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是利用人工的方式建造可监督控制的、类似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按照规划,“十一五”期间,山东省要在南四湖主要河流入湖口建设约5.5万亩人工湿地,并首先开展了新薛河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建设,通过这些生态净化工程,进一步削减入湖河流的污染物,使入湖河流水质稳定达到调水水质要求。
新薛河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于2007年1月开工建设,包括新薛河橡胶坝工程建设、人工湿地表面流工程建设和种植工程三大项。其中,新薛河橡胶坝工程全长130.5米,是人工湿地工程的配套工程,主要作用是适当抬高上游水位,使河水通过引水渠自流入湿地系统,为湿地工程引供水提供必需的水源;其次是作为生态滞留塘,使入湖水体进一步得到净化,在枯水年份还可以拦蓄部分上游来水,满足环境和生态用水需要。人工湿地表面流工程是主体工程,起到集水、布水、净化的作用,主要包括引水系统、滞留塘、5级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湿地围堰、出水口工程建设。经过调试运行,项目对水体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的降解率达50%左右,TP、氨氮去除率在60%左右。今年8月,工程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专家们一致认为,南四湖新薛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可有效削减面源污染,提高水体净化能力,改善湖区生态环境,增加环境容量。多种具有经济价值水生植物的种植,可推动当地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工程的成功建设,必将为在南四湖流域大面积开展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积累大量的工程建设经验。
背景链接: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调水工程的必经之地和重要的调蓄区,调水水质问题是南水北调工程能否早日实现和永续利用的关键。为保证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顺利实施,山东省实施了“治”、“用”、“保”并举的小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工作思路。所谓“治”,即污染治理,包括产业结构调整、清洁生产、末端治理等在内的全过程污染防治,使流域内排污单位稳定达标排放;“用”就是在治的基础上,建设中水截、蓄、导、用设施,合理规划中水回用工程,减少废水排放量;“保”就是修复和保护南四湖生态,建设南四湖人工湿地工程,对入湖河流的水质通过人工湿地进一步进行净化,使其达到调水水质要求,以确保调水水质的安全。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