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市场的情况来看,铜水(气)管,特别是铜水管的消费前景也喜忧参半,变化难料。根据CRU的分析,由于铜价持续走高,铜水管的应用已经出现明显的被替代倾向。2006年和2007年世界铜水管的消费量预计会缓慢下降至108.0万吨和107.8万吨的水平。另外,以美国为例,在进入21世纪后,美国房地产业开始了一个非理性的高速增长期,促进了需求增长,不过自2005年以来,美国房地产业已经全面降温。然而,在欧洲,总的来说市场还是呈现缓慢增长的势头,但西欧国家的建筑业显得有些低迷,不过从与东欧国家的建筑业支出总量对比来看,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依然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铜水管在这些国家的应用已经十分普及。
如果以2005年国内铜管件产量为11.5万吨,净出口量为5万吨来估算,在企业铜管件产能利用率平均为65%的情况下,国内铜管件的总产能目前已经超过了25万吨。因此,扩大出口就成为国内铜管件生产企业的一条出路。据海关统计,2001年中国各类铜管与铜管子附件的出口量分别1.8万吨和8061吨,2003年就增长到5.3万吨和1.5万吨,2005年更是大幅度提高到13.1万吨和8.3万吨,而2006年的出口量已经超过17.6万吨和11.0万吨。就此来看,在国内市场需求不能有效增长的情形下,扩大向国际市场的出口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因此,国际市场上相对稳定或可能增长的行业,应该是国内生产企业关注的重点。当然,今后国内高端建筑的开发建设也会成为一个很有潜力的消费市场。
3、结束语
综合以上情况,根据国际铜业协会(中国)的资料以及行业专家的意见,经过调查和分析整理,我们对今后几年国内铜水(气)管及管件的生产量和消费量给出以下初步预测(表1):
从总体上来讲,“十五”期间是中国铜管行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在短短的五年时间内,中国铜管材的产量从2001年的36.8万吨增长到2005年的105.1万吨,年均增长率接近30.0%,而此间中国铜管及管子附件的出口量更是以年均64.2%和79.5%的幅度迅猛增长。其中,包括空调管、铜水(气)管在内的精炼铜管的出口量在2006年已经超过13.4万吨。
另外,与单纯的铜管材生产企业相比,从事铜管件生产的企业至少可以获得15%的利润。据业内人士分析,由于管件产品的特殊性,生产企业对外销售以“元/只”为计量单位,而不是以“万元/吨”为计量单位。这样折算到每只管件也就几块钱,对于用量不多的用户,就不会太斤斤计较;对于大的用户,管件厂又以批发价可下调15-25%的幅度,大的用户也就感到价格有优惠,很有诱惑力。可即使这样,管件厂家仍有丰厚利润空间。例如:2004年3月平均铜价3万元/吨,某厂等径三通批发价为26.2元/只,即便下调25%,售价最终也高于近5万元/吨。可以讲,长期以来管件生产厂就是以这种方式进行销售而获取了较高的利润。当然,对于铜管件的价格,近来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铜价的波动异常。很多小型铜加工企业因为不能承受铜价剧烈冲击而停产或转产,铜管生产企业在铜价高长中利润空间备受挤压。各铜管件生产企业也都承受了铜价波动给企业带来的冲击。不过,对于已经驰名中外的一些大型铜材加工企业,如海亮股份、高新张铜等,因其产品质量标准起点较高,并先后开拓了与铜水管道配套的铜管件生产分厂,因此抗市场风险能力也较强,且能够凭借其相对低廉的生产成本与便捷的经营服务,而在市场竞争中占得一些先机。
应该讲,在建筑用给水管材中,塑料管、不锈钢管、铜管等各种材料的替代与被替代一直就没有停止过。虽然现阶段高涨的铜价对铜水管在民用住宅中的应用形成了抑制,但由于铜管材具有经久耐用、健康环保、机械性能好等优点,因此被认为是21世纪建筑用给水管材的最好材料。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们对铜水管的认知度会不断提高,加之建筑设计日益趋于国际化潮流,我们仍可以预期国内建筑用铜水管的应用前景值得看好。另外,随着中国铜管材产品在国际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国内相关生产企业的成长空间仍然较为可观。因此对于国内铜水(气)管及管件的生产企业而言,今后除了要继续积极地培育和力求扩大国内市场的需求,特别是高档建筑的需求以外,还可以不断寻求拓展进军国际市场的可能性,以便在行业发展的阶段性困难时期保存发展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