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分析 >> 行业综述 >> 

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状况公报

时间:2008-06-16 来源: 作者:

    森 林

    状况

    森林资源 据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七次复查结果显示,广西现有森林面积1252.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2.71%,全区林木蓄积年均总生长量4802.03万立方米。

    森林有害生物 2007年我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比较严重,全区林业有害生物累计发生面积34.52万公顷。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种类有:松材线虫病、松突圆蚧、马尾松毛虫、湿地松粉蚧、毛竹丛枝病、萧氏松茎象、拟木蠹蛾、茶毒蛾、桉树青枯病、油桐尺蛾、八角尺蛾、横坑切梢小蠹、广州小斑螟等。

    森林火灾 年内全区共发生森林火灾737次,过火面积达13763公顷。

    措施与行动

    实施法律法规 《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于200711日起施行。各地林业主管部门、森林公安机关依照《实施办法》与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法,进一步加大对森林违法案件的打击力度。

    实施退耕还林计划 2007年我区退耕还林工程荒山荒地造林任务63333公顷,已基本完成工程造林任务。年内工程建设涉及14个市、81个县(市、区),重点与速生丰产林工程相结合,特别是与林浆纸一体化工程原料林基地建设相结合,其中属林浆纸一体化工程原料林基地范围的南宁、防城港、玉林、贵港、钦州、梧州、贺州等市共安排任务50万亩,占造林总任务的53%

    重大工程项目及投资 2007年全区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积135226公顷,其中:退耕还林工程54036公顷,投资79104万元;沿海防护林工程1271公顷,投资816万元;珠江防护林二期工程3181公顷,投资466万元。

    生 物 多 样 性

    状况

    广西处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南部濒临北部湾,北回归线横贯广西中部,自南而北依次出现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三个生物气候带。特殊、复杂、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生物物种及繁复多彩的生态组合,成为许多古老物种的“避难所”或新生类群的发源地。

    物种多样性 广西是中国野生动植物分布数量最多的省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广西有维管束植物8354种,隶属288科,1717属,仅次于云南省和四川省,居全国第三位。境内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18(),二级保护植物61()。广西是现代苏铁植物、金花茶组植物的分布中心,也是兰科植物分布最多的省(区)之一,已知的兰科植物有300多种,其中属特别珍贵的兜兰属植物就有12种。

    广西已知陆栖野生脊椎动物946种,有290余种淡水鱼类和400余种海洋鱼类,有龟鳖目28种,中国十大毒蛇广西分布有9种。纯淡水鱼类物种多样性在全国名列第二,仅次于云南,是我国热带、亚热带鱼类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广西境内有国家一级保护种32种,二级保护种135种,广西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7种。

    广西已定名的昆虫有5901种(含亚种),占全国的17.36%

    已知的海洋生物1766种。其中,滨海红树植物23种,红树植物种数居中国各省区的第三位。

    广西还是世界上洞穴鱼类、洞穴倍足纲节肢动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生态系统多样性 广西生态系统类型有森林、灌丛、湿地、农田等多种类型。淡水生态系统主要有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库塘生态系统等;海洋生态系统包括潮间带滩涂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海草床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浅海生态系统、深海生态系统、海岛生态系统等。天然植被包括针叶林、阔叶林、竹林、灌丛、草丛等5个植被型组,14个植被型,26个植被亚型,至少有301个群系。

    遗传多样性 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构成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花卉、药材、油料、果类等经济作物种类多样,其中,药用植物3600余种,油脂类植物325种,果类植物225种。广西还有许多农作物的野生近缘物种,并在长期的栽培利用种形成了各种栽培植物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如水稻有8600多个品种,玉米200多个品种,甘蔗有210多个品种。此外,广西动物遗传多样性也相当丰富,并具地方特色。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影响,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受到干扰破坏,生境片段化、“岛屿”化的现象明显,栖息其中的重要动植物也随之逐渐成为星散的分布状态,资源蕴藏量不断减少。部分种类现存数量极少的物种,如水松、白头叶猴、黑叶猴等,已经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亟待拯救和保护;水生生物由于栖息环境特殊,来自水体污染、人为干扰、水体侵占和生物入侵等方面的威胁,使各类水生生物物种数量几乎全面减少,迫切需要加强湿地保护。

    措施与行动

    严格执法 依照国家林业局“绿盾二号行动”部署,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走私、贩运、经营利用野生动植物的活动,有效遏制了近年来野生动植物案件的发案势头;同时,组织开展了“2007全区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对全区各地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违法案件进行了清查、通报与整顿。

    启动中欧生物多样性项目广西首个利用欧盟赠款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于20077月正式启动,该项目从20077月至20102月,通过在百色市的那坡、德保、靖西,崇左市的天等、大新、扶绥、江州、龙州8个项目示范县,实行建设自然保护小区、封山育林、建设沼气池、倡导生态农业和公众参与等一系列措施,保护东黑冠长臂猿、白头叶猴、德保苏铁等珍稀动植物,提高桂西南喀斯特地貌特殊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该项目将投入367万美元,其中利用欧盟提供的赠款151万美元。

    自然保护区建设 截止2007年底,全区已建立了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73处,面积142.78万公顷,占广西国土面积的6.03%,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4个,面积为28.76万公顷,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46个,面积为88.19万公顷。

    物种调查与监测 开展广西重要野生生物物种资源原生地保护和受威胁状况调查,开展了部分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监测。

    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

    状况

    气候概况 2007年,广西全区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全区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偏少,全区平均日照时数比常年偏多。

    2007年广西各地平均气温17.223.7℃,与常年相比,大部地区偏高0.51.4℃。全区平均气温21.2℃,比常年偏高0.8℃,偏高程度居1951年以来的第7位。各地年降水量841.82348.3毫米,与常年相比,柳州、柳城、田阳、西林等地偏多12成,其余大部地区正常到偏少14成。全区平均降水量1332.2毫米,比常年偏少1.4成,偏少程度居1951年以来的第7位。各地年日照时数1261.92270.7小时,与常年相比,百色、隆林、罗城、永福、横县、北海等17个县市偏少16197小时,其余大部地区偏多20480小时。全区平均日照时数1634.6小时,比常年偏多101.6小时。

    气象灾害及影响 2007年广西主要气候灾害有干旱、暴雨洪涝、热带气旋、强对流天气、霜(冰)冻、寒潮、低温阴雨、寒露风、高温天气等,其中以干旱最突出。全年因气象灾害共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112.57万公顷,绝收面积9.56万公顷,受灾人口1583.1万人次,死亡83人,直接经济损失49.1亿元。

    干旱 2007年先后发生了严重的春旱、夏伏旱、秋冬连旱。200715月,大部地区延续发生了冬春连旱;7月中旬以后,全区持续出现高温少雨天气,发生了罕见的夏伏旱,旱情持续至8月底;从10月开始至12月上旬,再次出现高温少雨天气,全区大部发生了重大干旱灾害。干旱灾害造成全区农作物受旱面积999.87千公顷,其中成灾463.85千公顷,绝收63.83千公顷,造成粮食损失约5亿公斤、经济作物损失12.98亿元,最严重时有213.95万人和102.13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临时饮水困难。

上一页 页码:[<< 1 2 3 4 >>] 下一页 共4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更多关于 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状况公报 的资料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