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分析 >> 行业综述 >> 

内蒙古2006年环境质量公报

时间:2008-04-28 来源: 作者:


   
地表水源水质:全区仅包头市以地表水(黄河)为城市主要饮用水源,监测结果为枯水期氨氮存在超标情况,其它时段水质良好,氨氮超标为工业废水污染所致。
   
年度比较:通辽、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乌兰浩特4个城市的饮用水源水质好于上年,占统计城市的36.4%,其它城市水质稳定,无明显变化。
    4.
声环境
   
道路交通噪声14个主要城市的道路交通噪声测值在62.0(锡林浩特)~71.8分贝(鄂尔多斯)之间,平均67.5分贝(标准限值:70分贝),较上年降低1.1分贝,为二十年来监测城市的最低平均值,声环境质量总体评价为好。14个城市中,
   
道路交通声环境级别为好的城市有10个,占71.4%,有呼和浩特、包头、乌海、赤峰、巴彦淖尔、乌兰察布、满洲里、二连浩特、锡林浩特和巴彦浩特;为较好的城市有3个,占21.4%,有通辽、呼伦贝尔和乌兰浩特;鄂尔多斯为轻度污染(超标),占7.1%。监测路段总长668.7公里,超标路段比例为26.8%,比上年降低5.3个百分点,城市交通噪声污染继续呈减轻趋势。
   
区域环境噪声全区14个主要城市的区域环境噪声测值在49.3(乌兰察布)~56.3(通辽)分贝之间,平均53.1分贝,较上年降低0.4分贝,区域声环境质量总体为较好,其中:乌兰察布区域声环境质量级别为好,占统计城市数的7.1%;呼和浩特、包头、呼伦贝尔、赤峰、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乌海、满洲里、二连浩特、乌兰浩特、锡林浩特和巴彦浩特12个城市为较好,占85.7%;通辽市为轻度污染,占7.1%
   
城市噪声源构成,生活噪声源占66.0%,是城市的主要噪声源,其次是交通噪声和工业噪声,分别占21.0%8.5%
    5.
辐射环境
   
包头市是内蒙古自治区放射性伴生矿物资源利用的主要分布地区,因而包头市是我区辐射环境监测的主要区域。长期以来的监测结果表明,包头市的空气、水和土壤环境中的放射性水平低于有关标准限值,或保持在天然本底变化幅度内,电磁辐射强度在标准限值以内,辐射环境属于安全状态。
    6.
生活垃圾
    2006
年,全区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331.2万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48.2%,无害化处理率较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
   
措施与行动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我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环境建设指标稳步上升。全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当年完成投资额68.67亿元,其中:污水处理工程建设10.14亿元、燃气工程建设2.90亿元、供热工程建设26.58亿元、园林绿化9.64亿元、垃圾处理工程建设1.76亿元、其他防治工程建设17.66亿元。年末我区具有城市污水处理能力97.2万吨/日,城市污水处理率为46.5%,比2005年提高2.8个百分点;城市节约用水5938万立方米,人均生活用水量108.5/日,下降16.5%;城市燃气普及率64.9%;集中供热面积13155.7万平方米,增加16.9%;建成区绿地覆盖率26.5%,提高3.2个百分点。
   
