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分析 >> 市场调研 >> 

细说纯净水-论水“纯净”与“健康”的统一

时间:2007-05-25 来源: 作者:

  上海医科大学陆瑞芳教授等人对水中各种矿物质进行的正交实验,说明水中矿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密切,说明水失去全部矿物质的同时,也失去了水本身的免疫功能。

  从国内外已有的生物医学实验报告鲜明地证明了从人体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也就是硬水比软水更健康,硬水束缚住了有害成分(例如铅、镉、氯和氟),降低了对它们的吸收,或者是硬水的矿物质主要是镁和钙,提供了阻止毒物发挥有害作用所需要的养分。因此含有一定硬度及矿物质、微碱性水对动物和人体的生长发育及健康是有益的。

  3、从营养学角度来认识纯净水

  从营养学角度,我们强调食物中营养物质识纯净水

  不能只讲消化吸收,更要计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沉积,营养物质在体内吸收好,但流失快也不是好现象。为了探讨水媒体营养物质对这些固形营养物质在体内的吸收沉积的影响,北京IDM生物技术研究所曾做这样的营养代谢试验,分别用三种水(自来水、纯净水、回归水)饲喂标准实验动物(大白鼠),三个试验组饲料的营养组成一样,大白鼠代谢试验测定的蛋白质生物学效价(Biological Value BV,BV=RN/DN)结果:以自来水组为对照组(100%),即回归水组蛋白质生物学效价比自来水提高17.9%,而纯净水组比自来水组降低9.3%,说明常饮纯净水会降低食物中营养物质(蛋白质)利用和体内沉积。

  Fox博士在《健康与水》一书中,赫然提出了如下观点:喝被污染的水和除盐水(即纯水)都会危害我们的健康

  4、从微观和亚微观的角度认识纯净水

  现代量子化学知识与观点指出,水越纯净,水分子间靠极性作用,就越串联成线团凝聚态结构,即水呈大分子团状态,核磁共振测得图谱显得很宽。中科院有关单位用氢谱测得结果是:自然回归水为8.8Hz、纯净水为26.9Hz、蒸馏水为36.8Hz。测出结果与规律与国外报导相仿。水的分子团越大,从水生理学角度看水的生命活力越弱。

  另外,人体营养学除讲营养平衡,还应讲酸碱平衡。人的体液是微碱性,人类几千、几万年来均是饮微碱性的自然水而生存,体内环境、体内肠道微生态区系统均适应了微碱性水,一下突变常饮呈微酸性的水,会不会造成体内液态环境的不适应,体内微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些都是应研究和注意的问题。

  总之从大到天体、小到分子、原子水平的物质,均有内外的统一平衡,水也应具有这种自然规律,人为打破这种统一平衡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效应。不要孤立的从一方面去看待水中矿物质的作用,也不要单从数量角度讨论人体所需矿物质是从水来,还是从食物来。

  5、从生物实验认识纯净水

  近代生物学的研究和实验大都是从植物开始,逐渐发展到动物,然后到人类。例如近代遗传学的进步,始于孟德尔的八年豌豆实验、摩尔根的果蝇实验。又如克隆技术也始于在玉米中导入抗虫基因,直到现在的克隆羊等。中国科学院冰川冻土研究所用冰川水、自来水和黄河水进行植物实验结果发现冰川水的植株生长良好,黄河水最差,连续饮用冰川水二个月后,人体血脂有所降低。从我们研究所、浙江大东南公司(曾组织5千人参与实验)所做的大量植物实验中可以看出:纯净水对大多数植物生长与发育带来不利。说明好水不但有利于人体健康而且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这是生命体共同具有的生命现象。

 

  纯净水之争的有益与不足

 

  综观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在各个科学的发展中,都充满着不同的学术观点,各个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实践证明科学争论的发生和进行成为自然科学发展最具有生命活力、最有创造力的动力。

