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深圳龙岗区,记者沿河选取了几个断面进行实地观察。
龙岗河盛平桥断面,河水很少,薄薄的一层颜色却离清澈差得很远,桥下河道两岸杂草丛生。附近一酒店的老板说:“盛平河(该段流域的名称)很多年都是这样,冬季还好,水量不大,感觉不明显。等水大起来,河面上什么都有,实际上就是臭水沟。”
在坪地镇坪地广场,记者的感受更加明显。部分河道已经干涸,稀稀拉拉的几道弯流都是黑黄相间的污水。附近加工厂,一个三米见方的排污口直接将污水排进河道,排污口周边腐蚀和残留痕迹明显。
龙岗河富乐村一段,宽宽的河道两旁被水泥厂、塑料厂、电镀厂等占据,河堤上每隔几百米就有一个大大的口子用来排水。“金融危机让不少厂子停产、减产,工人放假,很多排水口都不用了,不然的话排得更多。”当地人告诉记者,排放的污水有没有处理他不知道,但排水高峰时期排出的水总是又黑又臭。
肮脏的“淡水”河,这种反差仿佛一个巨大的嘲讽,刻划在深惠大地上。
一瓢淡水的发展吊诡
大发展却失去一口干净的水总慨叹如果当初不污染多好
要追问淡水河,还得从旧事说起。
惠阳区淡水镇因淡水河穿镇而过得名,长期以来惠阳区淡水等镇的居民都将淡水河看作“母亲河”,龙岗人也有同样的情怀,饮水、灌溉、洗衣、洗澡用的都是淡水河水(深圳境内为龙岗河、坪山河)。
然而,1990年代以来,淡水河河边的大楼变高了,经济发展了,淡水河却被抛弃了。
以惠阳为例,1990年,惠阳在淡水、陈江、大湖溪三地中选择了淡水镇,将县城搬迁到了淡水之上。当时,惠阳的考虑是:淡水县城紧邻大亚湾,临近香港、深圳,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易于招商引资发展对外经济。
如此想法在广东这样一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并不新鲜。也正是基于加大发展的思路,虽然惠阳人搬迁之时已经发现淡水河出问题了,但当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搬到这里的时候就知道,取自淡水河的水已经基本不能喝了。”惠阳区有关负责人回忆说,当时惠阳尤其是淡水镇的自来水取水口就在淡水河,但居民只用自来水洗澡,吃喝用水则到外面打井取水。“外地出差过来的,很多都自带矿泉水。”
这些历史实在太过无奈,水质太差和水价太高的畸形现实,让居民们不得不为了喝水奔波忙碌。
直到今日,不少淡水人仍记得取井水的盛况:“大量市民结伴到附近村镇取井水,自行车和摩托车上载着几个塑料桶,取水大军浩浩荡荡。”
据了解,当时惠阳自来水厂加大处理投药量和加强处理程序,导致自来水成本不断上升,水价不断上涨。到1996年,惠阳自来水水价高到每吨1.4元。“这个价格对上世纪90年代初的淡水镇来说是多么不可思议。”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