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十五以来,全区重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成绩稳步上升,城市环境不断改善。城市空气污染防治措施:至2006年底,全区建有烟尘控制区138个,控制区面积1048平方公里;建有高污染燃料禁烧区11个,面积114.9平方公里;城区清洁能源使用量(标准煤)1077.6万吨,占城区用能总量(标准煤)的14.5%。机动车使用天然气是减轻城市机动车废气污染的有效举措,2006年全区使用天然气做燃料的汽车约6000辆,其中呼和浩特市的公交、出租车约占4000辆,目前运营良好,为全区起到了示范作用。近年来,我区大部分城市相继开展了以推广清洁能源,整治餐饮等服务行业污染为主题的专项治理行动。通过推广使用燃油、燃气、电能和太阳能等清洁燃料,对小型原煤散烧锅炉、茶浴炉拆并改造,控制了低架源污染物排放,城市空气污染得到有效控制。2006年,乌海市和巴彦淖尔市采取严格执行限期治理制度、开展行业性环境治理整顿、加大城区环境治理力度、积极推进发展循环经济等举措,下大力气治理空气污染,城市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城市噪声污染防治措施:至2006年底,全区建成噪声达标区63个;12个盟市政府所在城市继续开展创建安静居住小区活动;中高考期间,各主要城市加强对噪声源的监管,及时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为考生提供了安静的学习、生活和考试环境;各地通过严肃查处噪声扰民事件,控制娱乐性场所噪声污染,控制建筑工地噪声严禁夜间施工,对机动车辆禁鸣等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城市声环境质量。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2006年对全区范围内的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其中,检查城镇饮用水水源地245个,饮用水水源保护区33个。除个别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区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目前没有排污工业企业、大型畜禽养殖场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了有效处置措施,积极实施一级饮用水源地排污企业搬迁和关闭措施,部分城市的水源地水质得到改善。强化核辐射与电磁辐射环境安全监督管理年内环境保护部门在核辐射安全管理方面完成如下工作:一是继续清查用源单位,深入开展放射源申报登记工作,并建立了放射源数据库,实现了对放射源的动态管理;二是安全及时处置废放射源,全区共收贮废放射源335枚,收贮率达100%;三是开展了全区辐射安全检查,对存在问题的用源单位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四是按照国家环保总局《辐射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的要求,通过严格审核、检查,对区内29家涉源单位发放了辐射安全许可证;五是制定了全区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对年内3起丢源事故进行了及时的调查和处理;六是提高辐射安全管理队伍素质,培训管理人员300余名。电磁辐射安全管理方面,在全区继续开展电磁环境污染源申报登记工作,加强对新建项目电磁辐射的三同时管理。目前我区的核与电磁辐射环境是安全的。
   
二、水环境
   
状况
    2006
年,全区监测河流66条、湖泊8个,水库9座,其中,国家和自治区控环境监测网重点监测的河流有29条、湖泊4个、水库3座,涉及黄河、西辽河、额尔古纳河、嫩江、海滦河5个水系和部分内流河。公报内容报告的是重点监测河流、湖泊、水库的水质状况。
   
(一)河流
   
按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评价水质:Ⅰ类和Ⅱ类,达标,优;Ⅲ类,达标,良好;Ⅳ类,超标,轻度污染;Ⅴ类,超标,中度污染;超Ⅴ类,超标,重度污染。
   
全区重点监测的河流中,水质达标的监测断面占46.3%,较上年增加20.4个百分点,超标断面占53.7%。主要污染指标是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和石油类。重点监测河流的总体水质:质量为优的河流占6.9%,良好占27.6%,轻度污染占34.5%,中度污染占6.9%,重度污染占24.1%,重度污染的河流主要集中于黄河支流。与上年相比,水质为优或良好的河流比例上升10.4个百分点,重度污染的河流比例下降6.9个百分点,48.3%的河流水质有所改善。各主要水系水质状况:
    1.
黄河水系
   
干流2006年,黄河干流水质以Ⅱ类、Ⅲ类为主,为良好。其中水质达标的监测断面占77.8%,超标断面(为Ⅳ类)占22.2%。同上年相比,除包头段水质仍以Ⅳ类为主(轻度污染),变化不明显,其它河段水质均有明显改善。包头段的超标污染指标是氨氮,超标0.070.30倍。
   
支流重点监测巴彦淖尔区间总排干,包头区间昆都仑河、四道沙河、西河、东河,呼和浩特区间大黑河、小黑河、浑河,共8条支流,除浑河水质良好,大黑河水质为中度污染外,其它河流均为重度污染,污染较重的是包头区间的4条支流和呼和浩特区间的小黑河。黄河支流的主要污染指标是: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挥发酚和石油类。工业废水和城镇污水的大量排入,是这些河流污染较重的主要原因。十五以来各级政府和环境保护部门不断加大对黄河流域的污染治理力度,黄河支流主要污染指标的年平均浓度值呈持续下降趋势,其中包头区间4条支流的污染程度明显减轻。与2005年相比,4条支流部分主要污染指标的年平均浓度值下降37.9%98.7%8条支流的平均综合污染指数由2005年的28.2降至2006年的13.5,下降幅度为52.1%,污染明显减轻。
    2.
西辽河水系
   
干流2006年,西辽河干流水质为轻度污染,主要超标污染指标是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
   
支流重点监测5条支流,各支流水质状况:老哈河以良好为主;西拉沐伦河、阴河、新开河为轻度污染;英金河良好。与上年相比,除西拉沐伦河水质无明显变化,其它支流水质均有好转。超标河流的主要超标污染指标是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超标0.022.41倍。
    3.
额尔古纳河水系
   
