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分析 >> 行业综述 >> 

内蒙古2006年环境质量公报

时间:2008-04-28 来源: 作者:

综述
    2006
年,内蒙古自治区经济运行承接了上年快速增长态势,全区生产总值4790亿元,比上年增长18.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67亿元,增长29.8%,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的增速依然名列全国首位。主要工业产品中,煤炭、钢铁、电力、水泥等能源和原材料产品产量增幅在7.0%34.7%之间。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能源的消耗量和污染物产生量也在同步增加,在环境保护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通过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区的环境保护工作仍取得较好成绩。主要表现在:
    1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继续稳步加强。与2005年相比,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增加16.9%,清洁能源使用量增加63.7%,节水工作初见成效,人均生活用水量开始下降,建成区绿地覆盖率提高3.2个百分点,垃圾无害化处置率提高5.5个百分点,污水处理率提高2.8个百分点。
    2
、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与2005年相比,全区主要工业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烟尘、粉尘的去除率分别提高3.710.82.012.5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和处置率提高3.120.6个百分点;工业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烟尘、粉尘的排放达标率分别提高10.44.17.050.6个百分点;工业废气中烟尘和粉尘的排放量、工业废水中有毒污染物的排放量及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减少幅度为15.0%84.0%;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与2005年基本持平。
    3
、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局部地区有所改善。主要城市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良好)的占42.8%,较上年增加4.4个百分点,大部分城市的空气质量基本稳定,部分城市有所好转;列入重点监测的河流中,70%的河流水质为良好或轻度污染,48.3%的河流水质有所改善;列入重点监测的湖库中,57.1%的湖库水质为良好或轻度污染,71.4%的湖库水质有所改善;被统计的城市中,有36.4%的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好于上年;城市声环境质量较好;辐射环境属于安全状态。
    4
、生态环境治理与建设扎实推进。土地沙化和荒漠化的防治,草原和森林的生态建设,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建设均取得好成绩。
   
主要存在问题。在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不断取得成绩,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基本得到控制的同时,环境统计和环境监测结果表明:2006年,全区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仍有
   
小幅增长;部分城市饮用水源水质存在超标情况;多数被监测河流、湖库的水质超标;局部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依然较为突出。环境保护在很多方面仍滞后于经济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十一五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都明确要求:2010年,全区环境保护工作得到明显加强,重点流域、区域和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有所好转。全区90%以上的重点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60%的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超过292天,重点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在2005年基础上,全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降低3.8%6.7%;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自然保护区面积稳定在自治区总土地面积的13%以上,确保辐射安全。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非常艰巨,尚需更大努力。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高度重视经济快速发展中的环境保护,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热情,更加坚强有力的工作措施,努力实现新时期环境保护的三个战略转变,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内蒙古创造优越的环境支撑。
   
一、城市环境
   
状况
   
2006年底,全区有设市城市20个,城市市区人口877.69万人(初步统计),其中暂住人口108.23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830.1平方公里。
    2006
年,全区进行环境质量监测的城市有14个,有呼和浩特、包头、呼伦贝尔、通辽、赤峰、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乌海、满洲里、二连浩特、乌兰浩特、锡林浩特和巴彦浩特,监测区域均为城市市区。14个主要城市的环境监测结果显示:
    1.
环境空气
   
城市空气质量
   
按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年标准评价空气质量,一级为优,达标;二级为良好,达标;三级为轻度污染,超标;三级以上为中度或重度污染,超标。
    14
个城市中,呼和浩特、呼伦贝尔、鄂尔多斯、满洲里、二连浩特、巴彦浩特6个城市空气质量良好,占42.8%;包头、通辽、赤峰、乌兰察布、巴彦淖尔、乌兰浩特和锡林浩特7个城市为轻污染,占50.0%;乌海市为污染较重,占7.2%。同2005年相比,空气质量良好的城市比例上升4.4个百分点,污染较重的城市比例下降8.2个百分点。各城市年度比较,巴彦淖尔市和乌海市的空气质量有明显改善,其它城市空气质量基本稳定。
   
