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水资源保护对策和措施
3.1、认真学习《水法》,增强法律保护意识
各水利行政部门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水法》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切实做好基础工作,从而让人们全面地了解到水对国计民生的重大影响,自觉树立起节水爱水的意识,从而建立起节水型社会。按照法律、法规确定的职责分工加强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协调管理,实现依法治水,达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3.2、开源与节流并举,保护地下水资源
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的方针,坚持开源和节流并重的原则,开发利用地表水,适当开发利用地下水。在大量减少地下水开采量,供水需求远不能满足的情况下,进行水资源调控措施,通过新挖和清淤沟渠、改造坑塘,适当地退耕还湖,开展农户水窖集雨工程、增加地表水的拦蓄量,并利用汛期相机复蓄弃水,开发浅层咸水进行淡化处理解决人畜饮水和工农业用水,开辟第二水源,实施不同地区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的开通就是一个很好的调配工程,把南方多余的水量引到北方来,将会缓解北方用水难的问题,又解决了南方的水量过剩问题。
3.3、实施《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加快水价改革促进全社会节水意识按照现行《水法》的规定对水价的管理进行改革,水利工程的供水价格为国家定价,但须按管理的权属关系和总成本费用来进行。水价应与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紧密结合,对工业和生活用水应制定计量收费、超定额用水量累计加价制度。通过推行水价改革,来增强全社会的节水意识,从而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3.4、加强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
按照法律、法规确定的职责分工,加强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协调管理。
水利部门履行好水资源保护统一管理的职责,着重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①全面实行取水许可制度,严把取水许可审批关。把水资源保护内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严格审查取水,排水对水质的影响。②抓住水量监测,搞好水资源公报发布工作,改变过去只对水质监测评价的做法,把水质,水量统一起来进行把关。③水资源规划是水资源宏观调控的依据,严格遵照有关的文件、法规、法律条文。
4、结语
21世纪的今天,我国的水资源保护已经上了一个新台阶,地积极开发利用水资源和实行全面节水的同时,不但缓解了城市和农村严重缺水问题,而且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获得了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水质得到了改善,水污染得到了治理,水量得到了合理利用各地的水资源分布、调控将更加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