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跨界水污染事件在一些地区频频发生,不仅造成水质性缺水,导致群众饮水困难,威胁其身体健康,而且给相关行政区域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影响了跨界地区的社会稳定。如何治理跨界水污染,是当前亟待破解的一道难题。
跨界污染多治理难度大
一条较大的河流通常会流经多个行政区,甚至跨越国境。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河流跨区域污染问题十分突出:上游地区的工业或生活污水排放,频频在下游区域制造污染事故。
本刊最近报道的流经苏皖两省的奎河便是跨界污染的典型。奎河发源于江苏省徐州市,是徐州市区的主要纳污河流,污染严重。奎河在流经徐州境内27公里进入安徽境内后,对部分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多年来,沿河两岸50万人的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宿州市埇桥区北部沿河村民一直饮用有怪味的地下水。2005年~2006年卫生部对埇桥区居民的身体健康调查表明,奎河沿岸村民患病率尤其是肿瘤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跨界污染也是一些难以预料的突发公共污染事件的罪魁祸首。2006年11月15日,四川泸州境内的泸州川南发电有限公司泸州电厂发生柴油泄漏事件,泄漏柴油近17吨,部分柴油流入长江,在江面形成长约几公里的污染带。污染带顺水而下进入重庆境内,造成沿江两岸部分乡镇一度不得不停止向居民供水。
事实上,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跨界污染事件还有不少,如豫鄂交界地区白河污染、江浙边界水污染、苏北鲁南龙王河污染等等,都不同程度地给下游行政区域带来污染,影响了当地群众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
跨界污染治理难在何处
记者了解到,跨界污染问题近年来已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的重视,出台的诸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政府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环境保护任期目标责任制、党政领导环保政绩考核等多种措施,也都涉及治理和遏制跨界污染。国家还重点整治了山西陕西内蒙古交界“黑三角”地区污染、湘黔渝交界“锰三角”污染、豫鄂交界地区白河污染、江浙边界水污染等环境突出问题。但虽经多方努力,跨界污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治理任务较为繁重。
长期从事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的重庆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室主任雷亨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行的环境管理行政体制只要求本地政府对本地环境负责,是导致“跨界污染”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我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事实上,我国水污染防治法明确指出,水污染控制要以流域管理与行政区管理相结合。可是,由于我国目前实行的流域管理是以部门管理与行政区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结果导致流域管理难以真正发挥效力,流域上下游间污染转嫁,增加了协调治理污染的难度,从而使得跨界水污染问题成为难治之症。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