空气污染物
   
全区主要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年际比较
   
监测的空气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或总悬浮颗粒物),此外还有降尘、氟化物。对三种主要污染物的监测结果进行污染负荷统计:颗粒物占52%、二氧化硫占32%、二氧化氮占16%,颗粒物仍旧是我区城市空气的首要污染物,污染来源主要是自然扬尘和煤烟污染。污染物监测结果如下:
   
城市空气综合污染指数比较
   
城市空气主要污染物的污染负荷
   
二氧化硫全区主要城市的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0.040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标准(标准限值0.06毫克/立方米)。各城市的年平均浓度在0.002(满洲里)~0.121毫克/立方米(乌海)之间,其中超标城市3个,占21.4%,分别是乌海市超1.0倍、包头市超0.3倍、赤峰市超0.2倍;达标城市占78.6%,与2005年持平。
   
二氧化氮各城市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在0.009(呼伦贝尔)~0.049毫克/立方米(呼和浩特)之间,平均0.025毫克/立方米,均达到国家标准(标准限值0.08毫克/立方米);与2005年相比,各城市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无明显变化。
   
可吸入颗粒物监测城市12个,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0.105毫克/立方米,超过国家标准限值(0.10毫克/立方米)0.05倍。各城市的年平均浓度在0.068(呼伦贝尔)~0.136毫克/立方米(包头)之间,其中呼和浩特、满洲里、鄂尔多斯、二连浩特、呼伦贝尔和巴彦浩特6个城市达标,占统计城市的50%,其他6个城市的超标倍数是:乌兰浩特0.5倍(采样点附近有污染源,数据仅作参考)、包头0.4倍、赤峰0.4倍、乌海0.3倍、通辽0.3倍、巴彦淖尔0.1倍。与上年比较,巴彦淖尔和乌海市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有明显下降,降幅分别为38.1%7.2%,其它城市变化不明显。(巴彦浩特镇年内空气自动监测设备试运行,数据仅供参考)
   
总悬浮颗粒物进行总悬浮颗粒物监测的城市有2个,锡林浩特总悬浮颗粒物年平均浓度0.223毫克/立方米、乌兰察布0.220毫克/立方米,均超过国家标准限值(0.20毫克/立方米)0.1倍。与2005年比较,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变化均不明显。
   
降尘有6个城市监测降尘,各城市的平均月降尘量在6.8(赤峰)~69.7/平方公里?月(包头)之间。(鄂尔多斯市二季度测点附近有建筑物拆迁,导致降尘量升高;乌海市由于测点调整,其对比值仅供参考)。
   
氟化物氟化物是包头市的特征污染物,2006年包头市氟化物的平均浓度为2.84微克/平方分米?日(国家标准限值5.0微克/平方分米?日),比2005年略上升。
    2.
酸雨
   
进行降水酸雨监测的城市有14个,监测结果表明,我区无酸雨沉降。
   
各城市的降水pH年均值在6.33(包头)~7.74(乌海)之间,单次降水pH值在5.62(包头)~8.58(呼和浩特)之间,均未检出酸雨(pH≤5.6为酸雨)。
    3.
饮用水水源地
   
地下水水源地水质:监测13个城市,对其中11个监测数据完整的城市进行统计(锡林浩特、二连浩特市只上报年均值,故不参加评价),水源地水质良好(水质百分之百达标)的城市有4个,有呼和浩特、赤峰、鄂尔多斯和乌海,占统计城市的36.4%;水源地水质有超标情况的城市有7个,有呼伦贝尔、通辽、巴彦淖尔、乌兰察布、包头、满洲里和乌兰浩特,占63.6%。,其中:通辽、乌兰察布和满洲里水质超标是由于铁、锰、氟化物或总硬度天然本底偏高所致,呼伦贝尔、巴彦淖尔水中铁、锰、氨氮、总硬度超标,为天然本底偏高和污染渗漏所致,乌兰浩特市个别水井氨氮超标,包头市个别水井偶有总大肠菌群超标,为污染所致。

上一页 页码:[1 2 3 4 5 6 >>] 下一页 共6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更多关于 内蒙古2006年环境质量公报 的资料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