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分析 >> 行业综述 >> 

2005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时间:2008-07-14 来源: 作者:


  在各省级行政区中,用水量大于400亿m3的有江苏、新疆、广东3个省(自治区),用水量介于400200亿m3的有10个省(自治区),用水量介于200100亿m3的有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用水量少于100亿m3的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75%以上的有宁夏、新疆、西藏、内蒙古、海南、甘肃6个省(自治区),工业用水占总用水量30%以上的有上海、重庆、江苏、福建、湖北、安徽6个省(直辖市),生活用水占总用水量20%以上的有北京和重庆2个直辖市。
  若按居民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划分,居民生活用水占8.2%,生产用水占90.2%,生态用水占1.6%
  用水消耗量  2005年全国用水消耗总量2960亿m3,其中农业耗水占76.2%,工业耗水占9.4%,生活耗水占12.4%,生态耗水占2.0%。全国综合耗水率(消耗量占用水量的百分比)为53%,干旱地区耗水率普遍大于湿润地区。各类用户耗水率差别较大,农田灌溉为62%,工业为22%,城镇生活为29%
  污水排放量  污水排放量是指工业、第三产业和城镇居民生活等用水户排放的水量,但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排放量和矿坑排水量。2005年全国污水排放总量717亿t,其中工业污水占2/3,第三产业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占1/3
  用水指标  2005年,全国人均用水量为432m3,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格)用水量为304m3。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为每日211L(含公共用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为每日68L,农田实灌面积亩均用水量为448m3。按东、中、西部统计分析,人均用水量分别为425390521m3,即中部小,东、西部大;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差别较大,分别为180348546m3,西部是东部的3.0倍;农田实灌面积亩均用水量分别为401382586m3,西部大于东、中部。
  因受人口密度、经济结构、作物组成、节水水平、水资源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省级行政区的用水指标值差别很大。从人均用水量看,大于600m3的有新疆、宁夏、西藏、内蒙古、黑龙江、江苏、上海、广西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新疆、宁夏、西藏分别达253713151202m3;小于300m3的有山西、河南、陕西、天津、北京、山东、重庆、四川、贵州、河北等10个省(直辖市),其中山西最低,仅167m3。从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看,大于1000m3的有新疆、西藏、宁夏3个自治区,均位于西部地区;小于200m3的有北京、天津、山东、上海、山西、浙江、辽宁、河南、河北9个省(直辖市),大多位于东部地区,其中北京、天津分别为4962m3
  按可比价计算,200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比2004年下降了7.8%,比1997年下降了50%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2005年全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供水量占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百分比)为19.6%,南北方差异较大。北方六区为43.3%,其中海河区高达74.5%,黄河区为57.4%;南方四区为14.1%,其中长江区、珠江区、东南诸河区在18%左右,西南诸河区不足2%
  2005年我国北方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率(浅层地下水开采量占19802000年平均总补给量的百分比)为43.8%。其中海河和辽河区较高,分别为93.6%81.0%;黄河区和松花江区分别为44.3%44.1%;淮河区和西北诸河区较低,分别为34.6%18.9%

  四、地表水体水质

  河流水质  根据1300条河流3200多个监测断面的水质资料,对14万公里河流水质进行了评价,全年期水质总体状况是:类水河长占5.1%类水河长占28.7%类水河长占27.1%类水河长占11.8%类水河长占6.0%,劣类水河长占21.3%。与2004年比较,全国水质总体状况变化不大。各水资源一级区中,西南诸河、西北诸河、长江、珠江和东南诸河5个区水质较好,符合和优于类水的河长占97%66%;海河、黄河、松花江、辽河和淮河5个区水质较差,符合和优于类水的河长占40%31%
  省界水体水质  对全国237个省界断面的水质进行了评价,水质符合和优于地表水类标准的断面数占总评价断面数的33.3%,水污染严重的劣类占34.2%。总体来看,省界水体的水质状况不容乐观。各水资源一级区中,省界断面水质较好的是松花江区、珠江区和长江区(未含太湖流域),辽河区、太湖流域、淮河区和海河区的省界断面水质较差。省界断面的主要超标项目是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氟化物、挥发酚、总磷等。
  湖泊水质  在评价的48个湖泊中,水质符合和优于类水的湖泊有17个,部分水体受到污染的有19个,水污染严重的劣类湖泊有12个。对47个湖泊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价,14个湖泊处于中营养状态,32个湖泊处于富营养状态。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湖"情况如下:
  太湖:若总氮参加水质评价,湖体水质均劣于类,类、类、劣类水面积分别占评价面积的6.7%16.3%77.0%。若总氮不参加水质评价,则类水面积占6.7%,IV类水面积占85.1%,劣类水面积占8.2%。全湖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
  滇池:湖体水质为劣类,全湖处于富营养状态。
  巢湖:东半湖巢湖市第一水厂湖区水质为类,中庙湖区水质为类,西半湖水质为劣类;全湖总体处于富营养状态。
  水库水质  在评价的320座水库中,水质优良(优于和符合类水)的水库有255座,占评价水库总数的79.7%;水质未达到类水的水库有65座,占评价水库总数的20.3%,其中水质为劣类水的水库有21座。主要超标项目为总磷、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对270座水库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价,三分之二的水库处于中营养状态,三分之一的水库处于富营养状态。

  说明:《公报》中涉及的全国性数据,均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上一页 页码:[<< 1 2 3 >>] 下一页 共3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更多关于 2005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的资料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