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分析 >> 行业综述 >> 

科研创新破解世界深水清淤难题

时间:2009-03-18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

水库清淤已经箭在弦上。

水库病危

根据民进中央调研显示,目前,我国现有水库87085座,年供水能力2400亿m3,占全国年供水能力的37%。水库增强了江河综合防洪能力,提高了水资源调控水平,在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方面发挥了巨大效益。

近期,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组织9个检查组,先后对长江、黄河、淮河、松花江、辽河和太湖等大江大河进行了检查。发现许多病险水库没有得到处理,全国目前有1/3水库带病运行。

“我国水库绝大多数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限于当时的技术经济条件,到目前为止,有相当一部分水库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险问题,不仅效益难以充分发挥,而且成为重大安全隐患。”国家水利部机械局原总工程师方学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它们还有“学名”叫做病危水库。

根据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现有水库大部分是修建于大跃进、文革和农业“学大寨”的时期,据统计,75%的大型水库,67%的中型水库和90%小型水库是在1958年和1976年这段时间建设的。

这段时间,特别是大跃进和文革期间,限于当时的经济和技术水平,水库设计标准普遍偏低,另外加上施工设备简陋,靠群众运动筑坝,技术人员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甚至“靠边站”,还有大量使用替代材料现象,致使工程质量差,水库建设质量先天不足,隐患较多。

我国水库“带病”运行相当严重,而淤积则成为病险水库中的一大“疑难杂症”。

民进中央的提案同样认为,水库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我国现有的水库多数是在上世纪50—60年代投资兴建的,缺乏有效的排沙设计,经多年的运行已普遍出现泥沙淤积现象,严重削减了水库的有效库容。现有水库泥沙淤积相当严重,部分水库已经报废,而不少报废的水库由于没有新库可替代仍在使用。

而水库淤积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民进中央调研显示,以陕西省为例,按年均淤积5000万m3、按新修库容12元/m3计算,年损失就达6亿元;若计算修建水库所占用土地、移民补偿等在内,实际损失远不止于此。由于库容的减少,导致灌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效益也随之降低,由此造成的间接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水库建设使用是有‘寿命’的,一般水库的兴利效应要达到30—50年。”方学田告诉记者,从现在来看,国家上个世纪修建的水库正处于病发期,需要治理。

水库除险加固正当时

水库淤积、水库病危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如何能在根本上解决病险水库问题?

在2008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央明确要求,在3年内完成全国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上一页 页码:[<< 1 2 3 4 5 6 7 ...10 >>] 下一页 共10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更多关于 科研创新破解世界深水清淤难题 的资料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