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传统塑料时代,已经遇到了终结者——活性污泥。
兮兮的污泥“摇身一变”,竟成了百分百可降解塑料?近日,香港理工大学教授蔡宏花费16 年时间,研究的“用活性污泥生产可降解塑料”项目,获得了2008 德国纽伦堡工业发明奖“国际创意、发明及新产品展金奖。”蔡宏在接受《外滩画报》的专访时自豪地表示:“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传统塑料时代,已经遇到了终结者,那就是活性污泥。”
“污泥被普通人看作是污染,但做我们这行的,却觉得污泥可爱无比。”说此话的是致力于研究“用活性污泥生产可降解塑料”的蔡宏。
蔡宏是香港理工大学的环保专家。16 年前,蔡宏接手了学院里的一个科研项目:研究香港塑料污染的解决之道。那时,大部分人还沉浸在享受便利、廉价塑料制品的喜悦中,提出研究塑料可替代品的专家屈指可数,蔡宏就是其中一个。
蔡宏提出的应对策略是:用从活性污泥中萃取的微生物来生产百分百可降解的塑料。“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传统塑料时代,已经遇到了终结者,那就是活性污泥。”蔡宏告诉《外滩画报》。当时,他的这种想法引发不少质疑:污泥又黑又臭,用它生产的塑料来做垃圾袋人们还可以接受;如果用它生产的塑料来做一次性餐具、食品袋,或许再香喷喷的大餐也会让人难以下咽。
争议不断,研究不止。16 年后,“用活性污泥生产可降解塑料”项目,获得2008 德国纽伦堡工业发明奖“国际创意、发明及新产品展金奖”,这也是国际三大权威发明赛事之一。
如今,蔡教授的“活性污泥生产可降解塑料”项目已经与广东增城市一家污水厂达成合作协议,并已进入终端测试环节。据蔡教授估计,百分百可降解的“绿色塑料”或两年内进入市民生活。
塑料界的“生化革命”
早在蔡宏教授的研究之前,百分百可降解塑料已经存在,但全部运用在医用范围。比如,生物塑料已被运用于医用外科手术缝合伤口,这种塑料手术线可以被身体逐渐吸收,免除拆线之苦;另外,用生物自毁塑料制成的药用胶囊,在体内也会慢慢溶解,可控制药物进入血管的速度。但是,这类生物塑料具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造价昂贵。“医用生物塑料的价格,是传统塑料的十倍,甚至更高,所以很难推广。”蔡宏表示。16 年前,蔡宏来到香港理工大学进行相关领域的研究。
有一天,他走进一间神奇的生化实验室,发现里面的两个池子仅一墙之隔,其中一个是冲马桶的污水,另一个则是通过一系列净化之后,流出来的纯净水,这些水干净到无需煮沸,就能直接饮用。于是,蔡教授想到每天与自己打交道的污泥:即然冲厕水能变成纯净水,活动污泥中的微生物,能否转化成百分百可降解的塑料呢?
说干就干,他与香港各大污水处理厂联系,要求提供免费的活性污泥。在香港污水厂的人看来,不管是有没有活性的污泥,都毫无价值,是将被拖到填埋场堆田的垃圾,即然有人需要,他们当然乐意拱手相让。
近日,在与蔡教授合作的无锡钱桥综合污水处理厂,记者亲眼见识了如何从污水厂获取污泥。记者眼前可见三个并排的污泥池,每个都有标准泳池的大小。第一个池里的水是深咖啡色,源源不断冒着气泡,发出“噗噗”声;第二个池水为浑浊的黄褐色;第三个为浅黄色。除了视觉上的“污染”,空气里时不时弥散着腐臭味。蔡教授告诉记者:“三个池子分别用来暴气、沉降及排除清水,经过几轮循环,我们就可以在第三个池子底下获取沉底的污泥。”
“虽然污泥看起来并不美观,但却能解决大问题,我对它的用途相当欣赏。”在蔡教授看来,他们能通过显微镜在活性污泥中寻找数以万计的宝藏——活性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会组成细菌群,关键在于细菌群的细胞里会累积一些食物;当环境不太适合生长时,细菌则不再分裂繁殖,而是会在细胞里自然积累食物,作为后备。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中国水协)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指定网站 国际水协会中国委员会工作网站
全国中长期科技发展十六项专项之一、中国十六大中长期重点专项 - 中国水体污染防治重大专项发布网站
技术支持: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3-2011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982号-4
通信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城科会办公楼201(100835) Email:water@chinacitywater.org Fax:010-88585380 Tel:010-88585381版权所有: 水世界-中国城镇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