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分析 >> 行业综述 >> 

鞍山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

时间:2008-03-03 来源: 作者:

3、农村水利建设布局。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解决40万人饮水问题,其中海城12.5万人、台安10万人、岫岩10万人、千山7.5万人,到2020年全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十一五”期间要对全市现有的西四、温香、通江子等中型灌区进行重点节水改造,通过对渠道及渠系建筑物续建配套改造,以达到节水目的。同时,要开展对万亩以上的灌区的配套建设与节水改造,以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利用效率。节水示范区工程建设,每年完成节水灌溉面积4万亩,到2010年发展到56亩,到2020年发展到96万亩。涝区工程建设,2010年前主要任务是更新改造排水站50座,同时搞好排水闸、桥涵、建筑物等配套建设。到2020年前,完成涝区其他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使排涝全面达到10年一遇以上标准。?

4、水土保持工程布局。水土保持建设将根据不同的水保分区,采取不同的措施。对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和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主要采取管护为主的措施。对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主要采取治理为主的措施。“十一五”期间全市要完成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5万亩,每年不少于21万亩。2020年前再完成250万亩。治理方案和措施依水蚀区的特点而定。大洋河流域低山丘陵水蚀区治理(包括整个岫岩县),主要采取建设完整的坡面、沟道拦蓄工程体系,增加入渗,减少泥沙流失措施。浑太流域丘陵水蚀区治理(包括海城市、千山区东部山区),主要以坡耕地治理、退耕还林,沟壑治理为重点。通过治理,保护土地资源。沙丘风蚀区治理(包括台安县西部沿河乡镇),主要是开发利用水资源,建设基本草场、林草,为发展高效林牧业、大面积恢复植被创造条件。城市综合侵蚀区治理,主要依照拦蓄、覆盖、监督的原则,加强城市水保工作。矿山恢复治理,主要根据矿区生态环境,采取生物措施并配以工程措施来实现重建。

5、生态环境建设布局。“十一五”期间,主要安排大麦科湿地保护建设。规划通过封育性保护,配以工程措施,恢复原有湿地生态和植被。2010年前在大麦科、八家子、南岗子三块核心区恢复标准化芦苇沼泽面积416k m2,全部实现退耕还苇;同时恢复旧绕阳河、小柳河堤内的湿地植物348k m2;在已有蓄水工程的基础上,增设两道拦蓄工程,增加小柳河水量,建立稳定的河道水域生态恢复区。?

四、“十一五”期间水利发展重点项目规划?

(一)防洪重点工程项目规划?

加强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完善城市防洪体系,对大河险工进行彻底整治,消除防洪安全隐患;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建立完善的防汛指挥决策系统。规划项目9项,具体包括:?

1、鞍山城市防洪工程(续建项目)。鞍山市1999年被国家防总列为全国重点防洪城市,市区有过境河流3条,即南沙河、杨柳河和运粮河,均为太子河左侧支流。南沙河现有防洪标准1020年一遇;杨柳河、运粮河现有防洪能力57年一遇。规划近期防洪标准:南沙河左岸100年一遇,右岸50年一遇;运粮河、杨柳河城市段为20年一遇。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南沙河新修加固堤防17.79公里;杨柳河整治16公里、运粮河整治5.5公里;兴建城市排内水工程和城市拦蓄调洪工程。通过疏浚淤积井管、建设蓄调水湖、泡,增加水域面积,以增强城市排涝调蓄能力,保证城市排涝小时降雨40mm、日降雨200mm不成灾。工程估算总投资为11.3亿元。“十五”期间已完成投资0.65亿元,“十一五”规划投资10.65亿元。

2、海城市城市防洪工程(续建项目)。海城河是太子河的支流,全长88.2公里,河道平均比降1.74‰,流域面积1310平方公里,流域内耕地面积47万亩。规划防洪标准:规划近期城区段堤防右岸为50年一遇,左岸为20年一遇。其他城镇河道防洪标准为2050年一遇。远景规划海城河上游红土岭水库建成后,河道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工程建设主要内容:城区段河道治理长度27km,堤防整修长度53km,修建橡胶坝2道,险工治理六处。需动用土方254m3,浆砌石1.3m3,砼2.7m3,堤顶柏油路面2.2m2,砂石路面1.24m2,干砌石3.8m2。投资估算为10091万元。“十五”期间已完成投资3400万元,“十一五”期间规划投资6691万元。?

