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分析 >> 行业综述 >> 

河南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时间:2008-01-21 来源: 作者:

5、预防和控制新污染。严格新建项目审批,所有新改扩建项目(含辐射、放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政策规定,并严格遵守《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环评前置审批的功能,提高新建项目环保准入门槛,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严防能耗高、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装备向我省转移,提高产业发展的起点;新建项目必须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设备,使资源消耗和排污强度达到规定的标准;项目审批应符合环境功能区划或环境质量目标及总量控制要求,建立新建项目水污染物新增量的限值审批制度,改、扩建项目的污染物增量应在原有项目中消化;将村镇工业污染源水污染物的排放作为环保监管的重点之一。

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加强建设项目中后期管理力度,强化验收环节管理。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全面推行规划环评和重大决策环评,在城市规划、土地规划、区域资源开发、各类开发区等重大决策中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6、建立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披露制度,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知情权。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地的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应急反应的同时,要及时向毗邻和可能波及的地方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通报情况,接到通报的地方应当视情况采取必要应对措施。

(五)城市环境保护

1、加快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到2007年底全省所有城市和县城都要建成管网配套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污水和垃圾处理要采用国家认定的工艺和技术标准。发展改革、建设、环保等部门要联合对各城镇生活污水产生量和处理量进行严格核定。所有城镇污水处理厂都要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并与环保部门联网。严格执行《河南省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94)的有关规定,确保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费征缴到位。建立健全城镇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加快推进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市场化运营,鼓励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实施中水回用。

集中处置医疗废物,全省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实现统一收集、集中安全处置。

2、提高城市清洁能源的比例,发展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加强建筑施工及道路运输环境管理,控制城市扬尘;着力解决颗粒物、噪声和餐饮业污染。

3、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城市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恢复城市河湖水体功能,严格控制超采城市地下水。积极开展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

(六)生态环境保护

1、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优化我省自然保护区体系的空间布局和类型结构。自然保护区周边的旅游开发要注重保护原生态,坚决避免人为建设、过度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保护湿地和物种资源保留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强化外来物种生态监测和调查,完善外来物种管理的地方法律。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等生态治理工程。在水资源短缺地区采取兴建蓄水或调水工程措施,积极开发利用再生水资源,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

2、做好省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质保护工作。设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立淅川县丹江口水库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库滨退耕还湿工程;水源保护区内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建设沼气工程,实施能源替代;采取以外迁为主的移民安置方案,避免生态破坏;划定畜禽水产养殖禁养区;加快生态示范区建设,发展生态农业,控制面源污染。

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优化水源区工业结构和布局。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

3、坚决制止无序、掠夺式的资源开发活动,加强对铝土矿、钼矿、石灰岩等重要矿产资源开采区的管理,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做好矿产资源开采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逐步建立全省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恢复责任机制,制定矿山环境治理与恢复计划和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七)农村环境保护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要求,制定并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控制。

1、以整治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为突破口,积极推进生态县()、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以畜禽粪便、生活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化肥农药污染整治为重点,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探索和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新机制。大力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测土施肥,提高农产品质量,保证食品安全。

2、优化畜禽养殖布局,发展畜禽规模养殖,促使散养向养殖小区集中。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防治,在规模化养殖场推广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开展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加快实现养殖粪污水无害化和资源化,实现养殖场污染物达标排放。到2010年,达到国家规定规模的畜禽养殖企业,实现畜禽粪便、污水达标排放和资源化利用。

3、加强监管,有选择地发展适合本地资源优势和环境容量的特色产业,严防高消耗和重污染的落后工业向农村转移,推行乡镇工业小区和污染集中控制。因地制宜、多方筹资,建设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保护重点水域和基本农田,保护农村饮用水源。全面开展秸秆禁烧工作,大力开发秸秆利用新途径。开展土壤污染现状质量调查,建立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监测制度,开展污染土壤修复示范。

(八)核与辐射环境监管

加强全省辐射环境监管队伍建设,逐步理顺全省辐射环境管理体制。

进一步加强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生产、使用、销售的安全许可和监管,建设对全省放射源实施全寿期跟踪的放射源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省放射性废物库的安全保卫,实现废弃放射源的安全收贮。加强辐射建设项目的审批工作,防止产生新的辐射污染。

积极参与推进我省核电建设的前期辐射环境管理工作。

上一页 页码:[<< 1 ...2 3 4 5 6 7 8 >>] 下一页 共8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更多关于 河南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的资料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