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目前几乎我国所有公共产品的调价方案都是由企业提出,然后报相关部门审批,或召开听证会听证。但是现实告诉我们,听证会已经演变成为涨价的“帮凶”,听证会像一个无力的木偶,任由主管部门和生产企业各自扯着它的两边,由此,“逢听必涨”的现象也就不足以为怪。“由企业或行业主管部门制定价格或游戏规则,肯定会涉及部门利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许小年博士说。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认为,应找个与听证会各方均无利益关系的第三方机构,测算企业的成本和涨价标准是否合理,同时还应避免第三方机构被企业收买。在国外,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一般是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部门。缺乏与利益双方无关的第三方机构来定价或许正是我国水价频频遭人诟病的症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