3、岫岩县城市防洪工程(续建项目)。东洋河是大洋河主要干流,发源于岫岩县偏岭镇一棵树岭南侧,河源高程为928.90m。流经偏岭、兴隆、岫岩镇和杨家堡、岭沟等乡镇,与哨子河汇合为大洋河,流域面积为1961.6k m2,河道平均比降为2.19‰。东洋河由北向南环绕县城,包围整个岫岩镇,因此,开发利用城镇段东洋河资源,提高城市防洪标准,改善环境建设,对推动全县经济发展,加快旅游业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城镇人口生活质量有着重大意义。近期规划防洪标准,堤防右岸为50年一遇,左岸为20年一遇防洪标准。远期经过综合整治后,左岸堤防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根据防洪要求,左岸的安全超高为1.5m,右岸的安全超高为2.0m。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改造加固垃圾堤400m,左岸新建钢筋砼挡土墙1838m,右岸新建钢筋砼挡土墙2400m,清淤河床1985m,砍伐堤外树木和清除阻水障碍;建设橡胶坝一座;改扩建东洋河大桥;沿河水面建设河滨公园。完成土方56.92m3,回填22.54m3,抛石0.4m3,碎石垫层0.26m3,砼7.10m3,钢筋2164.8t,帷幕灌浆4238m。投资估算11600万元,“十五”期间已完成投资5400万元,“十一五”期间规划投资6200万元。

4、鞍山市防汛指挥系统建设(续建项目)。“十五”期间,市防汛指挥系统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从总体看,市防汛指挥系统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防汛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软件功能有限,无法把信息采集、处理、传送、汛情分析、预测、调度等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未形成能为防汛指挥各项任务提供决策支持的完整的应用系统,因此远不能满足防汛指挥决策的需要。“十一五”期间急需建设适合全市防汛指挥决策需要的先进实用、高效可靠的决策支持系统。投资估算。鞍山市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估算总投资3000万元,“十五”期间已完成投资180万元,规划“十一五”期间投资2820万元,用于网络规划建设、设备购置、软件开发等。?

5、大河险工治理工程(续建项目)。鞍山市境内流域面积在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辽河、浑河、太子河、绕阳河、大辽河、大洋河等6条。由于鞍山市地处辽、浑、太三大河的下游,大河险工多,是防洪的心腹之患。目前亟待治理的险工仍有20处,其中:辽河1处、浑河7处、太子河1处、大辽河2处、大洋河9处。规划总投资5500万元,“十五”期间已完成投资1300万元,“十一五”期间计划投资4200万元。

6、中小河流整治工程(续建项目)。鞍山境内中小河流众多,堤防防洪标准普遍偏低,防洪标准仅为510年一遇,部分河道仍为无堤段,遭遇洪水极易漫溢决口,灾害损失呈上升趋势。“十一五”期间,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分期分段治理中小河道。有堤段按标准加高培厚,增加堤顶宽度,解决堤防断面不足问题,发展道坝结合;无堤段河道,变无堤为有堤。防洪标准普遍达到10年一遇,重点河段要达到20年一遇标准。投资估算15400万元,“十一五”期间投资15000万元。?

7、水库除险加固(续建项目)。我市有中小型水库29座,“十五”期间,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1座。“十一五”期间,对英房水库、朱戈水库、杨罗水库和上石桥水库等五座水库进行除险加固,除险内容包括:大坝防渗处理、溢洪道维修、输水洞整修。计划投资1000万元。

8、南沙河综合整治二期工程(新建项目)。南沙河整治二期工程治理范围是从七号桥上游700处至千山正门河段,整治河道长度16.9公里,并结合鞍千路改造,把防洪工程与景观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计划工期从2007年至2010年,工程总投资60000万元;?

9、砂基砂堤防渗工程(新建项目)。鞍山市地处辽、浑、太、绕、大辽河中下游地区,地势低洼,堤身高、基础差,有三分之一左右堤段为沙基砂堤,1975年海城地震时震损严重,同时由于一些河道裁弯带来的背河、改道等问题,使大河堤防工程存在大量暗裂隐患,堤基粘、壤土覆盖层薄,一遇洪水,散渗、管涌、渗漏严重,成为防洪工程的重要隐患。全市现有大河沙基砂堤总长69.4公里,占大河堤长的25.3%。其中,辽河20公里、浑河23.7公里、太子河18.8公里、绕阳河1.3公里、大辽河5.6公里。“十一五”期间计划每年处理7公里,规划总投资1000万元。?

上一页 页码:[<< 1 2 3 4 5 6 7 8 >>] 下一页 共8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更多关于 鞍山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 的资料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