水和商业用水收取较高的水税来补偿。例如,根据世界银行(WorldBank)的调查统计,在印度居民用水用掉了90%的水源,然而所获得的国家税收只占20%。居民用水通过工业用水和商业用水进行了高额的补偿。
与这种情况相反,新加坡的公用事业局通过具有高度的裁决、自治权,和坚实的政治和公众的支持,避免了类似情况的发生。从1997年到2000年,新加坡的水税收数量在合理有序地上升。这种水税收的合理抬升不仅降低了居民的月用水需求,也增加了公用事业局的收入。使他们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现有系统的维护和操作,也能够对未来系统进行投资。
其它发展中国家的水资源机构由于缺少必要的自决权,结合其它一些相关因素,水资源管理实体所获得用于水供给和水卫生的资金在逐年减少。从1988年的34%降到1991年的10%,到1998年只有8%。使其它所有水资源管理行为都受到了损失。新加坡的管理经验表明:给予水资源管理机构一定的裁决权和自治权和其它一些必要的环境条件,不仅在经济上对这些水资源管理实体是可行,也有利于这些实体进行其它的项目活动。
不像亚洲的其它水资源管理实体,新加坡的公用事业局充分利用私有水务公司。早期,就利用私有水务公司进行海水淡化和污水处理再利用。另外,一些水事的特殊活动往往源于这些私有水务公司。根据亚洲发展银行2005年11月的报告,在过去的四年,约27亿新元的水事相关活动资金来源于这些私有公司,在紧接着的两年还将有9亿新元的资本投入来改进他们的水资源服务。
4.对我国的启示
不管用什么标准来评论,新加坡的公用事业局在水资源的管理方面都可以算得上是名列前茅,位列世界上水资源管理实体总数的5%的几个少数几个较好国家之中。
总的来说,其管理有以下几点突出成果①100%的人口能够获得健康饮用水和卫生条件;②整个的供水系统,从水厂到用水户,都100%地安装了水计量系统;③在2004年,不可计量的水量损失只有5.18%;④在2004年,为每个新加坡公用事业局的职员提供服务的资金帐户数为376个;⑤2004年的水税收的收取率达到99%;
以上一些统计表明:新加坡的公用事业局在管理总体的水循环方面有了革命性的进步。作为一个缺水的城市国家,新加坡在水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新加坡建立了世界级的城市卫生基础设施。使100%的人口享有清洁饮用水和卫生保健条件。公用事业局执行综合的水事务职责,并制订国家水资源发展战略,并得到了政府的强力支持。公用事业局职能的扩大,使它能够联合土地规划与水资源利用等部门进行水污染控制和城市集水区管理,效率有了很大提高,确保了高的水质,并使集水区面积逐步扩大。通过技术革新,进行废水回用和海水淡化扩大了水资源范围。鼓励私人投资的水务公司加入到水设施商业活动中,进一步改善了投资效率,促进了地方水工业的发展。
这些革命性的举措有很多可以为中国所借鉴。特别值得关注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确保了100%的人口能够获得健康饮用水和卫生条件。并通过污水处理后的回用、海水淡化、增大集水区等手段,来实现水源多样化。
②公用事业局通过实行高薪高报酬制度、反腐败制度和拥有较高的裁决权等方式来有效地管理水资源。除水资源管理和供水外,还扩展到包括废水处理和回用、洪水控制和废水系统等领域。这样的综合性水管理机构使得行政管理效率大大提高。
③实施了广泛的经济手段,如多样化的水费的收取、用于维护排污管道的取费、清洁取费等,鼓励使用再生水系统、节水减免税、超标排污罚款、鼓励私有公司投资和加入水设施商业活动等,都发挥了非常好的效果。
④形成了全方位的管理模式,尤其是通过公用事业局对水资源管理与综合土地规划的协调,使两者结合起来,使得水资源的管理更具有可操作性,例如在扩大集水区管理方面。
⑤强有力的公共宣传和教育,强化公众的水资源和环境方面的意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强化了公众意识后,采取严格执法来具体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因而效果十分显著。
⑥完美的水资源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而且特别强调法律的严格实施。大的方面包括水资源管理、水污染防治,甚至是反腐败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⑦投入巨资在水处理技术方面进行研发和深层次的研究,比如在海水淡化、污水收集和处理、水库联调、水源扩展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