  从纯净水诞生的那一天起,对纯净水之争就已经开始。全国性对纯净水的争议开始于1997年上海市教委给中小学的一份文件: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和智力发育阶段,加上运动而产生损耗许多无机盐和矿物质,若长期饮用纯净水,不利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同年7月份,上海青年报的一份报道表明纯净水有害一代人的健康,更是引起全国纯净水企业的波动。在今年424日,全国纯净水行业第三巨头农夫山泉宣布:纯净水对健康无益,从此不再生产纯净水而改为天然水。这一宣布引起全国许多纯净水厂商不满和讨伐。这次双方争论的火药味之浓,波动之广,影响之深,在国内外都是少见的。

  我认为,有关纯净水之争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更是必然的,争论之后一定会产生出真理。通过纯净水之争,可以加强消费者对饮用水的意识和普及,可以推动纯净水行业的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饮水科学的研究和深入。

  在这场纯净水之争中不能靠计划经济式的思维方法,指望某一个权威部门、某一个专家给予下结论,更不能以人多势众来体现真理所在。另外关于纯净水之争中的学术问题,更是应该由学术团体、专家群用科学数据、论据和科学语言阐述各自所见。当前纯净水之争,企业界、新闻界炒做过多,科学家直接参与少。我建议,学术界学术争论和企业炒做行为一定要分开,不要因对企业、新闻炒做的制止而制止有益的学术争论。

  在学术领域中必须坚持科学无禁区,科学无顶峰,科学无偶像的原则,营造一种浓厚而宽松的各抒己见、自由争辩、民主讨论、服从真理的学术氛围,真正做到用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解决科学问题。

 

  关于瓶装饮用纯净水对国家标准修改的建议

 

  国家1998421发布了瓶装饮用纯净水国家标准。此标准的发布对于推动、规范正在兴起的瓶装纯净饮用水行业的有序发展起到很大推动和保障作用。

  但是标准也具有其动态性和时效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意识的提高及科学分析手段的完善,标准一般3-5年要进行补充和修订。目前纯净水国标中尚存在许多不足,存在不完善之处,例如:中华医学会环境卫生分会董善享主任委员也提出目前纯净水标准中某些指标存在不科学、不安全的地方。

  我认为对于瓶装纯净水国标在必要时按一定程序进行修订,并提供以下修改建议:

  1、把瓶装饮用纯净水中的饮用改为饮料

  2、某些指标应和目前国际饮用水标准接轨。首先要把名词术语和国外饮水水质标准接轨。例如,在所有的国外水质标准中均没有出现电导率一词,而是采用硬度(CaCO3及溶解性总固体表示水中矿物质含量。而电导率是工业生产用水所采用的概念。

  3、标准制定要有科学依据。水中PH值对人体健康是重要指标。人体血液PH值范围为7.3-7.45,纯净水PH值为5-7,下限值甚至低于酸雨污染的指标(5.6)。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指定如此低的标准,这样低酸值水作为人体的饮用水缺乏科学的根据作为指导。

  4、该严则严,不严则宽。与国外饮用水质标准相比,纯净水国标中存在该严不严,该宽不宽的现象。例如,纯净水中菌落总数每毫升小于等于20,比世界其他国家饮用水标准都严,国外许多国家取消该此项标准。在国外有害微生物指标严了又严,纯净水标准中大肠粪菌每100毫升小于等于3,国外标准及我国新修订的生活饮用水标准中则规定不得检出。另外,国标中对余游离氯(以CL-ml/L)定为0.005,超过分析仪器精密度,精度定这么严格,是否科学、实用?

上一页 页码:[<< 1 2 3 >>] 下一页 共3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微水会

更多关于 细说纯净水-论水“纯净”与“健康”的统一 的资料

    第十六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推荐书籍


      《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作者:任南琪
      内容简介:

      《水的再生与回用》
      作者:【美】林宜狮
      内容简介:

    合作邀请:010-88585381-805