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分析 >> 行业综述 >> 

益阳市环境保护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时间:2008-04-28 来源: 作者:

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依托,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未来五到十五年,是我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益阳实现工业强市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时期。在新形势下,谋划好十一五乃至2020年的环保发展大计,编制和实施《益阳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开创我市新时期环保工作的新局面,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实现环境与发展的双赢


   
一、环保十五计划完成情况和当前环境形势


   
(一)十五期间环保工作进展
    “
十五期间,我市环境保护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依靠全市各级环保部门和市直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紧紧围绕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公众权益、保障环境安全这一中心,进一步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强化环境综合整治、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提升环保工作水平,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我市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城乡环境质量继续保持稳定,环境保护投入呈现增长势头,环境违法行为受到严肃查处,公众环境意识有了明显增强,具体情况如下:
    1
、全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十五环境质量目标基本实现。
   
资水益阳段经监测的7个断面31个项目中,除粪大肠菌群个别月份超标外,其余都达到类水质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2005年达到99.72,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2005年达到100,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由2001年的348天增加到2005年的362天,处于全省先进水平。全市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的环境空气质量得到良好保护。各城关镇环境空气三项评价因子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质量良好。声环境质量总体尚好,2005年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3.3分贝,比2000年下降2.7分贝,道路交通噪声2005平均等效声级为67.0分贝,比2000年下降1.9分贝,均达到国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标准。
    2
、工业污染防治取得新的进展
    “
十五期间,我市的工业污染防治工作,通过结合产业结构调整,贯彻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政策和措施,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对污染严重企业实行关停并转迁和限期治理,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005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1.2%,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达到81.86%,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达到80.14%,分别比2000年提高613133个百分点。此外,加强了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和监督管理。五年来,市县两级环保部门对500多个新扩改建设项目进行了环评审批,共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84个,有效地控制了新污染源的产生。
    3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上了新台阶
    “
十五期间,益阳市抓住举办全省第九届运动会、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等历史机遇,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对汽车尾气污染、城区卡拉OK娱乐噪声扰民、饮食业燃煤烟气污染等敏感环境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十五末期,中心城区烟尘控制区达到36.17平方公里,烟控区覆盖率由九五末期的72.5%提高到86.12%。新增绿化面积1.03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2.71%,比2000年提高1.47个百分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总投资1.98亿元的团洲污水处理厂已于2004年底竣工并投入运行,总投资6755万元的益阳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已于2005年年底建成并投入试运行,益阳市天然气工程、益阳市医疗垃圾集中处置中心等一批主要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已全面启动。城市的净化、绿化、美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城市面貌日新月异。2005年,益阳市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在全省排名第五位,进入了全省先进行列,并先后荣获环境质量优良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等称号。
    4
、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加强
    “
十五期间,我市按照国家提出的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的方针,认真贯彻实施《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市政府《关于加强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力度,并取得成效。十五期间我市造林绿化成果进一步巩固,2005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为46.8%,比2000年提高0.6个百分点。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有新的进展,至2005年全市共建成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县级自然保护区2个,总面积为14.32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1.53%。生态农业得到大面积推广,南县建成国家生态农业县,资阳区被列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区,赫山区批准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全市上下通过狠抓生态农业建设,涌现出了一批生态示范村,建成6个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
    5
、环保投入逐年增加,环境监督管理能力建设有所加强
    “
十五期间,全市环境保护投入有所增加,累计投资达19.8亿元,环境保护投入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2005年达到GDP1.81%,将比2000年的0.91%提高0.9个百分点。此外,《十五环保重点项目》的实施也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截至2005年,已竣工和在建的项目16个,累计完成投资4.5亿元。环保投入的增加,对改善环境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十五期间,我市先后投入500万元,建成了两座空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添置了部分先进仪器设备,配置了数台环境监察车辆,使全市环境监测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开展了空气质量日报,为公众了解和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了及时可靠的信息渠道。
    6
、环境执法得到加强,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深入
    “
十五期间,开展了严查环境违法行为,遏制污染反弹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清查放射源,让百姓放心等声势较大的环保专项行动,全市共出动环保执法人员5000多人次,检查企业近2000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96起。五年来,全市环保系统处理各类环保投诉12000余起,接待群众上访500余人次,处理上级机关交办的信访件385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50多件,有效地解决了一批环境热点、难点问题。十五期间,围绕着每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新闻舆论氛围,推动了全社会环境意识的提高。五年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环保世纪行、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活动。目前,全市共建成绿色学校15所,其中省级6所。
   