干流(监测上游水质)额尔古纳河水质同上年,为轻度污染,超标污染指标是高锰酸盐指数,超标0.17倍。
   
支流重点监测4条支流。各支流水质状况:免渡河为优,伊敏河为良好,海拉尔河和克鲁伦河水质为轻度污染,超标河流的超标污染指标是高锰酸盐指数(超标0.300.56倍)和生化需氧量(超标0.170.25倍)。同上年相比,海拉尔河、免渡河、伊敏河水质均有改善,克鲁伦河水质变化不明显。
    4.
嫩江水系
   
重点监测4条支流。各支流水质状况:雅鲁河为轻度污染,超标指标是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分别超标0.40倍和0.75倍;洮儿河、霍林河、归流河水质为良好。同上年相比,嫩江支流水质无明显变化。
    5.
海滦河水系
   
重点监测滦河和永定河支流饮马河、黑河。滦河监测2个断面,1个达标为良好,1个为轻度污染,超标指标是石油类,超标1.0倍,同上年水质均达标相比,滦河水质略变差;饮马河水质为优,同上年(为良好)相比,水质进一步改善;黑河水质Ⅲ类,为良好,同上年(劣Ⅴ类)相比,水质明显好转。
    6.
内流河
   
重点监测锡林河与额济纳河。锡林河水质Ⅴ类,中度污染,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超标,分别超标0.99倍和0.84倍,同上年相比,水质类别由劣Ⅴ类转为Ⅴ类,水质好转;额济纳河水质为劣Ⅴ类,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是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最高超标倍数是2.20.6,同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近些年,额济纳河仅在黑河向其调水时有水。
    2006
年,全区重点监测河流的水污染仍然表现为以有机污染为主的特征,有机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石油类的监测断面超标率分别为:46.3%33.3%22.2%,其它污染指标中,氨氮的超标率相对较高,为20.0%。污染河流的污染物主要来自河流沿岸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面源污染,此外,多数河流年径流量呈减少趋势,河流自净能力降低,也对河流水质有所影响。河流径流量减少与干旱频发,农灌、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量增多等因素有关。
   
(二)湖泊、水库
    2006
年,全区重点监测4个湖泊、3座水库,有达赉湖、达里诺尔湖、乌梁素海、岱海、红山水库、莫力庙水库和察尔森水库。监测结果表明:多数湖库水质超标,超标指标主要是富营养化指标总磷、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盐类物质氯化物,酸碱度指标pH;同上年相比,71.4%的湖库水质有好转。
   
湖泊
   
岱海水质为Ⅳ类,同上年(为Ⅴ类)相比,水质有好转。达赉湖、达里诺尔湖、乌梁素海的水质均超过Ⅴ类,同上年相比,虽然水质类别都没有改变,但污染指数有不同程度下降,污染有所减轻。
   
达赉湖和达里诺尔湖的水质超标,受自然因素(部分组分天然本底偏高,水位下降致使矿物质浓度上升)影响较多,湖水微咸偏碱性,并存在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但两个湖泊的使用功能和生态功能近些年没有明显变化。乌梁素海的水质超标,主要是工业废水污染和农灌退水污染所致,并呈现富营养化。
   
水库
   
红山水库水质为Ⅲ类(达标),同上年(为Ⅳ类)相比,水质有好转。莫力庙水库和察尔森水库水质同上年为Ⅳ类。
   
(三)废水排放状况
    2006
年,全区废水排放量为61509万吨,与2005年相比,增加9.4%。其中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33686万吨,工业废水排放量27823万吨,分别占总量的54.8%45.2%。废水中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9.8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城镇生活污水COD排放量16.2万吨,占总量的54.3%,工业废水COD排放量13.6万吨,占总量的45.7%
   
同上年相比,工业废水中主要有毒物质的排放量明显减少,其中汞、镉、六价铬、铅、砷、氰化物的排放量减少23.9%84.0%
    2006
年,全区工业COD的产生量为41.5万吨,去除量27.9万吨,去除率67.2%,比上年增加3.7个百分点;废水排放达标率为77.0%,增加10.4个百分点;生活污水处理率为46.5%,增加2.8个百分点。

上一页 页码:[<< 1 2 3 4 5 6 >>] 下一页 共6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更多关于 内蒙古2006年环境质量公报 的资料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