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分析 >> 行业综述 >>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的探讨

时间:2007-12-05 来源: 作者:

四、对策和问题的研究

  1、全国供需发展前景

1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左右,经济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前国际上经济发达的高收入国家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人均年用水量多数在400-800m3;如将我国人均用水维持在2000430m3的水平或略高到450m3 ,全国16亿人的需水量将增加到6900-7200亿m3

2)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预计到人口高峰期城市化率将达到60%,即我国将有9~10亿人生活在城镇,工业和生活用水将占总用水量的42.6%,势必加剧城市供水的压力,城市水资源问题将日益突出。

3)新增加的1400-1700亿m3供水量有一半以上用以解决北方缺水。东北、西北、内陆河可在区内调配,黄淮海三流域需从长江上、中、下游跨流域调水来解决。但新增加的水量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4)在加强管理,改革体制,加大投入,合理配置,节水和污水资源化,高效利用和注重保护的前题下,经过努力我国有条件在人均用水量400450m3的基础上,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

2、对策和问题的研究

基于以上供需发展的前景,建议今后对以下对策和问题加强研究:

1)加大节水和污水资源化力度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水资源有效利用率较低,单方水的产出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节水尚有较大潜力。节约用水和科学用水,应成为水资源管理的首要任务。应通过节水宣传教育,征收水资源费,调整水价,实行计划供水、取水许可等制度,保证节水目标的实现。

节水的另一条途径是污水资源化。城市污水未经处理排放入河道,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遗害于人民。进入21世纪,城市和工业用水仍将继续迅速增加。2001年城市和工业用水已超过1430亿m3;扣除电力工业用水,按70%计算,废污水排放量己达到626亿吨,即每天进入河道的废污水己接近1.7亿t。这些污水如加以处理,达到环境允许的排放标准或污水灌溉的标准,使污水资源化,既可增加水源解决农业缺水问题,又可起到治理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将污水处理回用于农业与污染治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解决我国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环境的改善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应作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来抓。

2)合理安排生态环境用水问题

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往往城市和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农业用水又挤占生态用水,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必需确保生态环境用水,防止灌溉农业的盲目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对于黄河以及其它多沙河流,水保措施的减水减沙水量和下游河道的冲沙水量,应作为生态环境用水在供水规划中作出合理的安排。从区域水份与能量,水份与盐份,水量与泥沙以及水量供与需四个方面进行调控,如何协调平衡干旱缺水地区的生态用水,今后还需要重点进行研究。

上一页 页码:[<< 1 2 3 4 5 >>] 下一页 共5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