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分析 >> 行业综述 >> 

绍兴市环境保护局2005年工作总结

时间:2008-03-03 来源: 作者:

2005年,我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强市,打造生态绍兴、和谐绍兴”战略目标, 深入推进生态市建设, 扎实开展环境污染整治, 切实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积极调处环境纠纷事件,不断加强环保能力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现将2005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巩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成果为重点,进一步推进生态市建设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统一安排,今年我市将迎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复查,为此我们把巩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成果,迎接考核检查作为今年生态市建设的重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工程建设,生态市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加强领导, 认真做好复查迎检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巩固和提高工作,把它作为生态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部署落实,及时调整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分解落实工作责任,切实加强对复查迎检工作的领导。作为领导小组办公室,我们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协调职能,抽调专门人员成立工作班子,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措施,以提高城市污水收集率,提高城市扬尘控制率,提高城市汽车尾气达标率为主要抓手,努力做好水环境和大气环境质量的持续改进工作。我们还十分重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发挥好新闻媒体的主阵地作用,在浙江日报、绍兴日报相继开辟环保专版,和电台、电视台联办环保热线,制作了《绿色家园》环保模范城市复查汇报电视片,组织参加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成就摄影展”,市领导还专程参加“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市长峰会”并签署大会宣言。同时我们还进一步扩大企业群众参与面,通过创建环境友好企业、开展企业绿色承诺活动、成立市环保志愿者协会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呼唤企业的绿色责任,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通过近一年的工作,12月中旬,绍兴巩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通过了初步复查。

(二)加强考核,不断完善生态创建机制。我们始终把完善工作机制作为生态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从加强考核入手,对照生态省建设考核办法,修订完善了《绍兴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考核及奖励办法(试行)》,调整了生态市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加大了考核力度。同时,作为考核的配套措施,我们还联合财政部门,报请市政府出台了《绍兴市市级生态市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由市财政每年统筹安排1000万元资金用于环保项目补助、生态建设宣传及工作奖励。为发展生态经济、营建生态景观,我市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意见,如《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循环经济提升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百村小康示范、千村改造整治”工程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的意见》、《绍兴市区建筑节能工作实施意见》等,有力推动了生态建设的各项工作。

(三)加强建设,扎实推进重点生态工程。我们紧紧围绕生态市建设推进阶段的目标任务,扎实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一是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推进园区生态化改造。目前,袍江工业区、绍兴市生态产业园和绍兴县滨海工业区都列入了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其中袍江和滨海两个园区已编制完成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并通过了省环保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在全省处于前列。二是以环境友好为目标,推进企业生产清洁化。全市今年完成清洁生产审核验收6家,共实施无低费项目112项,中高费项目23项,实现减排废水39.2万吨、CODcr787吨、SO26.23吨,实现节水66.58万吨、节电210万千瓦时,节煤2506吨,实现经济效益3700余万元。三是以生态镇乡创建为载体,努力夯实生态市建设的基础。全面推进生态村镇创建工作,通过抓规划、抓检查、抓示范、抓指导、抓考核,特别是针对全市创建工作的不平衡性,专门召开全市生态乡镇创建工作会议,有力推动了全市的创建工作。今年,全市累计有63个乡镇完成生态镇建设规划编制,占全市乡镇总数的64.3%,绍兴县和越城区全面完成了生态镇建设规划。此外2个乡镇通过了 “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6个乡镇通过了省级生态乡镇考核,创建市级生态乡镇10个,市级生态村(场)30个,生态乡镇创建工作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四是以环保基础工程建设为抓手,推进污染治理集约化。如绍兴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诸暨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嵊新污水处理厂、上虞市杭州湾精细化工园区工业固废焚烧中心(一期),均按照预定目标在积极有序的推进之中。全市重点工业园区已建立比较完善的污水收集和集中供热系统,环保基础工程建设又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以改善全市环境质量为目标,进一步加强环境污染整治

我们坚持“以环境质量论英雄”,把改善环境质量作为工作的最高目标,进一步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遏制,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一)抓住龙头,科学编制水污染防治规划。我们根据省“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方案要求,结合绍兴环境污染特点和重点,编制了《绍兴市曹娥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52010)》、《绍兴市鉴湖水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52010)》和《绍兴市汤浦水库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20052015)》,分别通过了专家评审,并由市政府批准实施。诸暨市环保局也会同了有关部门编制了浦阳江流域(诸暨段)污染防治规划。规划的编制并实施,对全市水流域环境污染整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着眼“三严”,全面落实工业污染整治。一是严格环境准入。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严格执行产业发展导向政策、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把好建设项目环保关。全市共受理建设项目环保审批件1244件,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257件,否决率达21%。与此同时,我们按照“老项目不结,新项目不批”的原则,对全市重点建设项目“三同时”实行跟踪管理,严把“三同时”验收关,全市“三同时”执行率达100%。二是严抓“三个一批”。首先是关停一批。对国家明令禁止的“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列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的项目依法取缔关停,共责令关停企业97, 淘汰机立窑33座,关停企业数是去年的1.5倍。其次是整治一批。对不能稳定、全面达标的企业,进行限期治理,全市共对135个项目下达了污染限期治理督查通知书,大部分已完成治理,特别是完成了浙江漓铁集团竖炉球团脱硫脱氟治理。再次是规范一批。对工业企业排污口和清下水系统排放口设置作进一步规范,完善清污分流,规范企业治污设施的运行和管理,全市共有308家企业开展了清下水排放口规范化整治,目前已基本完成了整治任务。三是严控重点区域。我们根据全市环境现状、产业结构特征和区域主要污染情况,排出6个重点地区进行重点监控,各县(市、区)针对各自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点区域环境污染。绍兴县全面实施“染整革命”,按照“退出一批,并购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多管齐下,减量提质,规范印染企业管理;诸暨市以按照“总量调减,以新带老”的原则,鼓励回转窑代替现有机立窑;上虞市以“管理规范化、排污标准化、企业清洁化、园区生态化”为目标,采取强有力措施推进精细化工园区企业的污染整治,重点实施废气治理;嵊州市把饮用水源的保护作为工作重中之重,着力做好跨区域污染纠纷协调工作;新昌县对医化企业实施“控、治、迁、调”战略,调整产品结构,引导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项目;越城区大力解决亭山工业区块的污水收集问题,目前污水收集干管已全部建成,全市重点区域污染整治工作稳步推进。

上一页 页码:[1 2 3 >>] 下一页 共3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更多关于 绍兴市环境保护局2005年工作总结 的资料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