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中原的河南省是全国闻名的农业大省,在其农业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中,环境保护成为战略性的现实问题。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河南在环境保护,特别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特色、有成效的改革创新。数据显示,2007年,河南省省辖市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水质COD(化学需氧量)平均达标率为94.5%,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平均达标率为100%,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标率为89.3%,不仅分别比2002年提高了37%、16.8%和26.5%,在全国也达到了先进水平。
改革开放30年来,河南省的环保事业从起步到加快发展,再到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环保之路。
30年间的5次省环保会议
从单纯的“三废”治理,到实施环评、排污收费和环保目标责任制,再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直至以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改革开放30年间,河南省的环保主题不断改善和提升。
河南省的环境保护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环保仅限于部分工业“三废”的治理和综合利用。1984年3月,全省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召开,环保工作开始从单纯的工业污染点源治理转入“以防为主,以管促治,综合治理污染”的阶段。1986年3月,全省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召开。工业污染防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自然生态保护等各项工作逐步展开。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河南省环保事业开始加速。1991年5月,全省第三次环境保护会议召开,在深化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和排污收费3项制度的基础上,开始实施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等5项新的管理制度,环境管理得到加强。这一时期,在全省组织实施了环境污染综合治理“8242工程”(即8条河流、2个重点污染行业、400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200家重污染企业的限期治理),使全省工业污染防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996年8月,河南省第四次环境保护会议召开,开始推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标志着河南省环境管理工作从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的转变。围绕国家提出的“一控双达标”计划,确立了“九五”时期环境保护的目标,即:到200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全面完成,工业污染源基本实现达标排放,省会郑州实现地面水、空气质量按功能区达标计划。为实现这一目标,河南省有步骤、有重点地实施了几次大规模的污染防治行动,包括1996年的关停取缔“15小土”行动、1997年的淮河“九七达标”行动、1998年的大气污染限期治理行动、1999年的“九九黄河达标”行动,如期完成了“一控双达标”计划。
进入21世纪后,河南省环保事业跃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5月,第五次环境保护会议召开,解决了环境领域的一些重大问题,制定了推动环保工作的重大措施,进一步提高了环境保护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确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标志着环境保护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干线、主战场和大舞台,河南省的环保事业也进入了加快实现历史性转变的新时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河南省环境保护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污染防治为重点,以开展重点流域、区域和行业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标本兼治,严格执法,在经济快速增长和消费水平显著提高的情况下,污染减排取得重要进展,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初步呈现相互促进的良好势头。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