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分析 >> 行业综述 >> 

达标率65%:40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存安全隐患

时间:2009-06-1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王世玲

饮水“问”源,中国的现状并不乐观。

日前,记者从环保部获悉了国务院八部委2008年环保专项行动的检查结果。从113个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情况看,达标率仍然偏低。

上报给国务院的环保专项检查报告显示,目前饮用水源地环保问题的根源在于流域污染问题。比如,在流域环境管理,以及各地区的环境质量功能规划均较多注重本地利益,导致流域污染物总量居高不下。而省级政府依法划定保护区的比例偏低也是制约相关环境执法的主要症结。

从沱江、松花江污染,到广东北江、湖南湘江镉污染,各种水污染事件直接对大中城市的饮用水水源安全造成威胁。有相关调查显示,21%的公众最关心的环境问题是饮用水源污染,名列所有环境问题之首。

环保部检查报告警示,影响饮用水源水质的环境安全隐患仍很突出。本报记者获悉,对此,环保部今年下半年将开展有关方面的专项环保督察。

达标率依然偏低

近年来,我国的水污染事故日益增多。尤其是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发生后,环保部于2006年启动了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整治,并在每年的八部委环保专项行动中予以督察。

据环保部环境监察局有关人士介绍,在2008年7月开展的该年度环保专项行动中,对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情况进行了“后督察”。即对2006年以来,各地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整治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同时对影响113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饮用水源水质的污染问题也进行了全面检查。

“从后督察整体情况看,各地政府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环保工作是重视的。”环保部环境监察局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如地方通过制定和完善地方法规、规章,采取积极措施,取缔关闭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排污口和违法建设项目。经过连续三年的集中整治,大部分地区完成了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工业企业排污口的取缔,二级保护区内排污口及违法建设项目整治也取得显著成效。

在此期间,全国关闭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及违法建设项目845个。

尽管取缔违法建设项目的力度不小,但从水质监测情况看,现状不容乐观。

环保部上述“后督察”报告显示,从113个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情况看,达标率仍然偏低。如2008年上半年环境监测结果显示,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的243个地表水水源地中,达标水源地为159个,占到65%;不达标的为84个,占35%,其中,涉及到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个城市。

从主要污染物来源上看,不同类型水源地有不同来源。如在不达标的饮用水源地中,湖库型水源地主要超标因子为总氮,主要污染物来源为生活面源、农业面源和土壤本底。河流型水源地主要超标因子为类大肠菌群、氨氮,主要污染物来源于流域污染及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

与往年相关数据相比,饮用水源地环境污染防治任务依然面临挑战。

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06年6月发布的《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月报》显示,当时有16个城市水质全部不达标,占重点城市的14%;有74个饮用水源地不达标,占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的20.1%。

“有水不能喝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一些地方的社会经济和人的发展。”环保部环境规划院一位专家对记者表示,上述监测数据还不包括农村饮水水质内容,而农村饮用水源属于分散式,也存在更大的污染和污染隐患。

“尽管取缔了很多违法建设项目,但排污途径增多,偷排偷放花样也在增多。”该专家对“不达标”的比例增高的原因如是分析。

上一页 页码:[1 2 >>] 下一页 共2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