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用水迫在眉睫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规模和人口不断扩大,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要缓解水资源引起的一系列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水患意识。通过广泛、深入、持久宣传教育,使全民知道水是不可代替的有限资源,离开水万物不能生长,离开水人类就不能生存,离开水社会就不能前进,水的的问题已影响到我国的综合国力。要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社会风气。呼吁公众参与公共节约用水,重视公共场合节约用水。目前,建立节水型社会,必须在全社会进行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切实增强水的忧患意识,认识到水的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懂得节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节水从点滴开始。
(二)注重日常节约,构建用水长效机制。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除杜绝长流水及跑冒滴漏等现象外,积极推广应用小型过滤净化水装置。另一方面提高用水价格,进一步控制用水量,把节约形成自觉行为。积极投入资金建立单独的生活污水排放、收集及净化网络,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再利用,这样可以降低净化成本,缩短净化所需时间,提高水循环利用率。
(三)推行节水措施,提高工业水循环利用率。在工业重复生产方面,必须压缩耗水量大、产出低的行业,重点发展耗水少的高新技术节水产业和服务业,同时,抓好现有企业的节水工作,提高企业的节水意识,引导企业走节水型发展之路。加大节水技术改造力度,大力推行节水新技术、新器具、新工艺、新设备,推广应用循环用水、一水多用、二次用水,以科技促节水,使单位产值耗水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四)调整种植结构,降低农业用水量。必须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压缩耗水较大的粮食品种种植面积,发展用水较少的产业,如在我国干旱地区减少利用地下水进行水产养殖的面积。针对退耕还林、防少治少等重点林业工程,应结合不同地区的降水特点设计造林最优模式。根据我国区域的特点、优势和市场需求,依靠科技逐步形成富有本国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节水高效农业结构。同时,也应考虑将低产耕地还林还草,把蓄水、涵养水土、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我国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加大治污力度,构建自然和谐社会。加强水资源地保护及流域的环境保护的同时,重视污水的再利用,实现废水资源化,下大力气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增长速度要与供水增长速度相适应。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对工业污染的治理力度,实现从末端治理为主向以源头治理为主的生产全过程控制的转变,以达到减污增水的双重作用,最终减少废水、废物排放量。
(六)调整激励机制,完善节水管理模式。对好的节项目进行政策扶持和资金资助。奖励节水有功单位和个人,对开发利用再生产水资源的也应鼓励,支持节水科技开发和创新。大力吸引社会民间资金参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水价应区分类型、水质和季节,逐步理顺供水价格,建立一套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水价形成机制和管理体制,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