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态环境系统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耍素。它既是生命的源泉,也是工农业生产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在“3·22”世界水日前后,国外传媒忧心忡忡报道“水荒”、“水战”;国内不少新闻媒体,也把目光投向自己面临的“水危机”。
中国是个缺水大国,水资源并不丰富,但用水浪费惊人,供求问题十分突出。这个结论,并非危言耸听。我国水资源总参为2.81亿立方米,在世界上仅次于巴西、前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尼而居第6位。绝对量虽算丰富,但由于人口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仅列世界第88位。而且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均水资源每年在递减。从淡水资源看,世界人均占有量为
水荒困扰世界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预测,水的问题将会同70年代的能源一样,成为下世纪初世界大部分地区面临的最严峻的自然资源问题。联合国的分析资料指出:地球的淡水比例仅占2.8%左右,其中99%以上蕴藏在南北两极的冰雪中或在地下口其余不到1%的淡水又有将近一半被土壤和空气吸收,余下的部分蕴藏在地球表面分布极不均等的江河湖泊之中。据统计,过去的50多年,全世界淡水使用量增加将近4倍,每年高达4130立方千米,农业用水占全部用水的60%,因为过去的20余年中,灌溉面积增加三分之一以上。亚洲国家的用水量增长最快。据预测,亚洲的用水量下世纪将从目前占世界用水量的一半上升到近三分之二。
许多国家水资源污染状况的恶化使得用水紧张状况进一步加剧。联合国有关机构对水资源所进行的监测表明:全球高达十分之一的河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世界性的水荒已经开始带来严重的后果:全球部分地区已经出现因淡水供应不足而限制了各方面发展的状况。
我国水资源还有几个特点:一是全国降水在空间和时间的分布上极不平衡,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差别悬殊,历史上水旱灾害极为频繁;二是北方有的地区人均占有水资源相当于世界上最干旱的国家,水丰富的南方却常常发生季节性干旱,使依赖水灌溉的主要农作物水稻及一些经济作物用水困难;三是污水排放量大处理率低,全国年排污水363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严重污染,水质性缺水现象越来越严重;四是缺乏科学的用水定额和管理,生产耗水量大,水的浪费相当普遍,全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仅有45%,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远远高于工业友达国家,农业灌溉有效利用率一般只有25%至40%。所以,水的问题在我国是很严峻的。
城市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活用水都要求有稳定、可靠的供水。只有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一项调查预测表明,我国用水总量将逼近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危机”为期不远。严峻的水环境形势要求进一步重视水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水害防治等方面的立法工作,提高人们的节水、护水意识和“水患意识”,确保更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世界水日”与水的危机
第47届联合国大会决定,从1993年起,每年的
说起来,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14.5亿立方千米之多。但是其中海水却占了97.2%,陆地淡水仅占2.8%,面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的江河、淡水湖和浅层地下水等淡水,又仅占淡水储量的0.34%。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数量极有限的淡水,正越来越多地受到污染。据科学界估计,全世界有半数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缺乏饮用水,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目前已有70%,即17亿人喝不上清洁水,世界已有将近80%人口受到水荒的威胁。我国人均淡水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属于缺水国家。,全国已有300多个城市缺水,已有29%的人正在饮用不良水,其中已有7000万人正在饮用高氟水。每年因缺水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因水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更达400多亿元。
以上数据充分说明:水资源短缺成了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前不久,联合国的人类环境和世界水会议已发出警告:人类在石油危机之后,下一个危机就是水。因此,保护和更有效合理利用水资源,是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从环境角度来说,最完善的措施是拦水和调水。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充分利用水资源。同时注重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工业方面提倡节水产业、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废水处理;农业方面应采用先进的灌溉方式(喷灌、滴灌)等。水是生命的基础,它不仅关系到人类生活的质量,还影响到人类的生存能力。我们必须增强水的危机意识,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资源。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