(二)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
    1
、面临的严峻挑战
   
尽管益阳市十五期间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全市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稳定,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的环境问题还比较严重,环境保护工作存在许多不足,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与之相伴的城市化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给予环境极大的压力,形势依然严峻。
    (1)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上升的趋势,污染负荷重,工业污染防治的任务还很艰巨。
    2005
年全市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达到10.20万吨,工业SO27.23万吨,工业烟尘6.85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加6.63万吨、3.53万吨和3.93万吨,这三项指标都突破了十五环保计划确定的总量控制指标。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市经济超速发展的时期,2010GDP将比2005年增加近200亿元,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201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将比2005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由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需要较长的时间,环境保护工作既要解决以前遗留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欠帐,又要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新形势下防止可能出现的新问题,任务十分艰巨。
    (2)
、结构性污染仍然突出,落后的生产技术水平严重制约着我市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
十五期间,随着工业化的继续推进,我市加大了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但结构性污染状况难以根本改变。我市的产业结构仍处于低级化水平,造纸、苎麻纺织、建材、化工、有色冶炼等一些高耗能、重污染行业调整的力度不够,目前这些行业仍然是我市主要污染行业。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我市企业工艺设备、自动化水平仍处于落后状况,且这种落后状况很难在十一五期间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生产技术水平将严重制约环保工作的开展。
    (3)
、跨省产业转移带来新的环境压力
    “
十一五期间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必将引起新一轮的产业转移与调整,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在经过快速发展后开始将其产业链中较低端的环节向周边区域转移。我省毗邻珠江三角洲,在产业梯次转移过程中,我市可能会承接污染较重、产品初级加工、技术水平低的产业项目,这也将给我市带来新的环境压力。
    (4)
、能源建设快速升温形成新的环境压力
   
近年来全国能源短缺、电力供应紧张的形势刺激了新一轮电厂建设高潮。益阳电厂2×60KW二期工程将于十一五期间建成并投产,新增二氧化硫产生量4万多吨,而目前益阳市的酸雨频率居高不下,大气剩余环境容量极为有限,电厂的二期工程将大大加重大气及酸雨污染控制任务。
    (5)
、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与城市环保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
   
2008年,益阳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将达到80平方公里,人口达70万,到2010年,益阳市城市化率将达40%。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污水将大量增加,城市河段有机污染将会加剧,大气环境也面临煤烟型污染和汽车尾气污染的双重压力,垃圾围城现象日渐突出。而我市的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团洲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在历经数年后,于2004年底刚刚完工投入试运行,而与之配套的排水管网建设严重滞后,生活污水处理率难以达到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要求的80%的标准,城市天然气工程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的建设进展缓慢。
    (6)
、环保投入和环境管理与环保的要求差距甚远。
    2005
年,我市环保投入占同期GDP1.81%,与改善环境质量所要求的占GDP比重2.5-3%仍有一定差距。而且,环保投入主要用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的绿化等城市景观美化工程,直接用于工业废水治理和工业废气治理工程的比例不高。工业污染防治的投入比例较低,不到环保总投入的20%,导致我市废气达标率很低。目前,全国工业SO2排放达标率75.4%,而我市这项指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环境管理中,环保执法力量薄弱,尤其是区、县一级更为突出。环保机构的经费来源没有保障,环境监测和监察所需的技术装备和监控手段普遍严重落后,对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较差,严重影响环境管理水平的提高。
    2
、面临的发展机遇
   
鉴于我市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十一五期间我市环境保护工作将面临比以往更为严峻的挑战,而同时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将为全市的环保工作提供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市委、市政府提出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标志着我市的环保工作已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的加速,将为从源头控制污染创造良机。十一五期间,我市将继续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和技术改造力度,淘汰落后的生产力和技术,加快改造传统产业,降低产品的能耗、物耗,推行清洁生产,为从源头控制污染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将为环境保护提供经济后盾。随着我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十一五期间环境基础设施的投资和污染治理投资占GDP的比例将会明显提高,城市天然气工程、垃圾处理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等工程的建设加快,将有效缓解城市环境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于城市化进程的矛盾,改善城市总体环境质量。
   
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将推动公众广泛地参与环境监管,逐步形成人人自觉保护环境的社会风尚。
   
总之,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们必须抓住时机,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力度,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我市的环境状况能够真正同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

上一页 页码:[1 2 3 4 >>] 下一页 共4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更多关于 益阳市环境保护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的资料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