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分析 >> 行业综述 >> 

河南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时间:2008-01-21 来源: 作者:

20062010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关键时期。只有大力加强环境保护,才能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解决各种突出环境问题,走出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决定的实施意见》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是我省十一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阐明十一五期间我省在环境保护领域的目标、任务、投资重点和政策措施,重点明确各级政府及环境保护部门的任务和责任,同时引导企业、动员社会共同参与,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我省十五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十五期间,我省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部分区域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比例明显提高,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初步呈现相互促进的良好势头。

(一)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2005年在全省7979.4公里监控河段总长度中,类水质河段比2000年增加1213.6公里;劣类水质河段比2000年减少777公里;全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达到98.0%。城市环境空气污染程度有所减轻,在可比的16个省辖城市中,2005年与2000年相比,空气质量为优、良的城市个数由8个增加到9个,轻污染城市由8个减少到7个,无中污染和重污染城市。城市声环境质量保持较好水平,道路交通噪声呈好转趋势,总体保持在较好水平以上;城市功能区噪声平均达标率比2000年提高了9.8%。辐射环境质量控制在国家标准之内。

(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削减

2005年,全省化学需氧量比2000年削减了12%,其中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00年消减了23%;工业粉尘排放量比2000年削减了14%;氨氮排放量完成计划总量控制指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比2000年高出10.8个百分点。

(三)生态环境保护得到了加强

生态环境保护稳步推进,全省开展了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编制了生态保护规划和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启动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此基础上,抢救性地建立了12处省级自然保护区,并将6处省级自然保护区升为国家级,加强了对珍稀物种、地质遗迹、内陆湿地以及特殊的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2005年全省已建成各级自然保护区32个,其中国家级10个。保护区总面积73.77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3%。全省生态示范区试点单位达到40个,有18个县(市、区)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四)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推进

坚持综合整治,深化城市污染防治,2005年全省已建成的烟尘控制区个数和面积分别比2000年增加69.2%104.7%;已建成的噪声达标区个数和面积分别比2000年增加125.9%172.8%;实现车用汽油无铅化,在全省推广使用了环保型车用乙醇汽油。加强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05年底,全省共建成污水处理厂29座,形成日处理污水能力约249万吨,省辖市已全部建成污水处理场并投运;全省共建成13座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日处理生活垃圾9719吨;2个省辖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建成运营;省危险废物处置中心正在加快开展前期工作。

(五)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水平得到提高

全省环境监测、监察、环境信息与宣教能力建设有了较大提高。核与辐射监管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初步形成全省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全省72个监测点位中有66个实现了自动监测。全省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初具规模,截至2005年底,共建设267参数水质自动监测站、132参数水质自动监测站。全省环境信息系统已基本实现了对全省城市空气质量、水质自动站的实时监控。全省18个省辖市环境监测站中有14个达到了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并通过省环保局验收。建立了省级和郑州市、洛阳市移动环境监测系统。

(六)环保法规、制度和标准建设取得成效

颁布实施《河南省环境监测管理办法》、《河南省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河南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分级审批规定》等法规、制度。制定实施《盐业氯化物排放规范》,填补了国家环境标准的空白。制定实施《河南省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为推动造纸工业结构调整、提高污染防治水平奠定了基础。

二、当前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

在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还应清醒地看到,我省历史形成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所带来的结构型污染尚未根本解决,长期积累的、困扰环境保护工作的体制机制及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突出。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已站在新的战略起点上,经济增长与环境约束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经济快速增长所产生的巨大资源需求和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对我省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挑战,对中原崛起产生瓶颈制约。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突出,经济社会发展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一)环境污染依然严重

我省环境污染负荷高,污染物排放强度大。四大水系监控的7979.4公里河段中,32.9%的河段水质劣于类标准。流经城市的河段绝大多数受到严重污染,5个省辖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有不同程度的超标,部分农村饮用水源水质不合格。全省14个省辖市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二氧化硫控制区的6个省辖市城市(郑州、洛阳、安阳、焦作、三门峡、济源)中,仅2个城市的二氧化硫年均值达到二级标准;城市机动车增长迅速,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存在隐患。城市建筑施工、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噪声扰民现象时有发生。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现有处置设施二次污染问题严重。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城镇和农村地区环境污染呈现加重趋势。危险废物的处置任务十分繁重。

上一页 页码:[1 2 3 4 5 6 ...8 >>] 下一页 共8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更多关于 河南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的资料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