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水利工程设施
堤防和水闸。全国已建成江河堤防28.38万公里,累计达标堤防10.9万公里,堤防达标率为38.4%;其中一、二级达标堤防长度为2.43万公里, 达标率为74.4%。全国已建成江河堤防保护人口5.6亿人,保护耕地4.6万千公顷。全国已建各类水闸41110座,其中大型水闸438座。在全部已建水闸中,分洪闸(进水闸)2656座,排涝闸(退水闸)14288座、挡潮闸4941座,引水闸7562座、节制闸11663座。
水库及枢纽。全国已建成各类水库85412座,水库总库容6345亿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库493座,总库容4836亿立方米,占全部总库容的76.2%;中型水库3110座,总库容883亿立方米,占全部总库容的13.9%。全国水库大坝安全达标率 59.45%,比上年提高3.22%。其中,大、中、小型水库的大坝安全达标率分别为90.2%、72.61%、58.75%。
供水能力。全国蓄、引、提等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达到7441亿立方米,其中,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泵站工程和机电井工程的供水能力分别占总供水能力的 38.5 %、 34.3%、13.8
%和 13.4 %。当年水利系统管理的水利工程实际供水量4931亿立方米,其中,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泵站工程和机电井工程的供水量分别占34.9%、34.7%、14.6%和15.8%。
农业灌溉。全国万亩以上的灌区共5869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8341千公顷。其中,设计灌溉面积50万亩以上灌区148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1259千公顷;30万亩~50万亩大型灌区286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5240千公顷。截至2007年底,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7782 千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44.4%。全国工程节水灌溉面积达到
23489千公顷,占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7
%。在全部工程节水灌溉面积中,渠道防渗节灌面积 10058千公顷,低压管灌面积5574千公顷,喷、微灌面积3853千公顷,其他工程节水灌溉面积4004千公顷。万亩以上灌区固定渠道防渗长度所占比例为14.4%,其中干支渠防渗长度所占比例为35.0%。全国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47。
机电井和泵站。全国已累计建成各类机电井511.8万眼,其中,安装机电提水设备可正常汲取地下水的配套机电井461.4万眼,装机容量达4629万千瓦。全国已建成各类固定机电抽水泵站50.9万处,装机容量达4838万千瓦。全国累计建成灌溉配套机电井438.9万眼,装机容量4089万千瓦,固定机电排灌站44.4万处,装机容量2395万千瓦,流动排灌和喷滴灌设施装机容量2184万千瓦。
农村水电。年末全国水利系统统计的水电装机容量累计达到5969万千瓦,占全国水电装机容量的41.1%,其中农村水电装机5386万千瓦。水利系统水电年发电量1799亿千瓦时,占全国水电总发电量的36.9%,其中农村水电年发电量达到1635亿千瓦时。
水保工程。全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达到 99.9万平方公里,其中小流域治理面积38.7万平方公里,累计实施生态修复面积达70多万平方公里,建成黄土高原淤地坝
2.9万座。全国水土保持网络和信息系统一期工程竣工验收并全面投入运行。
水文及信息化。年末已建成各类水文测站36720个,其中:国家基本水文站3162个,水位站1221个,雨量站14211个,水质站5468个,地下水监测站12551个,蒸发站17个,实验站90个。全国共建成8561个拍报水情测站,1221个水文预报测站。已建成水环境监测(分)中心265个,水质监测基本覆盖了全国主要江河湖库。
四、水资源利用
据初步统计,全年水资源总量24696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2.5%;全年平均降水量606毫米,较上年减少0.7%。年末全国482座大型水库蓄水总量2326亿立方米,比年初增加134亿立方米。
全年总供水量578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占81.2%,地下水源占18.3%,其他水源占0.5%。全年总用水量5789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7亿立方米,其中,居民生活用水481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8.3%;生产用水5205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89.9%;生态与环境用水103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1.8%。与上年比较,居民生活用水增加2.3%,生产用水减少0.5%,生态与环境用水增加10.7%。在生产用水中,第一产业占71.3%,第二产业占26.7%,第三产业占2.0%。全国人均用水量为438立方米,比上年略有减少。万元GDP用水量235立方米(当年价),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减少10.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26立方米(当年价),比上年减少10.9%(可比价)。
水资源优化调度能力进一步提高。黄河连续8年不断流。山西、河北两省连续5年向北京市集中输水。继续实施引江济太、珠江调水压咸、引黄济淀以及塔河、黑河等生态脆弱河流水资源优化调度,有效缓解了部分地区因水环境污染、咸潮上溯、干旱等原因引起的供水危机和生态危机。
据对全国14.5万多公里河流水质评价结果,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61.9%,比上年增加3.6%。与上年比较,全国江河流域水体质量状况比上年略有好转。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实施了水功能区划。黄河干流、海河、松花江、辽河、太湖流域以及长江三峡库区完成了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的工作,全国26各省完成了入河排污口普查或登记工作。全国实施计划用水管理的水量达到总许可水量的70%。审核公布了118各全国重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已有16个省区划定并公布了地下水超采区,制定了压采地下水限采计划。全年共接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51起,并在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得到成功处置。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